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五星酒店摆地摊”上热搜,40万修理厂敲响警钟:无节制内卷何时是个头?
2025/7/11 14:31:27 贺言 原创
关注近期的商业新闻,“五星酒店摆地摊”成了热点话题。除了“日入3万”的吸睛报道,其日益艰难的生存现状,也展现在大众面前。“摆摊赚房租”,是这些星级酒店放低身段的关键。
汽后市场相较于餐饮行业,艰难和内卷程度不分伯仲。主做车队业务和事故车业务的大型修理厂早已开始转型,保养快修洗美,几乎是样样不落。最早一批靠线上壮大的“网红店”,同样面对客源减少和业务调整的尴尬状况,“规模大”与“实力强”之间的等号正在消失。
观察不难发现,餐饮业与汽修业有不少共同之处。不挑刺又付钱爽快的“好大哥”都越来越少,大企业们“自救求生”的身段越来越灵活,这种由“金字塔尖”向下的市场倾轧,又使小店的挣扎越来越绝望。
“原本高端的都在下沉,不知名的小店却标榜顶级”,AC汽车专栏作者黄灿认为,汽后市场已进入“末法时代”。
换句话说,4S店、大型修理厂、社区小店之间的生态位不断打破,客群高度重合导致更激烈的“贴身肉搏”。
所以,混战之中,哪些门店能活下来?
01、“好大哥”越来越少,客户消费圈层消失
“五星酒店摆地摊”话题爆火,基于大家对消费下行的集体感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反差故事,更是有激起讨论的潜质。
汽后市场的故事相对枯燥,大众讨论热情不高,但状况基本类似。“消失的客户”中,公务商务合作部分,因需求减少账期变长,大批汽修企业主动退出。高毛利的事故车业务因“车险严禁返佣”等政策调整,份额被4S店蚕食。
真正产生影响的是个人客户,虽然近年来“情绪价值”一词成为顶流,但维持高端消费的客群不断减少。
餐饮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22日,中国内地千元餐厅数量较2022年整体缩减幅度达到50%。其中2024年的尤为明显的转折点,全年超200万家餐饮相关企业关门歇业,中高端餐饮价格大幅跳水,如北京人均消费800元以上的餐厅,有34%的比例其人均消费降至500元以下。
回到汽后市场,2024年关闭转让的汽修门店超1.1万家,新增门店仅3.18万家,创下2018年来新低。而这还是建立在全年退网4S店4419家,大批传统品牌技师返乡开店创业的基础上。
消费降级在汽车三膜类产品最为明显,短短一年时间,车衣膜的均价从6000下降至3000元。维保方面199元、299元的套餐爆火,更是呈现出这一点。
AC汽车观察到,汽服门店普遍表示“开BBA的不再是大哥了”,对于价格的敏感,以及服务项目的审视,几乎可以用“斤斤计较”形容。更有修理厂老板认为,这样的车主“不配开BBA”,因为“养不起车就别买车”。
诚然,近年来BBA等豪华品牌价格下探,使更多车主有了“体验豪华”的机会。但同样需要正视的,是车主“有钱”并不意味着“好说话”,尤其在信息日益透明的今天。
AC汽车近期报道的一则案例中,车主在4S店花1460元更换防冻液,事后发现同类优质产品电商价仅200多元,愤而在社交平台发帖维权。(详见文章:“学霸型” 车主越来越多,4S店免费保养套路已死?)
该车主的帖子在平台内引起大量的转发讨论,“进店前先做功课”成为评论区一致的共识。而这也并非孤例,“曝光无良修理厂”、“避雷这家4S店”、“女生修车如何不被坑”等话题密集出现,几乎所有内容都可以总结为“之前走了那么多的弯路”。
此外,一种或被忽视的心理变化,是车主们的“炫耀方式”,从“亮账单拼实力”逐步转向“算省钱比智商”,这种风潮在20万以上,尤其是30万价位上下的车主群体中表现尤甚。而这正是大多数修理厂的“主力客户”,此前多位老板反馈“30万层级的车主消费严重下滑”,主要原因是“老车主越来越抠门了”。
就车主消费趋势小结,对大多数修理厂来说,因车价高低而划分的消费层级逐渐消失了,无论十万级别的家用车,还是几十万的豪华车。
另一新鲜的案例是,近期小米YU7上市后,官网上架了169元的纸巾盒,虽然品质极高,材质用料更耐高低温,但还是引起车主们的集体吐槽,“三方同款最多50搞定”。
要知道,这是车价25万以上,且消费欲望极其旺盛的群体。对于修理厂来说,如果没有真的好东西,又没有足够说服车主的理由,无论是何档次的车主,都会统一归类为“智商税”。尤其在年轻群体的影响下,辨别能力较差的中老年车主,也在变得挑剔。
02、大店灵活求生,小店绝望挣扎
关于“五星酒店摆摊”的话题,不少顾客表示“接地气”或“有烟火气”,但对于餐饮从业者来说,看到的却是大店无节制内卷,对小店造成的倾轧。
如郑州永和伯爵国际酒店在地摊上售卖的卤菜,包子2元一个,鸭脖10元3根,酸辣土豆丝等家常菜10元一份,爆炒花甲等小荤菜15一份。不难发现,这样的定价甚至低于路边小店。更何况无论食材进价还是料理手艺,小店都招架无力。
类似的情况在后市场也屡屡出现,从早期区域内大店联合做活动绞杀小店,到连锁开疆拓土狂打价格战,夫妻小店快速消失,大量社区店也“命悬一线”。
事实上,在总量及增量相对有限的市场中,任何一方的扩张,都会导致天平的倾斜。何况是高端门店过去赖以生存的企事业等大单客户消失,为了自救,只能放低身段从“下沉市场”赚钱。就像是人人喊打的“内卷”,对别人永远是咬牙切齿,对自己永远是不得已为之,洪流之下的每个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除了大店和连锁的动作,汽后门店同样需要防备的,是4S店下场抢客的动作。今年618活动的关注度虽然普遍不高,但宝马、奥迪、大众等品牌的4S店纷纷下场搞促销,保养套餐同样低到了299元档,与独立售后“拼刺刀”。(详见文章:宝马、奥迪、大众等618扎堆直播卖套餐,小保养低至299,能为4S店续命吗?)
就影响来看,这是4S店阻止车主流向独立售后的又一道网。前段时间大众丰田等品牌对在售燃油车乃至原厂配件,基本普及了终身质保。彼时车主最大的担心是4S店报价虚高,但如今维保价格与独立售后保持同一水平,车主除非有特别信得过的修理厂,否则根本没有离开4S体系的理由。
再加上4S店如今在事故车版块的绝对优势,已经流失至独立售后的车主,也会因价格和原厂两大因素,重回4S店。当维保客户积累到更大量级,4S店对独立售后“降维打击”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可以说,“大店灵活求生,小店绝望挣扎”的现状已经不容忽视。虽然“小店”固然有成本低、调整灵活的优势,但在资源日益集中的“大店”面前,还是难逃“时代一粒沙,落到个人是一座城”的打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商业本质清晰可见。
站在车主角度,越来越多的“大店”放低身段,对“高端”也会更加彻底的祛魅,这也正是目前最难以预测的变量。换句话说,若“情绪价值”的包装消费也开始趋于理性,只会使高净值供需双方的圈层更加固定封闭,后来者“向上”的难度更大,机会更加渺茫。
03、“相对高端,相对低价”,客户主导生态重塑
“料理包大量普及,餐饮业的手艺不重要了;连锁店越来越多,汽修的技术不重要了”,对于餐饮和汽修行业的共性,一位从业近20年的老板如此总结。
客观来讲,这样的观点“似对非对”。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节奏的加快,车主们没有以往的耐心去试“疗效”,只能找更适合自己的“广告”。在传播方面,难以量化和直观体现的技术逐渐被放至末位,再加上汽车质量提升和汽修知识获取难度降低,车主们开始认为“在哪里修都一样”。
这正是另不少汽修老板头疼的,车主消费时“先入为主”的判断,换句话说,门店的能力取决于车主的第一印象。AC汽车在以往的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店主动升级装修,即使出现“负优化”的情况,陈列摆设也要符合车主对“高端汽修厂”的刻板印象。
“招不在新,好用就行”,目前线上推广几乎全行业普及,事实证明形象好的门店,就是比缺乏亮点的门店更能得到陌生车主的信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依然是“反差”带来的关注,“大店够亲民”、“小店有品位”的特质,更受车主欢迎。
因此,开头“原本高端的都在下沉,不知名的小店却标榜顶级”的表述绝非贬义,而是目前大小门店做出特色,寻找新生态位的思路动向。依然植根于车主的信任难题,但不同市场有着不同要义。
简单来说,高线城市与下沉市场的车主,对信任的需求出现对调,即高线城市的车主们希望有更懂自己的“私享”服务,下沉市场的车主需要有完善的服务制度,来保证自己的消费权益。
逐一来看,高线城市车主买车用车的特征,更加倾向于个性化。玩油车老车的车主们一方面担心4S店存在“消费陷阱”,另一方面纠结独立门店的技术不过关,社交平台上常有车主吐槽,“技师懂得还没我多”。而拥抱新能源的车主们,维保不必考虑修理厂,加装内外饰配件时,也担心普通门店对车型不了解,影响使用效果。
肉眼可见的是,目前一二线城市中,从燃油车或老车的车主群中,孕育诞生的“工作室”越来越多,不少懂车玩车的车主开始创业,植根于车友群,只服务圈子内的同好。新能源方面,“T9电研社”等围绕特定品牌开展服务的门店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定位越明确,技术越专注的门店,增长势头越好。
而在下沉市场,传统的“熟人生意”开始瓦解,一方面是区域内短视频兴起,同行间的竞争攻讦,另一方面是95后00后们的消费观正影响上一代,“生人坑一半,熟人大满贯”的讽刺,让车主开始纠结,甚至出现选择困难。
在这一市场环境中,“规矩比人可靠”的优势显现出来,“猫虎狗”等连锁在下沉市场的布局,让车主看到标准化的规范,也让车主体验到“不讲价”的省心。就像是特斯拉直营销售固定价格在一二线城市的爆火,下沉市场车主重视消费权益的同时,也开始看重人人一致的标准。
总体上看,车主群体对4S店、连锁、单店之间的印象开始固化,“大问题去4S店,简单维保去连锁,个性化消费去单店”,绝不期待能在一家门店满足所有需求,获得全面体验。
对于门店来说,“选择大于努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相较于推销自己,更重要的是迎合车主的判断。
如近年来所谓老车需求爆发的节点,真正火起来的是做整备改装的一些门店,这些门店又顺带做了基础的维保业务,赚了普通车主的钱。
再如率先吃上新能源蛋糕的洗美轻改门店,当普通门店研究“油电兼修”却又迟迟无法落地,洗美轻改中却塑造出一批实力强悍的头部品牌或门店。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