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3 组数据直击汽修业现状:授权体系、连锁、独立门店谁能笑到最后?
2025/4/25 10:34:05 车内韩车 原创
时间进入到2025年二季度,往年这个时候正是汽修行业业绩回升,冲刺夏日淡季到来前的“小阳春”重要节点。
但是从各个汽后专业媒体和调研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的汽修行情恐怕会经历比较严重的衰退,企业个体的淘汰赛正式进入冲刺阶段。
01、三组数据解码后市场,未来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首先请大家看三组数据:
第一,民间购车的能量似乎已经被挖掘得快要见底了。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3月全国乘用车零售端累计销量512.7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微型电动车(A00级)表现亮眼,1-3月批发量36.69万台,同比增幅达84%,新能源和微型车成为增长主力。
只不过销量上去了,但是含金量却下来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月份,汽车消费额11237亿元、同比降0.8%。
当然,以此就断定汽车消费降级还为时尚早,但是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怎么受待见的A00级车销量增幅高达84%,这个趋势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另据乘联分会统计的乘用车销量,2023年为2170万辆,2024年为2290万辆,汽车两新政策是从2024年7月开始实施的,政策在2024年直接拉动销量约200-250万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两新政策的及时出台,2024年的乘用车市场实际上是萎缩的,因为2024年1-6月份几乎每个月的销量同比都是负增长,直到7月份才开始实现正增长。
以上两个因素联合起来看,即使是在两新政策的刺激下,民间购车的能量似乎已经被挖掘得快要见底了。
第二,当下每8户人家有5台车,而户均一台车则是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阶段性天花板。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2月28日发布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30989万辆(新增1562万辆),截至2025年,全国家庭户数为49416万户,户均人数2.62人。
以此计算,中国目前户均拥有0.63辆车,或者说每8户人家有5台车。假设全国家庭户数不变,那么,再增加18427万辆保有量,就能达到户均一辆车了,按照现在的年销量2250万辆(小于2024年的年销量)推算,也就是8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能实现。
考虑到中国便宜而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户均一台车大约就是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阶段性天花板了。
这里有大约集体户人口为1.2亿人,没有统计进来,但是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大学生和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人员,对家庭户数基本没有影响;
与此同时,家庭户里面也有大量纯老年人户(户口里面登记人员年龄全部大于60岁),这种纯老年人户持续保有私家车的可能性不大,若以家庭户中包括16-59岁人口进行统计(这部分人口大约8.9亿),则这种可能拥有私家车的“有效”户数会进一步减少;
另外,公务配车、出租车等都没有统计进私人汽车保有量,而很多私营企业的业主将自用车辆登记在了企业名下。
所以,每8户人家有5台车这个比例的真实性还是很高的,而且有可能不需要再增加18427万辆,就能实现户均一辆车。
第三,结婚率持续5年下降,首次购车人群也随之逐年减少。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末全国人口为14.08亿,较2023年减少139万人,连续3年负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22年起转为负值,2024年达-0.99‰(出生率6.77‰,死亡率7.76‰);
中国近5年结婚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24年结婚登记数降至610.6万对,较2023年(768.0万对)下降20.5%,创近40年新低,结婚率从2020年的约8‰降至2024年的5‰,几乎腰斩;平均初婚年龄2024年男性29.38岁、女性27.95岁,较2023年分别推迟0.71岁和0.28岁。
这组数据也是上一组数据中假设全国家庭户数不变的一个支撑数据。
人口是汽车消费的最基本依靠,结婚特别是初婚,是汽车消费的主力之一。本组数据意味着汽车增购和复购的基础正在逐渐削弱,首次购买车辆的人群正在逐年大幅减少,并且购车的时机还在延后,叠加上经济下行和世界关税乱战,中国乘用车市场能维持住每年2250万辆的规模已经实属难能可贵了。
02、授权、连锁、独立维修体系,谁主后市场沉浮?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我就是想给各位依然在汽车后市场打拼着的兄弟们提个醒,保有量还会增加,但是增加的主要是新能源车了。
目前国内的维修能力就算减去一半,即使不考虑人效坪效的进一步提高,也足够服务好5亿辆车(具体详见本人早期分析《未来50%修理厂会被淘汰?做到这几点,就是“剩者为王”》),淘汰赛早就开始了,今后只会一年比一年惨烈。
授权维修体系、连锁维修体系、独立维修体系,谁会活到最后,谁会最先被淘汰?我的观点是授权维修体系会一直存在下去,连锁维修体系的生存与否取决于法规的边界、技术的突破和供应链的健全,而独立维修体系只能被动的在夹缝中求生。
授权维修体系会一直存在,既是责无旁贷,也是利益所在,很好理解。
独立维修体系,就是社会修理厂,包括一些规模不大、资金实力不够的燃油车维修连锁店。独立维修体系面临多重挑战,具体来说: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随着“线上+线下”模式的崛起,传统汽修厂很难在人员、技能、资金和供应链上做到面面俱到,生存空间被大型连锁店强烈压缩,从而在竞争中难以维持基本的入场量和利润;
其次,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包括但不限于房租、人工和合规成本持续提高,尤其是政策法规管制的趋严(环保和资质审核等),新能源车的维修资源几乎无从获取,这都是小型维修厂难以承受的;
最后,消费者消费预期降低,囊中羞涩越来越普遍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增加,修理厂的获客难度变高,单产逐年下降,2025年一季度,更是遭遇到了入场量和营业额全部下滑的双杀。
当然,就此断定独立维修体系会从此走向衰亡也是不客观的,但是他们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被压缩到更低线级的城市和地区,或者其它两个维修体系的空白地区和尚未进入的维修领域,例如底盘胶套、空气悬挂等类似于零部件再制造这样的单件小量,和不便于标准化的一般维修等经营项目。
这中间只有连锁维修体系的变数最大。连锁维修体系又可以细分为超级连锁(猫虎狗)、主机连锁(乐享养车、车工坊等)、其它连锁,其中主机连锁其实是授权体系的一部分。
其它连锁中,如果主营业务布局在发动机变速箱维修上,基本都会随着燃油车的萎缩而萎缩,那些专注于膜美轮改和底盘业务的连锁店,反倒可能迎来一线生机。
这些业务是授权体系的短板,也是超级连锁比较难以标准化的领域,所以市场空间和成长空间都存在。
连锁经营其实就是探索成功模式和复制成功模式的循环,连锁经营的显著特征首先就包括了标准复制。
具体到汽车维修连锁体系,为什么所有的超级连锁都是养车连锁,也就XX养车,而不是XX汽修或XX维修,问题就出在标准化上,或者说,不能固化或完全受控的因子,都是不能被标准化的,也就都是不能被放入连锁经营的。
目前在燃油车领域,只有保养手册上定期维保的项目才能被标准化,其余的维修项目,要么频次太低,要么出现率很随机,不值得或不便于标准化。
不过恰好,现在的汽修业务已经高度集中在了定期维保和事故维修上,不便于标准化的一般维修已经不是主流业务了。
至于猫虎狗这三家,途虎目前表现出的专业性最强,而且通过与人社部的合作,更是加深了这方面的势能;天猫几乎是高性价比的代名词,另外在便利性和用户体验过上,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京东依托自身强大的物流能力和正品保障,以“速度+正品”为核心卖点,是这三巨头中背后使劲最大的一个。
途虎的优势在行业内,京东的优势在行业外,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
您觉得最终的连锁养车龙头会是谁?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