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一季度门店转让涨57%、待转总店数超1.5万家,“淘汰一半才健康”?

一季度门店转让涨57%、待转总店数超1.5万家,“淘汰一半才健康”?

2025/4/16 17:26:32 老白 原创

以往“店多”被视为生意规模大,能赚钱;而现在“店多”是负担,亏老本。随着汽修行业环境恶化,还留在牌桌上的门店依然面临巨大压力。

一季度门店转让涨57%、待转总店数超1.5万家,“淘汰一半才健康”?

行业的门店转让数据就像一张晴雨表,能够最直接地反映出行业的真实生存情况。

今年一季度,AC汽车统计某同城网站的“汽修美容”门店转让数据,主要以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为主,共有3859家,同比去年一季度3081家上涨了25%

一季度门店转让涨57%、待转总店数超1.5万家,“淘汰一半才健康”?

数据反映在实际经营情况上,听到不少汽修老板都在吐槽门店没有生意,对今年的预期不高,因而有很多门店要在下一个季度交房租前,及时离场止损。

“今年的汽修生意比去年还要难!”据汽服门店老板们的普遍反映,相较于往年,今年2月就已经集中性地把洗车、保养项目都做好了,原本要修到3月份的事故车业务也大量锐减,春节后的进店小高峰时间缩短

“到店客户断崖式下降”成为了老板们的共识。

在某短视频平台,汽修老板们纷纷发布“走火入魔”的视频,以“发疯”的状态,讽刺那些“你低价,我比你更低价”的价格竞争;掰开“房租、水电、配件”成本申诉着辛苦服务背后的利润微薄;以及因门店生意冷清而对进店客户的“望眼欲穿”……

接下来,会有更多门店跟进转让吗?

01、一季度转让门店环比增长57%,待转让门店总数超1.5万家

以往“店多”被视为生意规模大,能赚钱;但现在“店多”却成为了负担,亏老本。2025年的第一批门店已经扛不住了。

根据AC汽车的统计,今年一季度转让门店数量有3859

追溯以往的数据进行对比,2021年和2022年的一季度,转让门店数量回落至5000家,2024年一季度更是进一步趋缓至3000家左右。

一季度门店转让涨57%、待转总店数超1.5万家,“淘汰一半才健康”?

可以看到,近4年同期转让门店数量起伏不大。同时,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新增门店从2021年的5.47万家下跌至2024年的3.18万家,表明汽修人进入行业和离开行业都更为理性。

但我们将时间线继续细化来看,会发现今年的门店转让数量隐隐又有上涨的趋势。明显看到,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的转让门店多出了1414家,环比上涨了57%。

更扎心的是,局限于统计条件、网站覆盖区域以及更多未发布转让信息的门店,实际想要“逃离”的数据更加庞大。

统计一季度省会城市的门店转让数据(第一张图)来看,如山东济南46家,广东广州133家,江苏南京为110家,但分别属于三省的青岛达到了135家,深圳154家,苏州105家,均未列入表格中。

汽保二手设备商反馈的“生意很好”也佐证了这一点,更多转让不掉的门店直接拆解设备转卖,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一季度门店转让涨57%、待转总店数超1.5万家,“淘汰一半才健康”?

而从另一组数据中,我们又观察到不一样的现象。

根据AC汽车此前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全年共有10655家汽服门店转让。截至今年一季度,在58同城网站以“汽修门店转让”和“汽修美容转让”搜索的公开信息显示,全国汽服门店的转让总数上涨至15470

也就是说,去年的门店还没有多少人接盘,今年又有新增的门店转让。

一季度门店转让涨57%、待转总店数超1.5万家,“淘汰一半才健康”?

在这1.5万家汽服店中,有超过10年甚至更久的老店,它们经历过时代带来的红利,也旁观过资本入局下的混战,最后却也没能挣脱日渐加剧的经营困难,成为退场中的一员;更多的是开店不到2年的新兵,还未能在后市场尝到盈利的甜头,就已倒在这个春天里。

但无论是谁,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将自己寄托生活和希望的门店转让。但实体的痛也正在于此,一旦遭遇市场动荡和承压,房租和人工足以压倒一家门店,更何况是成本年年增长,而收费一直原地踏步的汽服门店。

2025年开局已是艰难,随着汽修行业整体承压,还留在牌桌上的门店依然面临的巨大压力。

02、生意下滑、成本上涨,中小门店生存空间被挤压

市场供需失衡与成本压力的双重挤压,已经给汽修行业敲响了警钟。

根据F6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后市场累计产值及台次同比均下滑1%其中,4月至11月,连续8个月的产值同比增长均未及2023年同期。

而到了今年,情况也不容乐观。

1月后市场产值同比下滑8%,环比下滑1%;进厂台次同比下滑7%,环比下滑1%。

2月作为春节后的小高峰,后市场产值同比增长8%,环比下滑26%;进厂台次同比增长6%,环比下滑24%。

到了3月份,后市场产值同比下滑8%,进厂台次同比下滑8%。其中,传统燃油车进厂台次同比下滑10%;新能源车进厂台次同比增长29%。

数据也印证了老板们的反馈,一是2月虽然出现了一波小高峰,但仅十几天就已经结束,3月份门店依然因客流断崖式下滑而陷入经营焦虑;二是新能源给汽服门店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是新能源渗透率高的一线城市,门店接到大修的燃油车越来越少。

据上海一家综修厂表示,由于和保险公司合作,每天虽然有进店的车辆,但业务量已经不及2月份,接下来的4-6月份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淡季。

1月初出台的国补政策,将国四汽车纳入“以旧换新”更是推动了更多老车提前退市,这类老车正处于维保易损二类高峰期,且延伸出深度养护、翻新改装、底盘更换等业务,是汽服门店赖以生存的基础。

而新能源车企在售后端的强势控盘,通过技术壁垒构建的封闭服务体系正在瓦解汽服门店的基本盘,三电系统维修数据和原厂配件供应被严格控制,使得门店被排除在服务体系之外。同时,保险公司与主机厂深度绑定的事故车理赔体系、电池厂商自建服务网络,都在加速门店的边缘化。

除了供需失衡,门店的成本压力更是一把利刃,时刻让老板们感受着“切肤之痛”。

根据此前AC汽车咨询的行业人士给出门店的成本结构大致为253,即房租、配件、人工成本分别占到20%50%30%(该结构根据门店主营业务不同会有浮动)。

但是随着房租和人工成本年年上涨,叠加环保、员工社保等合规成本,整个门店的经营支出费用越来越高。而轮胎等易损件价格也在上涨,同时互联网连锁保养套餐补贴持续4S店以返利争夺事故车业务,无形中抬高了竞争成本,降低了维修毛利。

事实上,为了优化成本,门店选择低租金铺面,不惜搬迁至更偏远的郊区,再借助线上营销手段吸引客流;又或者优化门店模型关掉多余门店减少数量,以及大店改小店等维持生存;而门店规模一旦收缩,裁撤员工也可以同步进行。

但在门店规模和业务上做减法只是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仍然需要找到生存的依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供需失衡与成本压力双重叠加,将进一步挤压中小门店生存空间

03、行业洗牌加速,淘汰一半才能迎来新生?

有门店老板表示,“1.5万家门店转让”背后,折射出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汽服门店的经营门槛的快速提升,加速了小散乱门店的淘汰进程

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首先,获客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以途虎为例,其2024年通过构建抖音平台账号+直播间+本地生活服务的立体运营矩阵,实现了轮胎和保养新用户数同比翻倍的增长。这种头部企业的强势表现,使得单店获客难度显著加大。

其次,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重塑门店竞争力头部连锁通过接入智能化系统实现供应链数字化、服务流程标准化等,从而提升门店的管理能力、运营效率用户体验。但中小门店仍然依赖传统经营路径,在服务体验上的差距日益明显。

第三,技术迭代带来最直接的冲击。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突破40%门店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新能源车维修需要投入昂贵的专用设备;另一方面,即便是传统燃油车维修,经验主义的作业模式也难以为继,对技师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导致普遍性的人才困境。

而门槛抬高更深层的变化是,汽车服务正在经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根本性转变。1.5万家门店的“逃离”,实质上是行业过剩服务能力的出清过程。

有行业人士指出,传统汽修门店登记在册已超40多万家,未来淘汰一半才能让行业迎来新生。

面对上述多重挑战,存活门店正在分化出更多生存路径:要么背靠大树,拿下主机授权或加入连锁品牌;要么另辟蹊径,专注细分领域的特色服务等。但无论选择哪条路径,剩下的门店必须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当汽车变成四个轮子的电子产品,售后维修的专业化标准化升级已不可避免。与其抱怨门槛变高,不如思考如何把门槛变成自己的护城河。

未来能存活的汽修门店,要么成为成本杀手,要么成为体验王者”,唯有主动适应者才能走到最后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