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猫虎狗、特斯拉、极氪、中升等都盯上这门生意,汽服店现在入场还能赚钱吗?
2024/7/29 10:11:41 贺言 原创
F6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后市场产值均增长乏力,仅维修、轮胎同比增长4%,3%,被寄予厚望的美容、精品业务,同比下滑6%,14%。
数据下滑背后,市场洗牌也已经开始,尤其贴膜行业:一是大连锁、4S店和主机厂都来抢生意,找增项已经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二是业务生态还尚未成型,但从品牌到代理商到门店的疯狂内卷,已经让利润山穷水尽。
而这引出老板们最大的担心:小店的资金、人效、渠道资源都有限,能拿什么与各方豪强抗衡?如今俨然是“剩者为王”的格局,贴膜还是门好生意吗?
01、猫虎狗、4S、主机厂,都来抢生意
行业信息壁垒消弭,传统消费项目饱和,在增项难找的现状下,贴膜是为数不多的潜力业务。而如今主机厂筹措开拓副业,经销商不再靠着卖车赚钱,猫虎狗度过快速扩张期,得空操盘战略,贴膜自然成为各方会战的焦点。
首先看猫虎狗。
天猫养车今年将重点布局贴膜轻改中心,并打造投资35万18个月回本的盈利模型;同时淘宝天猫平台辅以流量支持,降低门店的引流成本和租金成本。
途虎养车早已将贴膜业务列入战略重点,一方面联动车衣膜大牌丰富产品供给;一方面推出“贴膜节”以性价比优势抢客户;同时在线下加速布局途虎纯洗美容中心店,再造“洗美贴”连锁。
京东养车深耕用户群体,联合米其林等品牌,于平台首发车膜等跨界产品,同时推出“上门贴膜”等服务,引导用户形成产品认知,并建立消费需求。
毋庸置疑,贴膜业务适合“标准化”是猫虎狗入局的关键。
再者是4S店。
作为车企的嫡系,“原厂”是4S店的核心竞争力。从“外包”团队收回贴膜业务之后,贴膜成为其售后业务中的重要增项。
雅森帮数据显示:2023年,约91%汽车窗膜在4S店完成销售,其中约85%由4S店直接施工,其余在4S店指定的合作机构完成施工。
漆面保护膜纳入“新车大礼包”的4S店比例同比上升2-3个百分比,达到约13%,增长速度逐年上升中。
而更激进的,是部分4S店开始与汽后门店“贴身肉搏”。如厦门建发汽车集团成立了“贴膜酷酷”连锁。据其官方资料,一方面承接建发汽车会员服务,一方面以两家海外品牌授权的影响力,吸引体系外车主。
参考中升集团所设立的24家洗美中心,车主在中升GO平台购买服务,还能接收到中升提供的不限品牌的洗美券、钣喷券等。可以说,离车主最近,又有车辆维保体系支持,是4S店开设贴膜业务的显著优势。
最后是主机厂。
对传统品牌而言,默许经销商推广“原厂车膜”是为卖车让路。但对新势力而言,品牌光环+原厂概念+高溢价产品,能创造出不菲的收入。
特斯拉官网商城最早引入龙膜品牌系列产品,在2022年又推出7款原装彩色车衣,面向对配件要求更高的车主。
在国内品牌中,极氪已宣布即将上线改色车衣产品,首发12种颜色,未来将会在极氪App服务商城上架。有市场分析师认为,极氪作为一个强运动属性的品牌,此举是为其官方改装套件的上线做准备。而这也符合新势力对经销商的“强管控”策略,即收紧配件渠道,自上而下进行利益传递。
当然,传统经销商也并不打算放弃这块蛋糕。如上汽大众曾计划在23年开业200家定制中心,这是继五菱、岚图外,第三个大规模计划开始改装中心的汽车品牌。一汽奥迪开放授权,科思创和纳科达汽车膜产品将用于多个车型。
可以说,主机厂亲自下场,目的依旧是将车主聚拢于自身售后维保体系,引入洗美贴改,正是化解后市场独立门店引流的“套路”。
02、从“群膜乱舞”到“百膜大战”,大量贴膜店沦为炮灰
贴膜行业曾经是实打实的“闷声发财”,尤其是国产工厂兴起后的几年时间。
曾有批发商简单算过一笔账,如某国产车衣单支工厂价1200元,卖给门店,通常在1500元。按照市场档次,此类车衣售价为8000元左右,减去工时费1800元,门店毛利有4700元。由于贴膜店所需重型设备较少,开店综合车根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大量品牌和门店出现,一时之间,工厂、批发商、门店赚的盆满钵满,三方皆大欢喜。
但好景不长,贴膜赛道在短短几年变得拥挤。天眼查专业版搜索“汽车膜/车衣/改色膜/”等关键词,在业及存续的企业数量多达10.8万家,其中成立时间10年以下的占比68.9%,5年以下的占比46.2%。这意味着,贴膜行业从兴盛走向饱和,只用了5年时间。
而在这5年时间里,从“群膜乱舞”到“百膜大战”,成为很多从业者挥之不去的梦魇。
一是价格层面,价格策略逐渐异化成“价格战”。有数据显示:改色膜在汽车服务店的台均客单价从约3800元降至3300-3500元,降幅超过10%。万元以上高端改色膜平均降幅2200-2800元,6000-10000元价格区间的平均降价也超过1700元/台。
现实博弈更为夸张,去年下半年曾有门店喊出“1999元贴改色”的口号,改色膜的终端售价一路下滑至1099乃至999元。车衣产品受此影响,价格一度下探至2980元。其背后供应商的争斗也层层加码,在6月底CIAAF郑州展上,部分三膜展位打出“改色199”、“车衣599”的标签,再度击穿价格底线。
二是渠道层面,从业者纷纷诟病白包产品泛滥。有批发商透露,此前三膜品牌之间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即宣传“工厂品牌”概念时,大家互不拆穿。部分代工工厂也予以配合,当有大客户对品牌方提出“验厂”时,会提供专门的产线“样板间”。
其中,对市场破坏最大的是”以次充好“。有专业人士指出,部分做白包生意的二级批发商,甚至打起了工厂“旧膜”和“废膜”的主意,这些本该用于教学的“练习膜”,摇身变成“品牌白包”流向零售市场。
这也导致三膜产品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灾区,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汽车贴膜”关键词,类似“诱导消费升级三无产品膜、宣传价与市场价不符、以次充好、销售假车膜”等内容屡见不鲜。
展商“AIT改装展”曾在调研中指出,当下单一贴膜店开始出现三面分化:其一是增收不增利;其二是亏损;其三是倒闭。
而跻身高端的“网红店”,都适时引入改装项目,与玩车大咖联动合作。这种割裂感堪称魔幻,一面是卷低价沦为炮灰,一面是高溢价持续盈利。
曾有车主锐评“车膜行业的混乱仅次于医美”,保护车主及从业者的利益成为热门议题。中威车饰等品牌牵头,并呼吁贴膜行业早日形成技术规范;纳尔等品牌宣布退出白包市场,期望通过渠道端的“溯本清源”。
种种动作,都为遏制行业营销乱象,引导行业价值回归合理区间。
03、车主需求仍在增长,贴膜还是门好生意吗?
即使“日子难过”,上半年新车销量还是有3.2%的同比增长,累计销售983.9万辆。
按照2023年平均12%的装贴率计算,至少有118万车主可以成交。新能源车销量更是同比大增32%,上半年销售494.4万辆。
AC汽车曾在调研中发现,主流新能源品牌车主选择车衣膜的比例为20%~40%,根据车主们“重个性”的用户画像,颜值经济的壮大已是肉眼可见。
参考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经验,保养、快修类门店将最早实现“产能出清”,大批门店被淘汰后,从业者转型的方向之一,正是美容改装。
欣喜的是,国内贴膜行业正在变化,据“雅森帮”数据:
一是专项改装店增加贴膜业务。2023年,专业汽车改装店增加贴膜项目的比例约为9%,而专业贴膜店中新增改装项目的约为3.8%(2022年为1.2%),年增幅超过2倍多。
二是综合洗美保修门店,增加贴车衣(含改色膜)项目。2023年增设比例同比上升了约11%,去到50%以上。
这也印证了吾行养车的观点,即贴膜+洗美+轻改更有生命力。按照门店经验,一家店如果有500个洗美客户,可能30%有机会转化成膜的客户,而在贴膜的客户中,同样有一定的比例转化为轻改客户。业务环环相扣,又逐次递进,可以预见的是,“洗美贴改”一体化,或将成为门店兼并重组的趋势。
回到开头,猫虎狗、4S、主机厂的手段各有千秋,但后市场多年来“夹缝中求生”的韧性,也练就了敏捷灵活的经营特征。市场一直在变,但发现需求,解决需求,甚至创造需求,后市场的万千独立门店始终是“排头兵”。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浪潮中有多少凋零,就会有多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