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连锁品牌加速下沉,本地汽修门店如何借势升级成为赢家?
2025/8/20 10:52:27 老白金 原创
生存还是淘汰,下沉市场的汽修门店们也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在互联网消费的渗透下,下沉市场的车主对服务品质的高要求正在被挖掘;同时,新能源在四线城市不足35%、在五线城市低于30%的渗透率,也让下沉市场的增长潜力被各方玩家看到,使其逐渐成为汽服行业的竞技的主战场。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的供给仍然以传统作坊式门店为主,在车主消费理念升级、进店频次降低,以及维保业务利润下滑、事故车受保险公司政策收紧等各方面的影响,汽修门店对“生意难做钱难赚”的体感越来越明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来越多“单打独斗”的汽修门店选择了“抱团取暖”。数据显示,目前大型养车连锁的门店总量已经突破2.5万家,这意味着至少2.5万家汽修门店通过加盟实现了转型升级。
尤其是随着这些连锁品牌进一步在下沉市场倾斜2025年的加盟政策,诱惑力非常明显。据AC汽车观察,汽修老兵还在惊诧于车主消费习惯的变化,经营思路活泛的年轻“修二代”已经直接加盟。
可以预见的是,当下沉市场“打不过就加入”趋势持续发酵,涟漪也能翻成波浪,一个关键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当互联网连锁提供转型升级新路径,传统汽修门店能不能借势成为真正赢家?
01、县域车主消费线上化提速,汽修店服务转型迫在眉睫
在下沉市场的街头巷尾,正在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回到七八线的家乡开汽修店已经12年的老张发现,最近两年,县城里的年轻人变多了,到店的服务需求明显升级。
“有次一个到店里换轮胎车子被检查除了底盘渗油,跟车主说明了情况后,小伙着拿着手机划拉了半天,问我们有没有服务价目表和电子工单系统,能不能在APP上看维修进度。”老张表示,自从“猫虎狗”这类互联网连锁开在县城之后,车主们更看重门店有没有明码标价,能不能手机预约。
而类似的情况正在许多的四五线城市上演。
无可争议的是,随着互联网与传统后市场的深度融合,当前车主的消费习惯已经从线下转到线上,即便是在小县城里,车主也习惯通过线上渠道进行信息搜集、对比和筛选。
这种趋势在具有强服务属性的汽修行业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车主不仅会优先通过线上渠道评估门店服务,还会在心中预设明确的服务标准,如果同行业者提供的服务而自己的门店未能覆盖,这种差异会迅速被车主感知并影响其消费决策。
客观事实也是如此,现在互联网平台上已经沉淀了规模庞大的车主群体。据不完全统计,仅“猫虎狗”三家连锁品牌拥有的车主用户数就超过了5.4亿。
基于此,当“线上购买产品+线下安装和服务”逐渐成为车主的最优消费选择,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连锁品牌优势才越明显。
因为线上线下是分不开的,车主的决策天平明显更倾向于同时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品牌,这样才能享受到一次完整且高效的消费体验;同时汽修门店也更依赖连锁品牌构建的赋能体系,确保线上线下每个触点都能满足车主的消费预期。
正是这个双向需求推动着后市场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加速演进,催促下沉市场的汽修门店老板们更快更早地做出决定。
因为在供需关系改变的前提下,汽修门店的经营重心也必须转变。
02、破局“熟人经济”,县域汽修店需要重构用户信任体系
作为从一线城市回乡接手汽修生意的年轻人,“修二代”李庆对下沉市场的增长预期非常有信心。
宏观层面上,国家汽车下乡等政策倾向于在下沉市场挖掘更多汽车消费增速,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一线城市人力成本攀升和价格内卷等,让小县城们成为了投资的避风港。
市场数据的佐证更为直观。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目前汽车保有量超过3.5亿辆,这表示在5个亿的家庭中仍有1.5亿家庭没有车,且多集中于下沉市场。更关键的是,下沉市场的汽车平均车龄已达到7年,正处于维修保养需求爆发期。
李庆敏锐地察觉到,这些“老龄化”车辆带来的并不是低端需求,而是对专业服务的渴求——李庆在接手门店后的第一个月就加盟了京东养车,当月新客进店量上涨了40%,实现了扭亏为盈,超过心里预期。
事实上,汽修行业不是一个新客市场。
从互联网品牌们一直强调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中可以看到,它们在下沉市场的扩张摒弃了以往“价格战”开道的激进策略,而是以性价比、服务体验、数字化赋能等全方位的体系化优势渗透进门店的日常服务中。
因为围绕车主体验而打造了体系化服务,最终的目的就是打造忠诚客户,让客户在自己门店购买的产品及服务多、频次高、品牌粘度大,甚至成为门店的传播者和销售者。
也就是说,消费端积累对一个门店和品牌的信任,能够产生“信任迁移”效应。
李庆介绍说,之所以很快选定京东养车,也是源自当前社会一个有趣的现象:自己在一线城市生活多年养成了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所有的生活用品、汽车耗材全部都在京东平台采购,而且从来没有踩过坑,这种信任感自然地延伸到加盟的选择上。
而京东养车也是将这份信任更加具像化了。
据广东清远的一位加盟商分享道,京东养车从最基础、最难标准化又最难获得好评的“洗车”切入,推出“不满意重新洗”服务承诺。为确保服务质量,门店执行严苛的洗车流程,要求每辆车都要达到无尘、无水渍等效果,如果车主有任何不满意,门店都会进行免费返工再洗。
“当洗车成为检验门店服务能力的试金石,连最基础的环节都挑不出毛病,车主自然会对门店的其他服务项产生信任。”该加盟商表示,这一策略直接击穿了县域市场“熟人经济”的信任壁垒:当标准化服务覆盖到车主可感知的每一个细节时,传统“人情牌”的局限性便暴露无遗。
这种依托标准化服务流程和全程可追溯记录建立的客户关系,显然更为理性和稳固。
不过李庆也意识到,这种变化并非对传统“熟人经济”的否定,而是在熟人信任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技术能力和服务标准,这也是互联网品牌沉淀的隐形口碑和竞争力。
尽管背靠大树好乘凉——互联网连锁品牌的全方位赋能,让传统汽修门店的经营变得事半功倍。但加盟也并非简单的“改换门庭”,老板们既重新审视传统单打独斗的生存模式,也在警惕门店特色在潜移默化中被互联网经营模式冲淡。
03、加盟政策精准释放,下沉汽修店迎来转型“窗口期”
有行业人士表示,当聚焦下沉市场的长期竞争,互联网连锁品牌正在加速融合传统汽修门店,但又并非只是单向的“大鱼吃小鱼”,精明的本地汽修门店也在主动寻求“被整合”的价值最大化。
一方面,互联网连锁品牌撬动下沉市场的招商政策可谓“稳准狠”。
一是大幅度降低开店门槛。如减免加盟费、减少管理费,针对下沉开店,还能叠加优惠力度,如京东养车在下沉市场新商加盟费低至0元。
二是直接拿出50个亿的真金白银补贴加盟商,并依托连锁品牌已经成熟的运营体系和数字化赋能基础,实现资源投入的高效转化,为加盟商带来确定性的经营保障。
对县城的汽修门店老板来说,较低的初期投入大大减轻了资金压力,让转型尝试变得更加可控,也积攒了跃跃欲试的胆气。特别是当前下沉市场已经涌现众多的连锁品牌,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加盟政策越利好,为门店转型提供的选择机会也越多。
不过,没有实力少说话,赚钱才是硬道理,后市场从来不相信空谈。
本质上这就是一场双向选择:连锁品牌为下沉市场的汽修门店带来利好,但门店老板们也在用实际行动选择,能够切实缩短加盟门店的爬坡期、快速实现盈利的连锁品牌才会更受欢迎。
另一方面,成功加盟后的汽修门店也找到了破局之道,他们将连锁品牌的数据化工具和本地化的人情优势相结合,实现了新老客群的双向拓展。这种“科技+人情”的运营策略,让门店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保留了县域市场看重的服务温度。
如李庆的门店主动提供了充电、现磨咖啡、按摩椅、台球等一系列温情服务,这些看似与汽修无关的细节,恰恰成为打动县域消费者的关键触点。
从下沉市场“熟人经济”的传统经营底色,到依托线上数字化平台实现精准用户画像和需求相结合的经营升级,后市场已经走向多维度的竞争态势,并推动县域汽修市场快速迈进“整合”时期,因为越来越多的汽修老板把“试一试”的胆气转化为“赚到钱”的行动。
而且随着拥有超1000家门店的多个连锁品牌相继调整下沉策略,会给尚未加盟的汽修门店更大的利好窗口期。
值得注意的是,参照一线城市的发展轨迹,未来县域市场更可能形成的生态格局是,连锁体系凭借标准化服务和规模优势占据主流市场,而专注细分领域的特色门店则通过差异化服务赢得生存空间。
正如一位资深从业者所说,在汽修行业这个快速洗牌的赛道里,没有简单“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看谁能率先找到新时代的生存法则。因为竞争市场里,没有永远的输家,只有不适应的玩家。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