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全员社保”落地倒计时:40万修理厂谁受益?谁最受伤?

“全员社保”落地倒计时:40万修理厂谁受益?谁最受伤?

2025/8/20 10:45:05 流意 原创

当前社保缴费稽查仍以“不告不理”为主,征缴机构主动稽查的案例相对少见。修理厂与其被动等待或心存侥幸,不如主动与员工坦诚沟通,共同商议社保合规后的薪酬调整方案。

“全员社保”落地倒计时:40万修理厂谁受益?谁最受伤?

距离“社保新规”实施的日子越来越近。

但严格来说,这并非全新政策。法律层面,社保缴纳从来都是强制性的,不存在“可以不缴”的空间。

对于全国40多万家汽车修理厂而言,91日起,依法为员工足额缴纳社保将成为硬性要求,任何形式的协商放弃自愿不缴协议均将被视为无效

这一应缴尽缴原则的严格执行,意味着汽修厂的用工成本必然显著增加,员工实际到手的收入也将相应减少,甚至可能加剧行业内本就存在的降薪或裁员现象。

若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全员社保的推行,也可能间接影响车主群体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对汽车后市场的消费活力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然而,长远来看,汽修行业用工走向规范化和合规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那么,在这场因合规成本陡增而引发的行业阵痛中,谁将最终受益?谁又承受最大的冲击?行业又该如何应对?

01、有规避之策吗?

过去,修理厂期望降低人力开支,员工则倾向于获得更高的即时现金收入,“不交社保”的 “默契正在被打破。

新规落地后,以下几种常见的规避方式都将被明确界定为违法:

一是无论员工是否自愿,签订放弃社保承诺书均属无效;

二是试图通过第三方代缴社保,因虚构劳动关系同样违法;

三是未按员工实际工资而是按当地最低基数缴纳社保,亦不合规。

面对成本压力,不少修理厂自然在探讨规避之策,例如签订兼职协议、劳务外包或推行员工合伙模式

然而,这些路径实则暗藏风险:若所谓的兼职员工实际工作时长超出法定标准(如每日超过4小时),即便有协议在手,仍可能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若外包公司本身不具备资质或未履行社保缴纳义务,修理厂作为实际用工主体可能被追究连带责任,承担支付工资甚至工伤赔偿等义务;

至于让员工成为合伙人的方案——例如修理厂出资99.999%承担风险,员工以人力入股0.001%,每月领取固定基础利润及剩余利润分成。

但过往判例表明,若员工仍受考勤管理且领取固定报酬,法院最终仍可能判定劳动关系成立,协议难以规避社保缴纳义务。

此外,也有修理厂尝试变通:将员工工资拆分为基本工资社保补贴两部分。其设想是,若员工日后以未缴社保为由起诉,公司可反诉要求其退还累计的社保补贴,实现相抵

“全员社保”落地倒计时:40万修理厂谁受益?谁最受伤?

某区域连锁曾实践此方法:员工月薪7000元,实发8200元(含1200元社保补贴)。员工工作四个月后提起劳动仲裁,法院判决公司补缴社保;公司随后起诉追讨每月1200元补贴,也获得了法院支持。

当然,这是一件耗费时间的事情,该负责人坦言,不仅程序繁琐,本质上也未能真正解决合规缴纳的问题,只是转移了矛盾焦点。

02、谁受益?谁最受伤?

对行业整体而言,用工规范化无疑是好事,然而对于当下众多汽服门店经营者而言,这却意味着运营成本的陡然上升。

房租、人工、环保合规已是压在肩上的三座大山,近两年流量稀缺导致的线上营销成本高企,又进一步吞噬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全员社保的额外支出,对部分门店而言,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强制社保的影响将呈现纺锤形分布。

处于两端的企业相对有利:一头是早已坚持合规经营、社保缴纳基础较好的企业;另一头是成本结构灵活、以家庭成员为主的夫妻店

夹在中间、占比最高的修理厂则最为难受。根据二八原则,这些企业多处于盈亏平衡线上下浮动,且此前未缴或少缴社保的比例也最高,可能被迫面临关门还是硬熬的艰难抉择。

正如西部某区域连锁负责人向AC汽车透露:我们前几年已逐步推进社保合规,目前71%的员工缴纳了社保,压力相对可控。

值得注意的是,7成的参保率在行业中已属中上游水平。《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4年在社保缴纳基数上完全合规的企业仅占28.4%。汽修行业同样严峻,约七成修理厂存在不缴或少缴情况。

即便是大型连锁品牌,其加盟商的社保缴纳率也普遍不高;而直营连锁,尤其是跨区域经营的,一旦遭遇员工集体维权,风险更为巨大。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行业不必过度焦虑。有法律专家指出,当前社保缴费稽查仍以不告不理为主,征缴机构主动稽查的案例相对少见。

理论上,91日后企业若继续不缴社保,风险主要来自员工是否投诉。一旦员工投诉,法律必然倾向保护劳动者。

因此,与其被动等待或心存侥幸,不如主动与员工坦诚沟通,共同商议社保合规后的薪酬调整方案,寻求内部平衡。

03、在合规定局中寻找出路

无论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保全面合规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汽修行业的整体合规成本将持续攀升。不论执法力度如何变化,维修企业都必须提前筹谋,主动适应。

已有惨痛教训警示:每月固定缴纳社保的支出,长远看,远低于不缴带来的风险。例如,长沙某修理厂有离职员工回炉工作11个月后突然离职,以未签劳动合同为由索赔双倍工资8万多元。此类职业碰瓷在行业并非个例,老板们往往只能破财免灾

更关键的是,员工无社保保障,一旦发生工伤、上下班途中或宿舍内意外,企业可能面临巨额医疗费、赔偿金及诉讼风险。这些潜在的经济负担远超社保支出本身。

况且,社保合规仅仅是当前汽修企业面临的多重合规挑战之一。安全、财务等方面的合规要求同样日益严格,经营成本只升不降已成定局。

以税务为例,行业普遍存在私家车客户不索要发票、收入不入账甚至个人账户收款现象。

有从业者承认:现在约20%的客户要求开票(多为保留证据),我们通常开1%税率的票,这本身也不合规。税务只要严查,问题很容易暴露。

此外,工资分大小账发放、工资与社保基数不符、事故维修虚增等不规范操作,在强监管环境下都可能被放大,成为致命隐患。

因此,对于更多汽服企业而言,在社保新规乃至更广泛的合规浪潮下,与其绞尽脑汁规避社保义务,不如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必然上升的成本。

AC汽车曾总结过可行的方向包括: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工时占比,压缩低毛利业务;聚焦高附加值领域,如新能源车维修、高端车专修、精细化养护等;同时,着力提升客户信任度与忠诚度,增强团队专业能力和战斗力。

归根结底,汽修企业的合规不应被视作单纯的负担。当行业普遍存在逃避责任的惯性时,那些率先拥抱合规、履行法定义务的企业,反而更容易赢得车主信任以及更高忠诚度的员工团队,从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