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1700元网购轮胎竟是劣质货:商家被处罚,修理厂守住了底限
2024/5/24 11:17:13 流意 原创
据《1818黄金眼》报道,车主花费1740元从某多多平台购买了两条大牌轮胎,到货后,直呼不正常。
因为网购轮胎与旧轮胎存在肉眼可见的差距:
一是包装比较简陋;
二是新买的轮胎花纹更浅,跟正品(旧胎)完全对不上;
三是新胎一按就软,而旧胎依旧很硬。
车主对网购轮胎存疑,为了查验产品真伪,他邀请媒体介入。
本文将站在车主、轮胎安装店、轮胎品牌授权店、轮胎商家以及电商平台的视角,从线下到线上重走车主的网购之旅,以揭开假冒伪劣配件泛滥的原因。
01、车主:图便宜,认大牌
“无低价,不网购”,图便宜是人性使然,低价也是各大电商平台强调的用户心智。
事件中的车主看似是一位年过5旬的大叔,从电商平台网购轮胎,至少说明后市场的电商化趋势不可逆。
有个细节是车主的旧胎自2010年提车后从未更换,说明车主的维保常识是欠缺的。
但是,他对轮胎品牌有认知,换胎认准原厂配套的大牌轮胎,否则以单条800多元的价格在网上可选的品牌有很多。
拿到网购轮胎后,车主来到平台推荐的线下安装店,该店老板告知他轮胎有问题。
车主起了疑心,开始查验网购轮胎附带的条形码,扫码后跳转的竟是该品牌的公众号关注页面,直到找到品牌官方验真伪入口,扫码后竟显示“该条码无结果”。
基于此,车主初步断定新买的轮胎非官方渠道。
于是,该车主邀请媒体介入,才有了文章开头的各种对比,并且在媒体陪同下,再次登门安装店求证。
02、安装店:一切产品质量问题和我们无关
实话实说,该安装店老板守住了一名汽修人的底线,在车主第一次携轮胎进店安装时,就明确告知了轮胎有问题。
只是,看到车主在媒体陪同下二次进店时,老板不愿意面对镜头讲太多。
他向记者强调了两点:
第一,自己和平台商家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跟第三方平台合作。
第二,只负责安装,一切质量问题跟他们没有关系,而且安装前给车主提供了检查。
老板口中的“第三方平台”,业内人士最为熟悉,这类安装导流平台寄生于淘宝京东拼多多,不控货、不控线下服务,只是低成本投入的中间商,跑路的平台也不在少数。
而老板强调“一切质量问题跟他们没有关系”,也回应了近期“杭州火花塞事件”引发的热点话题——面对客户自带配件上门要不要提供服务?
庆幸的是,安装店老板没有提供安装服务,否则后续假若出现售后纠纷问题,也很难撇清自己的责任。
当下,也有不少汽修厂提出让车主签署安装免责协议,但无法律效力的协议终究不是“护身符”。
最后,安装店老板将车主和记者指向了该品牌的线下授权店。
03、品牌授权店:没这么低价卖过
授权店老板首先帮忙鉴定了轮胎的生产日期, 2023年51周。
而后询问了该轮胎的购买地,得知来自某多多平台后,老板表示:
“因为某多多网上买的不是我们品牌授权店,产品质量就不能保证,要想买正宗轮胎的话,还是要到品牌官网。”
他从店内拿出了一条同型号的轮胎进行比对:
首先,扫描轮胎二维码,跳转后的页面上显示出轮胎花纹跟尺寸的信息;
其次,对比纹路,网购轮胎基本看不到纹路。
老板表示,轮胎的利润是最薄的,如果说买过来870一条,那这个轮胎肯定是有问题,“因为我们没有这样低的价格卖出去”。
据悉,在品牌官方平台,同款型号轮胎官方标价为1169元/条。
AC汽车也曾盘点过,主流轮胎品牌入驻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的情况,某多多平台基本看不到主流轮胎官方身影,但各类轮胎专卖店(或贸易店)多如牛毛,大牌低价成核心卖点。
04、轮胎商家:把货退回来,把钱退给你
在车主眼里,轮胎商家或是个“老油条”。
因为车主多次询问商家,有关两条轮胎究竟是全新的还是翻新的,商家刻意回避这个问题,既不回答是真的,也没有说是假的。
再追问,商家就亮明了态度:把货退回来,把钱退给你。
众所周知,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或退款,这是电商平台提升客户网购体验的一大举措,实际上也成为不少不法商家躲避平台惩罚的“逃生之门”。
当然,车主并不接受商家的方案。
在他看来,这家网店销量超过10万条,不排除有类似车主发现了轮胎质量问题,结果被商家以退货退款方式平息了。
所以,他的诉求是如果翻新轮胎,就按假一赔三处理;其次要求某多多处罚该商家,从源头上把住。
05、电商平台:商品下架复核
维权之旅到了需要平台介入时,平台的做法如出一辙:已对涉事商品先行下架复核,会根据核查结果严格处置,将与消费者保持沟通,支持合理合规的售后申请。
目前,在平台上已经搜索不到该商家的店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下架处理是平台对假货的态度,严厉处罚才是杜绝假货的手段。如果只是下架处理,不排除不法商家换个马甲重新登场。
当然,现在几乎每个电商平台都存在假货问题,从各大平台的宣传来看,多年来在打击“假货”上下的功夫并不算小。
但假货依旧泛滥。电商平台不应成为假货的“温床”,只是有些平台赚取了巨大利益,却不愿承担更多监管、审查责任。
长远来看,假货问题不能根治,受伤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更多品牌和正规中小商家,以及整个电商信任土壤。
写在最后
复盘整起事件,消费者既要便宜又不想吃亏,这是人性,难以改变。
而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给诸多三无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它们以“低价平替”之名谋取暴利。其中,油电轮和白包膜成造假重灾区。
如今,各大电商平台回归低价的策略,也为不法商家提供了“梯子”。必须承认,平台绝不想商家售假,但售假行为也的确给平台贡献了销售额和利润。所以,寄希望于平台短期内肃清假货也不太现实。
修理厂为网购配件的车主提供安装服务,也是养家糊口的压力所致。只是修理厂需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同时尽可能帮助车主提高配件鉴别能力。
更重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车主被网购假货伤害,值得修理厂思考的是,如何借此机会,更好赢得更多车主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