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又一网购配件事故:维修费4730,商家只赔1000元,车后正在“拼多多化”?
2024/4/17 11:10:53 流意 原创
近日,就在杭州车主网购火花塞致拉缸事件迎来最新进展之际,又一起“网购火花塞事件”正在发酵中。
一位车主反映,自己近期在某平台花费100多元购买了4支火花塞,安装3天后致使发动机拉缸,维修费高达4700多元。
车主供图
该车主透露,火花塞商家刚开始将问题推向修理厂的安装问题。但随着平台介入,最终同意赔偿1000元,若车主不接受就走法律途径。目前,车主的维权之路陷入僵局。
接连两起“火花塞事件”,矛头都指向了网购配件质量问题,也点燃了修理厂的情绪。
不少门店看到杭州火花塞事件新进展时,写出了自己的感慨:“大快人心,修理厂绝不背这个黑锅。”
也有修理厂表示,“网购配件假货多,拒绝为自带配件客户提供安装服务。”
更有甚者,提出了向车主索赔名誉损失费的建议,获得了诸多同行点赞与跟帖。
抛开这些情绪,回到事件本身,不论是“沉冤得雪”的修理厂,还是拿到商家赔偿的车主,“火花塞事件”远远没有结束。
01、维修费4730,商家只赔付1000元
在报道“火花塞事件”最新进展时,一位车主联系到AC汽车,讲述了他在某平台购买火花塞致拉缸后惨痛教训。
事件经过经整理如下:
该车主花费134元,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4支BK*品牌火花塞,安装后的第一个月出现发动机抖动现象。车主找平台商家协商后更换了产品,第二次安装后的第3天,就造成了发动机拉缸。
车主供图
经修理厂检测诊断,维修费用共计4730元。
车主供图
车主表示与商家协商时,商家认为是修理厂操作步骤有问题,好在车主给出证据堵住了商家的“借口”。
因沟通不顺畅,最后让平台介入,商家同意最多赔付1000元,若车主不接受这个价格,建议走法律诉讼。
商家的强硬态度让车主颇为生气,但是让车主最难以接受的是,平台的价格竟然比线下修理厂的要贵,这与车主的固有认知存在出入。
“图便宜上当我心里也不至于这么难受,关键这个不比修配厂便宜,还贵一点。我推荐如果真在网上买就选大牌子旗舰店,要不然就在实体店购买。”
目前,该车主已经向12315协会投诉,但该平台商家系个人开店,平台保证金只有1000元,无营业执照,也查不出详细的办公地址,315无法受理。
AC汽车曾在文章中报道相似案例:某奔驰车主花费196元网购了4支“特某某”牌火花塞,安装后的第20天,发现车辆高速抖动严重。
经检查后发现,抖动原因系火花塞上的陶瓷部件掉落缸体,造成缸体、缸头、气门损伤,整个发动机维修需要3-4万元费用。
于是,熟悉的一幕就出现了:车主找商家索赔,商家将责任抛给安装的修理厂。
AC汽车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有关“火花塞”投诉问题达460多条。
02、自带配件是趋势,免责协议不是 “护身符”
两起“火花塞事件”背后,修理厂不可避免地成为“背锅侠”。
于是不少修理厂号召同行应该团结起来,拒绝为自带配件上门的客户提供安装服务。
但是这个提议的可行性存疑。
近两年的汽后行情并不乐观,在进厂台次和利润双下滑背景下,门店面对自带配件上门的客户时,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AC汽车针对自带配件上门是否提供安装服务的调研显示:21%的门店愿意提供服务;78%的门店认为车主自带配件上门会是趋势。
尤其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出现,为车主网购配件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成为汽后品牌商和经销商的“新宠”。
小到雨刮器、滤清器、空调滤网,大到润滑油、轮胎、火花塞等,其中不乏壳牌、米其林、马牌等一线品牌开始入驻布局电商直播卖货。
以抖音上销量最高的“半某”火花塞品牌为例:
2022年11月30日,其抖音店铺粉丝48万,销量66万+件。按照单支产品均价45元/支计算,“半某”抖音渠道产值近3000万元。
2024年4月16日,其抖音店铺粉丝62.8万,销量已经突破100万件。按照单支产品均价45元/支计算,“半某”抖音渠道产值近4500万元。
“100万”还只是一家火花塞品牌在抖音平台的订单。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火花塞销量过万的卖家比比皆是。如果再算上润滑油、轮胎等产品,订单数量更为惊人。
众所周知,火花塞、润滑油等配件属于服务属性很强的产品,车主网购后的安装服务,均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修理厂提供。
而修理厂一旦参与到平台的线下服务体系中,当出现售后纠纷时,自然难以撇清自己的责任。尽管有修理厂提出让车主签署《安装免责协议书》,但免责协议并不是修理厂的“护身符”。
有行业人士表示,“真到了对簿公堂时,修理厂如何自证施工流程和修理工的操作完全没有问题呢?第三方评定机构会认可吗?”
03、价格极致内卷,警惕车后“拼多多化”
“火花塞事件真的是给我深深上了一课。”杭州事件中的门店负责人在社交平台说到。
其实,这家门店是幸运的。因为火花塞商家在质检报告中提到的上游代工厂站出来了,否认该火花塞型号由其代工,并给出了证明。这让“质检报告”成为废纸一张。
某种意义上,事件中的车主也是幸运的。因为其购买的火花塞品牌在业内有一定名气,能够提供4、5千元的赔偿。
要知道,如今充斥在各大电商平台的“白牌”,以及价格低至10元/支的火花塞多如牛毛,车主在出现产品质量纠纷时,维权难度并不低。
这也让业内有个共识:网购配件需谨慎,电商平台是“帮凶”。
尤其是“拼某某”平台以极致性价比后来居上,让淘宝、京东等平台开始回归低价策略,似乎全网都在“拼多多”化。
这一现象如今也在汽车后市场蔓延。
当汽车后市场“拼多多化”盛行,意味着行业的价格内卷已经接近失控,因此带来更多次生“灾害”。
而这一现象的可怕之处在于,消费者明知道网购配件的风险,仍坚持下单,因为网上配件真的太划算了。
正是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给诸多三无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它们以“低价平替”之名谋取暴利。其中,油电轮和白包膜成造假重灾区。
由此可以推断,“火花塞事件”还会继续上演,不会保护自己的修理厂,麻烦远远没有结束。
当然,车主贪便宜又不想吃亏,这是人性;修理厂为自带配件的车主提供服务,也是养家糊口的压力所致。
修理厂在警惕配件“拼多多化”的同时,既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也应该帮助车主提高配件鉴别能力。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车主被网购假货伤害,值得修理厂思考的是,如何借此机会,更好赢得更多车主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