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野村综研朱四明:一半的供应链问题来自于业务战略定位模糊
2018/7/13 14:30:41 acqiche AC汽车
作者 | acqiche
出处 | AC汽车
投稿邮箱 | news@acqiche.com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7月2日,由AC汽车主办的B计划:“从供应链到价值链”活动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3楼大宴会厅E+F厅隆重举行。包括保险、汽配经销商、配件品牌商、终端门店、汽配电商、系统数据、投资机构等行业在内的500多位全产业链从业同仁参与到会议中来。
野村综研合伙人朱四明发表了以“供应链模式及趋势解析”为主题的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
以下是演讲实录:
供应链是什么?包括哪些要素?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在什么节点做什么事。我们只有三个基本观点,希望这三个观点可以在以后提升大家的供应链业务里有所帮助。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词是整体和协同
供应链的核心就是整体和协同,包括两个协同:一个是产品/服务、信息和金融的协同;二是供应链、产品(开发)和营销的协同。
首先,我们的观点认为整个公司的发展包含三个层面:战略层、职能层和保障层。大家谈供应链问题,是在红色虚线区域谈,但绝大多数的供应链问题是上面的流程有问题:到底做哪些客户,在什么区域展开,如果有一百家店分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供应链运转绝不可能良好。
我们是7-11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了40年,我们不是简单的咨询合作,而是整个供应链运营的管理者和设计者。所以就算7-11现在在日本有两万家店,但在日本还有三个县(包括冲绳在内)是没有店的,这三个县的政府天天跟7-11说到我们这里开店,但他们不去,这是为什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第二,竞争战略,不同的业务和业态选择,对应的商品、供应链和营销的优先度如何?前台维修门店和后台供应链发展的顺序如何确定?
第三,供应链和这两者怎么协同?绝大多数人谈的都是供应链管理问题,而忽视了供应链策略问题。从1981年到1985年,乔布斯任职苹果期间股价长期处在纳斯达克股价之下。他离开之后,股价马上就升上去了,一直到他离开的七年。1993年,苹果的股价是高于纳斯达克的。假设我们以1993年的时点论英雄,大家怎么评价乔布斯?他在的时候股价就不行,他走了,连续七年都是高于纳斯达克的股价(当然后面下去了)。其实乔布斯回归以后股价还是不行,库克加盟以后苹果才一骑绝尘。没有供应链苹果是挣不了钱的。
所以我们认为企业有两类,一类是研发特别强、有特别好的创意做产品的,还有一类是做供应链管理的。这完全不一样,第一类属于天才,我经常跟他们说不要到咨询公司来,咨询公司培养不了天才,咨询公司可以培养供应链管理的人。所以我们可以帮7-11做供应链管理,我们没有办法帮他们开发商品,商品需要他们自己开发。
约一半的供应链问题来自于业务战略之定位模糊或不合理
从我们这几十年的经验来看供应链问题,有一半是业务战略的模糊或者是定位不合理。这里面的业务范围,包括是做服务、做配件、做保险、还是新车以及怎么协同?第二,针对哪些品牌、哪些车型提供服务。第三,在什么区域展开?是在特定区域跑通模型?还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进行治理?如果是特定区域,到底多大区域的跑通才算跑通?
这是我们目前整个竞争态势图,有的可能还没有公布,像新的进入者京东、阿里,正在做全面的整合。德科现在整个都开放了,是不是好事情还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
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每一个企业都有它的DNA。滴滴现在也在致力于找线下合作伙伴,业务分两段进行,一段是上游对客户和供应链的经营,这是大品牌的天生优势;一段是整个服务的具体提供,这两段所需要的DNA是完全不一样的。京东2C的物流体系非常发达,但2C的体系能不能用于2B?一个虽然是服务几亿人次,但每个人合作的次数有限,一年在京东买几十次就已经很多了。但2B不一样,一天送几次货都很正常,一年可能是千量级的服务。虽然2B客户只有几十万,10万乘1000也是1亿。在全世界范围内,2B和2C同时做好的非常少,这两个生意是不一样的。就服务领域来看,定位于全车型综合维修的企业,成功的难度极大。
至于业务在哪个区域展开?我们认为,一个单店的成功只是成功了三分之一,单个城市的成功再加三分之一,一个省的跑通才是真正跑通。中国现在的连锁很多是在地级市展开,真正能做到在一个省展开,基本就可以实现复制了。所有中外大公司,在中国能够做到以省级为单位做协同就是成功的。当然,从客户角度来看,地级市很重要,毕竟车主的活动半径是地级市。从管理和供应链角度来看,是一个省。
我们把省分成三类:第一个叫集中省(如北京、天津,、上海),占这个省GDP 50%以上的城市,地域范围在150公里之内,高速公路大概一个半小时,基本搞这一个地方就可以了。第二个是过渡省份(如江苏、浙江、安徽),至少有一个城市在一百公里之外。第三个是分散省份,如山东这个省,分三个部分,青岛、烟台为代表的胶东半岛,临沂为代表的鲁西南和济南为代表的鲁中。
四分之一的问题来自于竞争战略的前后台分工不明确,以及发展路径不清晰
首先,不同的业务和业态选择,对应着商品、供应链营销的优先度,因为资源有限,决定你开始到底把重要的资源放在什么地方。这个资源包括资金、创始人团队经历,后者更重要。第二,前台维修门店和后台供应链发展的顺序如何确定?第三,商品如何选择,何时上自有品牌?供应链何时发力?是不是越早越好?这是一个双刃剑。
在连锁发展的不同时期,在发展战略上对前台(营销)、中台(供应链)和后台(商品)的侧重也不相同;大体遵循“先前台,次中台,再后台”的路径。我们认为,所有的连锁发展都应该遵循这个路径。
具体先做门店还是先做供应链,都可以,但最终要融合。例如,康众从配件流通的B2B向维修连锁的B2C进行整合,华胜从B2C向B2B进行拓展&整合。中国不存在DIY模式,甚至在亚洲,我们认为都不存在DIY模式。
对于产品选择,你到底选哪些产品?康众汽配商总说他的概念里只有保养件和事故件,我很认可。如果站在供给方,有车型件和易损件。如果是车主的话,他不知道什么是易损件。日产在考虑引入其第二品牌产品的时候,就成功地进行了差异化选择。
对于什么时候上自主品牌?我认为很多企业的自主品牌都上的太早。众所周知,自主品牌的利润高。但前提是你有能力在那么早的时间内介入对自主品牌的管理。当然,中国的汽配行业,尤其是独立第三方的汽配行业的上游非常分散。比如生产刹车片的企业有两千多家,平均规模几千万,这也是一个整合的理由。但你有一整套的管控体系吗?我们都知道博世的蓄电池是委托骆驼电池进行代工生产的贴牌产品,但是产品质量相对于骆驼电池更好。我们现在的自主品牌,基本就是找一个大厂做配套生产,然后委托贴牌,完全靠大厂做背书,自身管理很弱,完全依赖于代工厂自身的能力或良心,这很危险。
什么时候供应链发力?可以看下AutoZone的案例,他们1995年开始对自身物流体系进行改善,第二阶段是物流公司。一般情况下,公司规模小的时候涨的快,但供应链模式不是这样的,现在讲指数型成长,基础设施做好之后成长速度是惊人的。很多人在追求对数成长,刚开始跑的很快,后来跑不动了。
只有四分之一的问题来自于真正的供应链领域
这个问题还分成两方面,一个是供应链的策略,一个是供应链运营,策略又占了八分之一,包括供应链的定位,不同商品供应链模式的选择,不同级别仓储物流体系的设置。
AutoZone目前拥有9个分销中心,其中8个在美国,1个在墨西哥。2002年开始,AutoZone将自己旗下的门店分为中心店(Hub Store)和卫星店(Satellite Store),形成分销中心→中心店→卫星店的分销体系,支持4000多家终端门店。中间这层现在在重新做调整,就是每一层到底放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多大的规模,可以发多少货,都是有学问的。
基于客户响应要求和车型关联性,我们把这个件分成三类,这三种的供应链体系完全不一样:一个是油品,客户响应程度非常高。车型件可以等半小时,化学品可以等一天,所以这三类对供应链的要求不一样。总仓和门店分别怎么备货都要考虑。车型件不需要备货,易损件可能在大仓,具体要备多少?现在好的供应链企业在国内终端的存货,可能会存一个月的货,也有的会存三个月的货。现在中心店这一层在优化,越往上肯定供货越多,这个原则大家不难理解,但究竟怎么操作?
我们可以看下案例:7-11有四个温度带,零下二十度、五度、二十度和常温的,有的东西一天配三次,有的东西一个星期配六次,有的是三天配一次,这些东西到底怎么组合?以饭团为核心做单品管理,让饭团永远不断货,但是也不超量。对供应链公司来讲,缺货最大的损失不在于当期的销售损失,而是消费者心理上的损失。便利店不便利了是很可怕的事情,久而久之你的品牌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恰好订到这个位置,而且保证中午十二点每家便利店会涌入二百多人,要做到既不多又不少,把这个思想贯穿到其他产品的管理上,提升客单价的道理也一样。
到此为止,才进入供应链管理的设计、计划、实施领域。在我们这么多年咨询辅导的过程中,这块问题只占八分之一。如果你上面都没问题了,这一块问题就非常容易解决,有很多成熟的模型可以帮助你,有一堆的科学方法可以帮助你优化这样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