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横活竖死,汽车后市场魔咒之一”——汽车修理工坐井观后市场

“横活竖死,汽车后市场魔咒之一”——汽车修理工坐井观后市场

2018/6/22 10:10:22 acqiche

前言

笔者就是把机油倒入发动机的修理工——汽车后市场最底层人员,自比井底之蛙,每每坐井观天,借皓月中升之光,竟也有了模糊的观察,与君道来,幼稚之处或可博君一笑。2  

“还是由修理工把机油加注到发动机”

不论维修企业如何获取客户,不论客户如何找到(选择)维修企业,不论做保养的机油是来自阿猫阿狗还是传统经销商,最后还是由修理工把机油加注到发动机。 笔者就是把机油倒入发动机的修理工——汽车后市场最底层人员,自比井底之蛙,每每坐井观天,借皓月中升之光,竟也有了模糊的观察,与君道来,幼稚之处或可博君一笑。

“从业十多年,发现汽车后市场的一个魔咒,横活竖死。”

横活竖死:这个活是生活的活,活力的活,死是死板的死,死水的死;横是指横向发展像河流,竖是纵深发展像打井。横向发展的有活力,纵深发展的相对死板。 汽车维修方面,横活是指快修快保养护类型的店,竖死是指综合维修企业(含事故车维修)或专业品牌维修企业;汽车配件方面,横活是指做保养件易损件的配件企业,竖死是指做全车件的配件企业。 为什么说横活竖死是魔咒,当真笼罩汽车后市场多年,今时今日也是。

快修快保比综合修理厂更挣钱?

某式精养重点是养而非精修,某兔连锁为门店精选了十几个养护项目,一个全国连锁品牌老总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在实施“不拆解不过夜不搞疑难杂症”策略,我称之为“三不理论”。以养代修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养护项目更容易标准化,也更好规范,相对容易推广复制。 驰加、小拇指等已经运营多年,广为人知。拆解、大修、疑难杂症排查等工作还是要有人做,综合修理厂就在做。汽车维修比较碎片化,规范难度较大,纵深发展的老牌维修企业有BBA专修的华胜,新兴的有国合、精典等,目前而言,依然是主打快修快保养护类型的连锁多于综合修理连锁。 抱着矛盾的心态和一些从业人员探讨三不理论和汽车养护,一方面感觉值得推荐,一方面又为技术和维修人员鸣不平。不论精选的养护项目,还是“三不理论”,都避开了“技术不值钱”这个现实问题,快修快保的效率产出比无疑更高,自然受资本青睐,容易进快车道。想想排查一个疑难杂症往往需要数个小时甚至数天,也有很快解决的,那也是凭借维修技师多年的经验积累,最后又有多少钱进账。大修结账的时候是比保养多见钱了,但做大修需要占用一个工位3到7天甚至更长,要占用1到2名维修人员,一旦出现返工就是往里搭工搭料。 返工有技术问题,也有配件质量问题,哪个修理厂成长起来的维修技师没有“配件害死人(自己)”的感慨?因劣质配件没有解决故障,客户会认为这个修车师傅技术不行,“降低”维修人员的技术价值。 如果说汽车维修还能看到华胜这样的纵深发展的维修企业,汽车配件就没那么幸运了。康众和中驰是汽车配件里横向发展的代表。康众20多年前由天津起家,现在已经发展到全国多个省份,千城千店的计划也如火如荼。天津本地一家做专一品牌全车件的配件店也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现在还在销售配件,但依然是单店。(并不是说单店不好,但连锁是趋势。)

为什么配件横向的发展好,保养易损件更换频次高还是与合规性有关?

记得有一年天津几个汽配城被政府职能部门大检查,涉及假冒配件和品牌侵权。消息传出去后,康众的店照常开门营业,其他的配件销售店大部分都关门躲避检查。这件事当年被康众人经常提及,并引以为傲。关门躲避检查的门店是否有假冒配件我说不好(你懂的),但品牌侵权问题是有的。汽配城对配件有这样一种描述:“带标带号,纯正原厂”。 4S店提供的配件一般都有品牌方的品牌标识和配件号,如奔驰4S店提供的配件带有奔驰的标识和配件号,这种“带标带号”的配件出现在4S店是经过主机厂或车辆品牌方授权的“纯正原厂”配件,出现在汽配城就不“纯正原厂”了,涉及到品牌侵权,配件自身没问题,配件渠道成问题。 国内4S店体制导致原厂配件不可以对外公开销售,主机厂原则上只针对4S店(或授权体系店)提供原厂配件,4S店原则上不准对外销售。虽如此规定,但哪个汽配城没有“带标带号”的配件?其中又雾里看花似的有多少假配件? 康众在那次检查中之所以敢开门不怕检查是因为销售的都是品牌件,或者说是同质配件,渠道正规。关门躲避检查的配件店,品牌侵权是躲不过去的槛。汽配城销售的“带标带号”原厂配件还有一个潜规则:没有质保。显然这个风险是因为不合规造成的,配件商获取配件时上游没有提供质保,在销售时为了规避自身风险也不会对下游提供质保,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风险是转嫁给了修理厂和车主(最终消费者)。 同质配件已发展多年,2014年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的指导意见》给出了官方定义:质量不低于原厂配件的售后配件。有合规的同质配件为何还要冒着品牌侵权、不合规和无售后的风险销售带标带号的配件? 原因多样,有渠道或利润驱使,但也有些配件特别是电子件饰板件只有原厂配件,没有同质配件,而这些配件是做全车件配件企业绕不过去的,汽车配件领域的横活竖死是否与合规性有关联呢? 做全车件的配件店与维修企业更像是做买卖(本身就是生意),我有配件你需要配件,买卖或许就成了。横向发展的配件店在配件买卖之外还有附加服务。配件店的员工会和配件品牌方市场及技术人员会随一起走访市场,帮助门店做营销和技术培训,挖掘盈利项目,也不定期提供经营管理、技术等培训。他们不在说自己是卖配件的,而自称是服务门店:“我们之前服务的一家门店,老板不敢休息,一天忙的不得了,在我们的帮助下,老板也敢出门了,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服务也是做全车件的企业一个有待提升的地方。

当然有人想打破这个魔咒,诸葛曾是较为响亮的一个。

互联网+汽车后市场,想整合汽车后市场配件资源,汽修界一些大咖也为其站台,经历多轮融资,成为汽车后市场第一股,一时风光无二。有人认为资本加持却因为补贴过度后续资本无法跟上、盲目扩张、生不逢时(当时行业还没准备好)等导致诸葛失败。笔者浅显的认为,倒下或许也和没有解决假配件问题以及“真配件”合规问题有一定关系,合规才有发展的基础,然而这不是哪个企业可以解决的,是行业性问题。 上文提到的十部委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打破车企对汽车维修资料和配件渠道的垄断,要求车企公开汽车维修资料和鼓励开放配件渠道。虽说也在逐步的推进,毕竟是动了别人的奶酪,阻力还是有的,期待指导意见更多的落地。 滴滴也是从不合规发展起来的,现在是倒逼政策出台。什么时候有做全车件的企业或者联盟也能倒逼行业政策出台(尽早落地)?届时受益的不光是汽车配件,汽车维修也会因透明的配件渠道和价格体系受资本青睐而挤进快车道。滴滴抢占了出租车的市场份额,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受到挤压,汽配全车件企业面对的是谁?是既得利益者和财团,道阻且长,需要继续上下求索。 最近和AC汽车一位读者交流汽车后市场,他提到“做好行业、服务大众”,我深以为然。做好行业需要行业中有规范积极的政策,企业和从业者有正确向上的价值观。 提到康众和中驰,有人说他们做易损件和保养件没有什么壁垒,然而无壁垒没有阻碍他们发展。汽车维修和汽车配件的壁垒是什么呢,诚信经营是壁垒,不销售使用假配件是壁垒,拥有做好行业服务大众的心是壁垒。

未来展望

有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中国汽车后市场远没有美国成熟。国内汽车后市场横向发展的企业有敢称第一的,也被行业认可,纵深发展的企业,还没有敢称老大的,或者说还没有被行业认可。将来一定会有行业巨头出现,现在正时群雄逐鹿的时代,现在还是公平的,谁都有机会成为巨头。郑州的保养大战是价值的前夜,量变带来质变(价值),质变带来价变(价格),现在还在量的阶段,打着打着天就亮了,价值显现了,资本也就来了。 本文开头提到的横的像河流,竖的像口井,如果把比河流深的井整合起来,相互打通,会是一片海吗? 最近某图配件在招城市合伙人,与他们接触了下,又让笔者想起横活竖死,才有了本文。真心希望他们能跳出横活竖死的魔咒。 井底之蛙也就能看到碗口大的天,幼稚与偏颇之处你只当一乐消暑了。 本文作者孟巍,单位:天津梓航汽车维修中心,微信号: 13622132252。文章经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AC汽车立场。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