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小米汽车售后再“截胡”:3799元官方车衣开卖,对汽服店形成三重降维打击?
2025/11/27 16:05:25 老白金 原创

车衣江湖的生存焦虑再次被放大。
近日,小米汽车在商城上架了两款隐形车衣——雅龙基础版隐形车衣3799元质保8年,3M Pro版8999元质保10年,一时间引发行业热议。

这让以下场景成为现实:一位刚提到小米SU7的车主,还没开出交付中心,就已经在官方商城选好了心仪的车衣,几分钟内完成下单,仍旧在交付中心由品牌指定的师傅完成施工。对车主来说,简单、直接、没有比价烦恼,甚至不用担心质保问题——一切都有官方背书。
在传统贴膜门店看来,小米汽车的官方定价,直接将行业默认的“溢价空间”撕得粉碎,有老板表示,“有小米车衣价格作为参照物,贴膜价格更透明。”
这已经不是主机厂第一次“跨界打劫”,比亚迪、小鹏汽车、特斯拉、极氪、蔚来等新能源车企都已提前布局洗美贴膜领域,东风风行放大招,其星海S7车型“出厂自带车衣”,直接在源头断了贴膜门店的“蛋糕”。
有观点认为,当90%的新车客户在提车时就被主机厂“截胡”,当车主们习惯在官方渠道解决所有需求,当长期“水很深”的溢价有了价格锚点,小米车衣带来的这场降维打击,正在迅猛压缩贴膜门店为数不多的生存空间。
01、“价格屠夫”再出刀,3799元价格让贴膜门店睡不着?
小米汽车这次上架的两款隐形车衣,每一个参数配置都踩在了车主的“心坎上”,更为重要的是其延续了一贯“价格屠夫”的风格,价格颇具竞争力。

一是基础版,雅龙品牌,净厚度7.5mil,质保8年,3799元的价格被业内称作“破天荒”;二是PRO版直接牵手“硬通”品牌3M,净厚度8mil,质保延长至10年,完全覆盖家用车的主流使用周期,8999 元的定价也比贴膜门店3M同规格车衣有竞争优势。
服务链路上完全透明化,目前小米车衣在北京、成都、重庆、西安等多个城市上线,车主在商城下单后,直接前往当前的小米交付中心进行施工;施工和售后均由品牌方负责。
这种“车企搭台、品牌方唱戏”的模式,让车主觉得“跟在品牌直营店贴没区别”,唯一的差异就是价格更实惠;最让人心安的是,长达8年的质保由小米汽车兜底,比贴膜门店承诺的终身质保更靠谱,毕竟后者跑路的概率太大了。
但也有短板,一方面是小米汽车在各城市的交付中心并不多,很多二线及以下城市的车主还得等;且施工方面,理论是品牌方就近安排门店技师到店,但车主反馈也有外包枪手,尤其是基础款雅龙品牌。有老板证实了这一消息,称小米汽车给到的施工费是800-1000元。
“施工外包”的原因并不难猜,以小米汽车在无锡唯一的惠山交付中心来说,单日交付量达到了100辆,而一台车的车衣施工(2名技师)至少需要一整天,巨大的交付量决定了必须要进行部分外包才能消化施工量。
另一方面,在售后环节,简单的翘边、气泡等问题可到售后中心解决,但事故后补膜、换膜等还要去品牌门店,入门款车衣需另交400元服务费,没有行业惯例的“补膜险”。
也就是说,现阶段的售后政策和施工品控方面还需优化,不过问题不大。
据悉,小米汽车目前日均销量在150-200支,且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一位贴完车衣的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表示,“提完车顺便贴个原厂推荐的车衣,比我自己专门找门店更省心;而且我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服务,出了问题该找谁,有这些就够了。”
对当前鱼龙混杂的贴膜行业而言,小米汽车带来的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更是一种服务模式的颠覆——当价格变得透明,服务流程变得标准,还在卷价格、依靠信息不对称生存的贴膜门店,好日子真的要到头了。
02、守着“流量池”做生意,小米车衣的三重降维打击来了?
小米汽车做隐形车衣的优势,就像它的定价一样直白。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流量,小米汽车在源头几乎掌握了100%的新车客户流量,相当于“守着流量池做生意”;当车主刚刚提到新车,正是对贴膜需求最强烈的时候,一个出现在交付环节的车衣选项,且极具性价比,根本不用特意推销,也能得到相当满意的转化率。
而对比来看,车企在流量入口就已经形成碾压的优势——据行业某贴膜品牌估算,目前传统贴膜门店单个流量成本已经达到了500-600元。
另外如上所说,长期困扰车主的“质保风险”在主机厂的背书下也迎刃而解,这种“官方认证”的安全感,也是贴膜门店无法替代的竞争优势。
当然,贴膜行业的争议声也没停过。
支持的贴膜门店老板认为,小米汽车把价格透明化是一件好事,“以后3799元就是7.5mil国产车衣的基准价格,其他车衣品牌再卷下去就两个方向,要么价格比小米车衣贵,但质量和服务要更好;要么价格便宜一步到位,退质保量,不过要承担车主不买账的风险。”
也有老板保持乐观,表示小米车衣确实会对普通贴膜门店有一定影响,但客户有不同的圈层,价格锚定对于已经形成圈层定位的门店来说,威胁并不大。反而小米车衣这种“半自营”模式容易成为营销黑点,被门店拿来做文章,至少能吸引一大波流量。
但更多拼不过价格和服务的门店全是哀叹之声,甚至电商品牌老板也在吐槽,“以前实体门店价格卖得高,我们很容易在线上捡到客户,一天能卖掉几十只。现在门店价格跟线上持平,甚至更低,售后保障也来得更及时,车主没有理由选线上了。而且线上推广费用不比实体店成本低,线上卖膜的优势已所剩无几。”
还有老板认为,车衣品牌能为小米车型单开一条生产线,很多车身部位直接定制,还可以避免贴到雷达等而影响智驾;而且贴膜师傅每天贴一个车型,施工技术只会越来越熟练。
“到最后,留给我们门店的大概只剩下800-1000元外包施工费了。”
03、 售后包围圈形成,40万独立售后门店还有路可走吗?
有行业人士猜测,小米汽车很有可能将这套打法复制到窗膜等其他品牌,与品牌合作升级成类似精一门等已经通过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将车衣膜的业务全部整合进自身的售后生态,持续扩大生态版图。
这种猜想不无可能。
小米SU7的首次发布就已抢走大量的车后业务,AC汽车在《小米汽车卖得越多,40多万汽修店越慌?》有详细阐述,三层镀银玻璃让太阳膜业务挣不到钱,9款颜色可供选择压缩了改色膜的空间,日常保养、喷漆业务被官方渠道锁死……主机厂“连渣带汤”吃尽,门店的“饭碗”被直接端走。
实际上,新能源车企的“我全都要”,已经付诸行动。
今年4月,比亚迪推出了3999元全车型可用改色膜,问界在8月份上线了悦享、优享、智享、尊享等多款车衣,东风风行星海S7甚至“新车出厂自带车衣”;去年小鹏MONA MO3官方定制改色服务正式上线;更早之前,特斯拉、极氪、蔚来等新势力都在积极布局洗美贴膜领域。
对独立贴膜门店来说,这种主机厂与车膜品牌合作带来的“杀伤力”很难承受,因为越来越多车主在购车环节选购贴膜,门店想要竞争的“战场”都已失去。
更让人担心的是,主机厂的“包围圈”还在缩小,比亚迪自营车险正式营业,小米车险高调入场……新能源车企从上游截流售后业务,车险、维保、洗美贴膜等业务全都“一网打尽”。
正如AC汽车此前解读,这种全面控盘售后的做法,形成“洗美贴膜+终身质保+自营车险+4S店+养车连锁”完全封闭的售后服务体系,在售前售后两端牢牢锁住车主,从而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新能源品牌的新车销量逐步增长,交付中心等服务网络也会继续扩展到更多城市,越来越多的门店将会直面主机厂在售后“釜底抽薪”的竞争压力。
就像一位做了多年贴膜生意的老兵所说:“主机厂的入局只是开始,它手握便宜的价格和靠谱的服务,逼着我们必须去找新活法,要么在专业上做得比它深,要么在个性化上玩得比它野,没有第三条路。”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