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免费修车”席卷多地,这波流量究竟谁在跟?又藏着哪些风险?
2025/9/23 15:09:41 贺言 原创
“日行一善,随机帮一位陌生人修复划痕/大灯!”
“反正厂里没活干,不如出来做公益,我们给车主一个惊喜!”
“你看这车多埋汰,我们免费给他补个漆,老规矩日行一善!”
近期,各大短视频平台,密集出现“免费修车”的标题,内容高度相似,集中在随机为路边车辆,处理车身凹陷划痕等问题,“日行一善”的标签堪称整齐划一。
从时间上追溯,此类标题内容早在6、7月就已经出现,近期井喷式增长。视频的“赞评转”数据多在几百上千,来自车主的称赞和咨询相当密集。
点开博主主页,简介内容通常比较简洁,如“本人从事汽美行业多年,希望把经验分享给大家”,并没有太多涉及引流到店的信息。
观察博主们在评论区的回复,也多是“随缘修车”、“只在xx区域”等简单信息,对车主的拍照咨询,以及付费请求,并没有太多回应。
所以,“免费修车”内容密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对汽后市场来说,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01、热心公益or涉嫌侵权?,“免费修车”并非人人叫好
据不完全统计,“免费修车”视频已在福建、四川、安徽、山东等地出现,且随着热度的增长,有进一步扩大范围之势。
热度之高,已经从个人博主“小打小闹”,扩大至同行大量模仿,并随着流量推荐机制“出圈”。
相应的,在“热心公益”的称赞中,争议也随之出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此类博主随机拍摄,车主并不知情,涉嫌“未经允许侵犯他人财产”。即使行为动机是“做善事”,但倘若车主不满追究,博主们在法律层面必然要吃瘪。
二是维修效果问题,若博主手艺欠佳,对车辆造成二次损害,或更长远的隐性损害,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此类质疑在“免费修车”评论区大量出现,有专业网友表示,视频所展示的修复工艺只能算“半成品”,“非原厂漆早晚有色差”只是小问题,在作业过程中“未喷底漆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掉漆问题”,极有可能引来“流量反噬”。
事实上,随着“免费修车”内容的增加,车主对博主“多管闲事”的不满已经出现。某博主上传的一则视频中,车主直接恶语相向,严肃提防博主在玩“免费擦鞋推销清洁剂”的过时套路。
另外,多地媒体也在提醒“免费修车”背后的多重风险,如「东南早报」给出律师建议,车主有权追责此类隐藏在公益行为表象下的实质性侵权行为。
也正是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免费修车”博主们很少直接了当的引流,还是在“探口风”。争议中虽有不少车主叫好支持,但不得不摸索平台的监管规则,同时也要预留3~6个月的时间攒够人气,“转化不能心急”。
02、引流套路or恶意内卷?只见生意难做的无奈
就“免费修车”的爆火,AC汽车联系了几位博主,试图找到此类内容“默契”出现的原因。但几位博主的回答,传递出的多是生意难做的焦虑。
李烨曾是大型汽修厂的钣喷技师,2024年因厂内业务调整离职,与前同事合伙开了一家小型洗美钣喷门店。受限于资源,事故车业务一直没有起色,转型尝试做“微损修复”。
李烨表示,自身运营能力有限,与“微修连锁”也有合作,但订单量始终不够,处在“勉强不亏”的水平。拍“免费修车”视频是效仿当地同行,希望能分到一杯羹。
何庆华属于4S店离职技师创业,2023年下半年回老家开店,头一年生意尚可,但今年春节后业务“断崖下滑”。他认为原因是本地新开了知名养车连锁,原本店内保养、补胎换胎的客户严重流失。
何庆华坦言,自己的小店想要“低功耗运作”已经不可能了,抢不了老店的大修业务,也干不过连锁的基础保养,只能研究一些比较特色的项目。但相较于贴膜改装等,成本较低比较靠谱的也只剩下“微损修复”。
简言之,李烨与何庆华所映射的,是小店无力竞争,业务一再溃缩的现状。“明知道引流成功,也不会有多大的产值”,但“还得最后再试一下”,否则只能“带着遗憾转行”。
博主曾祥凯则以“起号”的逻辑,展示了如今从零开始的“地狱难度”。他认为“不极端就起不了号”,且“过去的套路早已不能复制”。
复盘汽后市场的引流手段,曾祥凯表示,如今“做活动玩文字游戏必被骂,玩搞笑立人设太难,喝机油搞擦边得封号”。要顺着大众情绪从“猎奇”到“治愈”的转变,靠“做善事、暖人心”来创造当下的“反差”,乘势将自己推向流量的高点。
不过,在客户难找的行业底色中,这种内容毫无壁垒可言。曾祥凯对模仿他拍视频的本地同行们嗤之以鼻,但又束手无策,“我还没开始转化呢,模仿我的就越来越多”。
此外,AC汽车观察到,随着“免费修车”内容爆火,一些业务尚可,乃至有一定知名度的连锁门店,也开始着手拍摄。
部分大店连锁店的运营团队,甚至特意追踪研究小博主的爆款内容,一旦发现可以借鉴,立马优化转拍成自己的内容。
可以预见的是,在“免费修车”的赛道,资源倾轧的局面也将出现。流量聚集的红利,早已不再是“先到者先得”。
03、联合抵制or加入狂欢?是乱象还是机会,你怎么看?
对“免费修车”内容,大多“汽修老炮”认为只是闹剧一场。原因十分清晰:一是品质不佳,争议频出;二是客户低质,利润微薄;三是恶性内卷,最终只能黯淡收场。
有从业者表示,“但凡有点专业设备,有点技术功底,有点基础客户,都不会做这种自降身段的事”,因不涉及复杂的机械维修,对普通修理厂的业务并不会带来冲击。
不过,AC汽车发现,随着“免费修车”视频的出圈,部分社区店和综修厂也开始加入这场“狂欢”,包括且不限于用“免费查车”、“免费动平衡”等口号吸引车主。
一位社区修理店老板表示,“没有人会拒绝大好的宣传机会”,况且“这些免费的服务,其实对老客户来说本来就是有的,成本也不高”,因此“已经在线上宣传,线下摆摊义诊了”。
对于“扭曲价值观”、“损害行业信誉”的批评,有老板表示“先别管体不体面,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其表示已经开始接自带配件的客户了,而这些客户也并非同行所抨击的“一无是处”,更多是坚定认可燃油车,还愿意折腾燃油车。
“按照一些网红筛选低端客户的标准,那现在后市场就没几个车主能去服务了”,另外“现在信息透明,你所谓的技术和信任只有自己觉得值钱”,一位加入“免费修车”队伍的老板表示,“跟上车主的喜好才是最重要的”。
而聚焦至凹陷/划痕/玻璃修复本身,除了“引流”的价值,不少汽服老板也开始重视其高毛利属性:
一方面是技术、设备成本极低,“手艺活”属性只有工时成本,对“拼服务”的增益极强,又几乎不会对门店产生负担;
另一方面是转化价值显现,从新能源品牌的“漆面无忧”增值服务包,到保司赠送的补漆权益,都对车主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可以说,继4S店与独立售后,保养快修价格梯度打破之后,钣金喷漆可能是为数不多的,重塑价值秩序的业务,而凹陷/划痕/玻璃修复等,将成为聚拢车主的重要端口。
最重要的是,此类微修项目并不会受到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换过渡的影响,车主的需求始终都在。尤其是近年来新车尺寸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微修项目的前景或许比预期更大。
写在最后
“免费修车”内容的爆火并非偶然,其反映出汽后市场的现实环境,也折射出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
一是竞争加剧,生意难做,客户被层层截流,倒逼普通门店打破秩序,甚至“不讲武德”回抢客户;
二是信任经济、好感经济的苗头持续壮大,车主更愿意为朴素的价值观念买单,汽后市场从“流量环境”转向“信任环境”,愈发“返璞归真”;
三是“专注技术”、“筛选客户”等传统理念开始瓦解,小项目能够撬动的流量和利润,被越来越多的从业者看见,“跟着车主走”成为转型发展的唯一解。
不妨大胆设想,如今的汽后市场是否进入“不破不立”的阶段?“大乱斗”环境重现,关于技术、服务价值的标定,是否又出现新解?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