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北上广深的汽修厂,难打赢县城同行?
2025/9/19 15:18:09 黄灿 原创
首先必须声明:以下内容绝非地域攻击,各位汽修厂老板请放下地域成见,带着经营思维来探讨,以免误读。
我在汽后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见多了不同市场的生存百态,今天只想与诸位汽后从业者聊聊一个反常识的现象——北上广深的汽修厂,以及以东北为代表的吃资源的汽修厂,真的不如内陆县城同行会做生意。
我敢说,无论这些地方的汽修厂表面有多么风光,把他扔到内陆3-4县城市,门店活不过1年就得倒闭。
为什么我会产生这一个印象,接下来听我逐一道来。
01、发达地区的 “躺平陷阱”,老板踩坑难自知
承蒙汽服同行的抬爱,我的粉丝发达地区比较多,正所谓天下汽服是一家,去哪个城市辅导门店时总会顺便去一到两家粉丝的店做调研。最近在某沿海发达地区的一家小型连锁门店,门店老板一见面就抱怨生意难做。
但我调研了他们的经营数据发现,他们的客户群体简直是 “天使配置”:
70% 以上是30万以上的中高端乘用车,车主平均年龄35-45岁,短视频上刷到门店活动就可以直接到店消费,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换个机油滤芯都主动问要不要升级全合成。
我与在店的几个客户聊了聊,发现客户平均素养高不说,还特别的通情达理,关键的是人均两辆车以上,一辆油车远足,一辆新能源代步。
然而,就这样的客户质量,门店管理者居然不赚钱。
我蹲了一下午才搞明白问题出在哪:
客户经理穿着便装不说,懒懒散散,冷若冰霜,仿佛别人欠她钱一样,一看就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
技师还把客户拆下来的轮胎当垫脚椅,把轮毂刮花了居然说 “小问题不用管”;
客户问一句你这儿的价格怎么比网上贵这么多,老板直接怼回去 “不信任就别修”,恰似“不要服务劣质客户”的情绪化视频的翻版;
我在一旁不禁哭笑不得。说白了,发达地区的汽修厂被优质客户惯出了一身臭毛病。
这些老板总觉得 “客户有的是”,却忘了客户体验是条护城河。有个老板更离谱,客户反映喷漆有色差,他居然说 “豪车就该有点瑕疵才显个性”,结果客户直接12315投诉。
你以为客户不会走?
现在汽服的生意不好做,连奔驰4S店都在放下身段做活动,车主转身就能找到更靠谱的选择。
更要命的是发达地区的 “内卷错位”。大家都在比装修、比设备、比谁的门店开在优质地段,却很少有老板在琢磨怎么把基础服务做扎实。
而那些资源型城市的汽修厂,比如东北某些工业城市,生存逻辑更简单。
有个老板对我说:“我爹以前是厂里的领导,现在整个园区的车都得经我手。”
他们靠关系网能吃几十年,保养用副厂件、维修留安全隐患都不怕,反正有 “婆罗门式” 的关系罩着。
但这种生意模式本质上是 “寄生经济”,一旦关系网松动,整个盘子说塌就塌。去年某城市搞公车改革,三家靠政府订单活了二十年的汽修厂,三个月内全关门了。
02、内陆县城的 “生存炼狱”,每一分钱都带着血和汗
再说说内陆县城的汽修厂是怎么做的。
内陆县域汽修厂的特征,就是经济欠发达,就算有关系,有资源也举步维艰。因为资源有限,老百姓的口袋并不鼓,买车有钱,修车没钱的大有人在,经济下行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内陆不发达的县域。你想这样的生存环境有多恶劣?
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看不到的。在县域汽修界,车主拖欠维修款是普遍的存在,并不局限于企事业单位。
有的车主年初来修发动机,年底才结账,中间催了无数次,最后还得通过起诉法院,至于要款遥遥无期;
有小混混故意把车停在门店门口,说妨碍他 “做生意”,不赔两条烟就堵门,还有的洗车前笑眯眯,回头就发微信说车漆划伤了,要赔钱。
既要还要想占便宜客户都是正常现象,换机油时要求用最便宜的矿物油,同时还得送洗车、送玻璃水,能要多少要多少,少一样就拍视频发抖音说 “黑店”。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话太绝对,但县城车主的 “生存智慧” 确实能逼疯一线城市的老板。
有个老板跟我讲过一个案例:有车主故意在发动机舱塞个坏了的传感器,修完车说 “你把我零件换了”,不赔500块就报警。最后老板没办法,掏了钱还得笑着说 “下次常来”。
就是在这种环境里,县城汽修厂练出了 “十八般武艺”。他们的经营理念中藏着一线城市学不会的生存哲学:
价格有三种:一本给车主看(低价吸引);一本自己算(实际成本);一本给 “关系户”(模糊账目)。
会看车牌识客户,看人下菜:政府牌照的车要备好原厂件,价格贵一点没关系,别把领导抛到外地了,不然吃不了兜着走;
民营老板来了要做好服务,大哥大姐喊亲热点不会掉身上的肉;
年轻人的车多送点伴手礼,多解释维修的原因,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甚至懂点 “江湖规矩”:小混混来闹事,递烟要递“1916”,说话得带点 “江湖气”,但底线是绝不能让他们碰客户的车,也绝对不修他们的车。
我见过一个县城汽修厂老板,把客户按 “忠诚度” 分级:A 类客户(常年光顾)享受赊账额度,B 类客户(偶尔来)送年检代办,C 类客户(只比价)直接报最低价但不包售后。就靠这套 “看人下菜碟” 的功夫,在当地如鱼得水。
03、为什么县城老板更懂 “人性”
一线城市的汽修厂总说 “客户要的是体验”,但他们所谓的体验,无非是休息室放台咖啡机、技师身着干净工服。真正的客户体验,在县城老板眼里是 “读懂人性的艺术”。
有位湖北县域的老板跟我分享过他的 “赊账秘诀”:不是所有客户都能赊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住的地方在门店 3 公里内、有固定工作、在当地有房产。
他手机里存着每个赊账客户的家庭情况:谁家里有老人要养,谁最近在盖房,谁的孩子要结婚。到了年底催账,他不说 “该还钱了”,而是说 :“张哥,我知道嫂子最近住院,钱不急,但我这进零件的款也得结,要不你先还一半?”
这种 “人情练达”,是一线城市汽修厂最缺的能力。要知道,在县城市场,一笔赊账可能换来三年的稳定客源,一次妥协可能化解一场群体纠纷。而一、二线城市的汽修厂管理者,往往只想通过标准化解决复杂的问题,如果不是优质的客户撑腰,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县城车主的 “复杂性” 恰恰倒逼出更高明的经营策略。车主不会像一线城市客户那样看品牌、看环境,而是看 “值不值”—— 这个 “值” 可能是换轮胎时多送的一次四轮定位,可能是老板帮他处理了一次违章,甚至可能是修完车陪他聊了半小时家长里短。
反观那些抱怨 “客户难伺候” 的发达地区老板,他们根本没搞懂:客户素质高,愿意为你的服务付费是好事,但并不意味着你足够有竞争力,得到了足够多打磨经营能力的机会。就像温室里的花,看着光鲜亮丽,一阵风雨就蔫了。
04、汽修厂老板共勉,别被市场惯坏,要逼自己更强大
写这篇文章不是要贬低谁、抬高谁,只是想给所有汽修同行提个醒:发达地区的老板,该放下优越感了。
别以为客户质量高就高枕无忧,现在车主的选择越来越多,你今天怠慢的那个客户,明天可能就是竞争对手的VIP。
与其在装修上砸钱,不如练好看通人性的本事;与其抱怨员工不好管,不如学学县城老板“身兼数职”的务实。
资源型城市的老板,该居安思危了。关系网能帮你一时,帮不了你一世。
去年某资源型城市的一个汽修厂老板告诉我,他们那批靠“关系”还生存着的同行,现在都在闷头学习系统化运营的技术——不居安思危,下一个倒下的恐怕就是他。
而县城的老板,该给自己点信心了。
你们在恶劣环境里练出的生存能力,才是汽后行业最宝贵的财富。别觉得自己 “土”,能把一年结一次账的客户留住,能让碰瓷的小混混乖乖走人,能在只看价格的市场里做出利润,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本事。
最后想说,汽后行业没有 “绝对的好市场”,只有 “会适应的经营者”。北上广深的客户再优质,你不懂珍惜也是白搭;县城的环境再恶劣,你能杀出一条血路就是英雄。
我是黄灿,祝诸位汽服从业者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