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10000家4S店或关停并转,大批原厂件1-3折甩卖,未来7成汽配经销商或被淘汰?

10000家4S店或关停并转,大批原厂件1-3折甩卖,未来7成汽配经销商或被淘汰?

2025/9/16 17:08:18 流意 原创

当整个行业价值链持续受损,没有参与者能独善其身。此前一批燃油车4S店已因库存滞销和资金问题成批关闭,他们仿佛是第一批倒下的“先锋”。接下来,更多的汽配经销商,会成为下一张倒下的骨牌吗?

10000家4S店或关停并转,大批原厂件1-3折甩卖,未来7成汽配经销商或被淘汰?

“一家4S店倒塌或许能养活10家汽修厂”。这曾被视为独立售后的利好,如今却成为汽配商眼前的“灰犀牛”。

因为4S 店每关停一家,就意味着一批原厂配件以骨折价涌入市场。这些原厂件常被以2-3折、甚至一折抛售,严重冲击原有价格体系,蚕食汽配商的生存空间。

现实比想象更严峻。AC汽车不完全统计显示,自2020年以来,已有29家车企破产或停摆;近五年更有超80004S店关停并转。新能源浪潮加速席卷,关停节奏仍在加快。

这场由车企崩盘引发的连锁反应,早从法系、韩系品牌开始,蔓延至美系,今年连一向稳健的日系燃油车也未能幸免。

震荡之下,以往专做原厂配件的大型供应商,也开始吃不动、不敢多吃——原厂配件价格波动剧烈,拿货风险与日俱增。

汽配商也因此被称作 “后市场最苦的群体,尤其重仓单一品牌、高库存的车型件经销商进退两难。

不少日系、韩系配件商户或黯然离场,或抱团合并;而靠 “信息差” 牟利的 “剥皮客,则成了这轮洗牌中最先出局的人。

01、4S店大撤退引发原厂件抛售潮

AC汽车专栏作者车内韩车指出,4S店一旦倒闭,其积压的原厂配件往往不被其他授权店接收,大多被大型配件商以极低价格打包收购。

三年前我处理过一家店,配件以一折抛售——这属于极端案例;目前行业普遍回收价在三折左右,能收回一半成本已属较高水平。他补充道,如果是运营三年以上的老店,库存中积压的陈年旧件比例更高,估价甚至更低。

在他看来,主机厂通常不会回购已销售的配件或整车,因此每一家4S店的关闭,都意味着其所在区域的汽配价格体系将受到一轮冲击。尤其是突然闭店的情况,配件商都急于出手,否则还要额外承担仓储和管理成本。

一般情况下,4S店的库存年周转率最少要达到6次,不同的品牌有不同要求。以某店售后配件年出库总额300万元为例,合理库存应控制在50万元以内,并需接受主机厂的动态考核。

正因如此,当一个地区出现多家4S店集体退网时,其对汽配市场的冲击将愈发显著。目前,这批甩卖的原厂件尚未大规模流入独立售后渠道,对修理端的影响暂未完全显现——因为收购方通常具备自己的分销网络。但随着4S关店潮在全国蔓延,某些区域的传统分销链条很可能随时失灵

据车内韩车预估,本轮4S店关闭潮或持续至2028年,最终可能仅一半门店存活。以全国现有3万多家4S店计算,未来几年还将有超过1万家面临关停并转。可以预见,更多原厂配件将以前所未有的低价涌入独立售后市场,冲击力度与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对于后市场经营者而言,原厂件价格一直是市场定价的锚点,其价格一旦崩塌,可能会带动整个配件价值链集体跳水

有从业者无奈举例:你备了300万的某车型配件,突然行情告诉你,它们只值30——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02、夹缝中生存的汽配人愈发“卑微”

汽修行业整体承压,配件需求持续收缩,而汽修厂对配件供应商的要求却不降反升:要便宜、要质量、要售后质保、要送货上门,甚至还要铺货、送设备、月结

即便如此,汽配商还可能受到汽修厂的“吐槽”。

前不久,一位汽修厂老板在抖音上爆料,说自己花六千多买了一个保时捷原厂档位传感器,结果发现是拆车件翻新。幸好他没装车,否则退都退不掉。评论区大多站修理厂,认为汽配商不厚道,拆车件和原厂件不是一个价!

但汽配商也倒苦水:有些修理师傅诊断失误,买错电脑板或传感器,装不上又想退;还有些因为自己安装失误,却反咬配件质量问题,不给退就抖音曝光。

配件商陷入进退两难:退,赔本;不退,丢客户。退回来的件怎么处理?翻新再卖?还是自行销毁?

更让他们喘不过气的是同行间的军备竞赛

某些汽配联盟推出极致服务:免费送货、超长账期、送设备、还给补贴……不断抬高修理厂的期望阈值。

而这些极致服务背后是更高的运营成本。不论是给配件提供超长质保、免费送货退货或者给到修理厂更长账期,都要汽配商不得不从利润空间中再挤一挤,背后考验的是汽配企业的资金链与风险把控能力。

对于单个汽配商来说:要么加入累死自己、卷死同行的联盟,用低价和过度服务挽留客户;要么眼睁睁看着客户被糖衣炮弹抢走——而一旦客户习惯了这种宠溺,再回头就难了。

总的来看,行业下行,各方压力汇聚到汽配环节。他们既要应对上游的低价抛售以及同行“恶性竞争”,又要满足下游几乎无限责任的服务期待,夹缝中求生,卑微愈加真实。

03、未来7成汽配经销商或被淘汰?

汽配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背后是多重历史因素叠加带来的系统性冲击。

首先,中国车市已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竞争,传统供需关系被彻底打破。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引发产业链剧烈重构,许多企业还来不及反应,就已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这两场变革叠加,加速了合资品牌和部分自主车企的洗牌。不少车企被迫退出中国市场,留下的也面临销量下滑与渠道网络萎缩的困境。

据《汽配智库》统计,已有超过1300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转型危机。法系、韩系品牌销量锐减,导致其数千家供应商业务萎缩;美系及日系部分车型逐渐退出市场,同样牵连大量上下游企业;一些国产自主品牌衰落,也使相关供应商寻求新的出路。

另一方面,主机厂与4S店体系通过保险+事故车维修、终身质保等一系列锁客策略,收紧售后客户流向独立后市场的通道,使得外部汽配商可服务的客户规模持续缩减。

与此同时,资本退潮与消费疲软延长了汽配平台与经销商之间的博弈周期,市场整合陷入僵局。

这些因素彼此交织、加速循环,如同一个越转越快的飞轮,不断放大系统性风险。有预测认为,未来或有70%的传统汽配经销商被迫出局。

眼下,尚有库存与采购优势的经销商仍可勉强维持。但随着车型迭代加速、电商价格日趋透明,经销商的出货效率正在下降,库房中滞销配件越积越多——它们不仅占用宝贵现金流,更可能因车型淘汰而彻底变为废品。一旦陷入卖不动、不敢进的恶性循环,资金链压力将急剧攀升。

当整个行业价值链持续受损,没有参与者能独善其身。此前一批燃油车4S店已因库存滞销和资金问题成批关闭,他们仿佛是第一批倒下的先锋。接下来,更多的汽配经销商,会成为下一张倒下的骨牌吗?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