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专访“985硕士汽修工”:预约维修订单已爆满,上门服务赛道仍有大市场?
2025/8/26 16:18:15 流意 原创
“985 硕士干汽修,是不是太浪费了?”
当 95 后小伙刘星因跨界凹陷修复走红网络后,这样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多数人将焦点放在 “高学历” 与 “汽修行业” 的落差上,却鲜少有人真正关注他所深耕的 “凹陷修复” 细分领域及其展现出的潜力。
事实上,刘星的业务刚起步便陷入订单 “过剩” 的甜蜜烦恼:上线仅一个月,每日确定订单就有十几个,预约订单已排至月底,累计待处理订单达 50-60 单。
可受限于服务能力,他一天跑 4 单已是极限,眼下最大的问题便是服务能力跟不上,以及沟通成本过高。
近日,AC 汽车与其展开深度专访,话题更聚焦于他为何进入凹陷修复这一传统行业、行业还有哪些创新机会、接下来如何规划,以及如何从单纯赚钱走向实现更大价值。
01、从算法工程师到凹陷修复师
创业之前,这位985硕士曾任职某汽配平台,从负责汽车零部件编码与匹配解析的算法工程师,到对接汽修厂软件需求的市场人员,这段经历使他对车后市场形成了基础认知。
2022年回到武汉后,他经历了两段职场生涯,最终因上一家公司业务收缩而选择离开。真正促使他转型干汽修的契机,来自自己的一次修车体验。
当自己的车出现凹陷时,他注意到这个细分领域蕴藏的商机:“一个小凹陷,若位置便于施工,十几分钟即可修复,收费却不低于200元。”
高客单价、短服务时长的特点,引发了他对单店盈利的测算: 即便是两个工位的小型无痕修复门店,每天订单量居然爆满,即便一天只修一台车,也能养活一个人。
更关键的是,这个行业的成本结构极为清晰:人工成本是核心,但人工成本本质就是技师的收入;设备方面,进口整套工具约 2 万元,国产工具 5000 元以内即可配齐,初期投入门槛远低于其他汽车服务业态。
看准机会后,他果断报名参加了国内一家规范培训机构的课程,开启“魔鬼训练”: 从早八点到深夜,终日与整平灯、敲击锤为伴。
“那个环境特别吵,敲击声能让人神经衰弱,两个月下来,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基本功上。”
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他在培训期间屡次获奖。他不仅学得快,更注重结合实际场景进行思考:“例如上门服务中车主通常不愿拆门板,就更需依靠拉拔技术——于是我主动加强这类训练。”
这种 “带着问题学技术” 的思维,让他在短短两个月内就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而普通技师往往需三至四个月。
02、凹陷修复也能做成大生意?
“上门服务是行业趋势,虽然之前上门洗车、上门保养因客单价低、流程复杂难以持续,但凹陷修复不同——客单价高(平均 300-500 元),且不需要复杂设备,只要带上专业工具就能服务,能最大程度降低线下门店的运营成本。”
目前,他的服务范围覆盖武汉市内,且暂未收取上门费,“现阶段以积累口碑为主,后续会根据距离和成本调整,但上门的核心模式不会变。”
为解决凹陷修复“非标”痛点,他还借鉴了保险定损的逻辑,主导开发一套标准化的询价与预约系统。“凹陷修复定价需综合考虑损伤程度、位置、车型等多种因素,之前每单平均需沟通半小时,客户量一大根本无法应对。”
基于系统,客户上传凹陷部位的照片,系统根据预设的标准生成工单;若照片不符合要求,会自动提醒客户重新拍摄,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反复沟通。
“我定好需求后找学弟开发,目的就是把服务链路标准化,节省客户和我们的时间,这也是互联网思维在传统行业的落地。”
在规模化方面,他计划分两步推进:一是与武汉本地经营多年的凹陷修复店老板合作,搭建培训体系,解决技师短缺问题;二是与家政平台、线下门店展开合作,拓宽订单来源。
刘星供图
“已经有头部家政公司希望把凹陷修复纳入到家服务,但技术门槛较高,培养一名合格技师至少需半年。”
对于线下门店,他倾向于“合作而非自营”,计划在各区选择口碑良好、运营稳定的连锁门店作为服务点,避免重资产投入,实现快速市场覆盖。
在未来业务规划上,他计划以凹陷修复为核心,逐步叠加上门内饰修复、上门玻璃修复等服务,形成 “上门修复服务矩阵”, 持续提升服务容量与客户体验。
03、车主需求越分化机会越清晰
在个人IP塑造上,目前他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多个平台注册账号,内容以真实修复案例分享为主。
账号定位不打算走 “同行交流” 的路线,而是聚焦车主的实际需求分享凹陷修复相关的常识,如 “车衣改色膜对凹陷修复的影响”、“钣喷与无腻子修复的适用场景” 等内容。
“很多车主对凹陷修复的认知还停留在‘只能去 4S 店’,我想做基础概念的补给,也是对汽车文化的宣传。”
在采访过程中,他还提出了 “拼多多式定价” 的业务调整思路。
“凹陷修复是纯手工活,修复时间越长,效果越接近完美,就像数学求极限。”
基于此,他计划给客户提供两种选择:追求完美效果,耗时 4 小时,收费 800 元;若只需 “肉眼看不到凹陷”,耗时 2 小时,收费 400 元。
“现在车主消费越来越理性,就像拼多多能够从众多电商平台取胜,是因为它满足了‘高性价比’需求。比如有些车门下方的凹陷,蹲下来才能看到,客户可能更愿意选低价方案,我们也能提高单日服务量,实现双赢。”
他曾为一位比亚迪车主修复车门凹陷,传统精修报价 1500 元,他用 3 小时修复到大面平整,仅收费 500 元,车主后续贴个防撞条就完全满足需求。“这种模式既能降低客户成本,也能提高我们的效率,未来会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他看来,汽车后市场还有很多 “待挖掘的机会”。
“凹陷修复、点喷、内饰修复等小众赛道,看似不起眼,但能解决车主的实际痛点 —— 车主能直观看到修复效果,愿意为高性价比的服务买单。只要带着‘解决问题’的初心,用心去深耕,就一定能在传统行业里做出新意。”
04、高学历更容易在“新土壤”建立优势
据刘星讲述,一位武汉大学学弟的家长找他修车,得知他的学历后感慨 “可惜”,他的回应是:“读武大的学历不会浪费,我现在做凹陷修复,看似和学历无关,但业务设计、系统搭建、资源整合,都离不开学历赋予的能力。”
他进一步解释道,无论是前期业务建模和成本核算,还是将服务流程标准化、开发小程序以优化询价与预约效率,乃至未来搭建技师培训体系,都离不开系统思维和逻辑能力——这些都源于高等教育阶段的训练和以往的工作积累。
“我在做算法工程师时拿过研发奖,转岗市场后能和汽修厂老板顺畅对接需求,这些经历培养的数据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现在都能用在凹陷修复的业务中。比如测算单店产值,我能快速理清客单价、客流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和合作方谈合作,我能准确把握对方的需求和痛点,这些都不是‘只会修车’就能做到的。”
“高学历的人进入传统行业,不该是‘机械地重复劳动’,而是要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来。比如我现在忙不过来,不是埋头修车,而是去整合资源、搭建系统,这就是学历带来的视野差异。”
在他看来,学历决定的是 “能把事情做多高、多大”,而不是 “能做什么行业”。
“现在很多文科专业、土木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是能力不行,而是行业需求变了。与其在饱和的行业内卷,不如找像凹陷修复这样的‘新土壤’,用自己的优势解决行业痛点,反而能闯出一条路。”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