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困在低频需求和高成本里,汽配交易电商化何时实现?

困在低频需求和高成本里,汽配交易电商化何时实现?

2022/2/11 9:57:03 小黄同学 原创

现阶段实现汽配交易电商化,存在需求低频和高成本的挑战。

汽配交易电商化

从2013年开始,大家对汽配交易电商化趋之若鹜,各路势力在这一块所投入的人财物也是最多。但经过将近十年的时间,中国汽配电商化之路依然遥不可及。

汽配交易电商化之所以能够出现,最主要还是因为汽配行业本身属性:一个汽车零部件,从生产开始到最终消费者手里,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同时,整个汽配行业还存在各种类型的不良库存(例如破损、超期、滞销或无效)、流转率低、信息不对称、车型多等导致的市场分散,也促使大家想通过电商化,来提升汽配交易的效率。

但为什么面对这么大的市场,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中国汽配交易的电商化之路依然举步维艰?

01、“电商”并不那么简单

笔者曾经在一家发源于广东本土的汽配电商工作过一段时间,我发现作为传统汽配人而言,我们对于电商的理解有点自以为是了。

何谓“电商”?行业内从业人员认为,电商就是搞个系统,把大量汽配数据输入进去后,引导下游来查询交易就可以了。

初期笔者也这么认为,因为这就是电商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但经过那一段失败的汽配电商工作经历之后我才发现,真实的电商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电商平台,它必须针对双边或者两端来建立平台。例如美团针对的分别是上游的餐厅酒楼,以及下游的众多个体消费者。

美团则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吸引更多下游消费者到其APP里面持续下单消费,一方面使消费者形成对美团APP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培养个体消费者的互联网消费习惯。

因为只有拥有足够的个体消费者(食客),才能吸引更多的卖方(餐饮企业)入驻其平台,不断提升平台SKU的品种及数量。

在整个平台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优化其APP的体验,完善和加强平台各项规则,促使上游餐饮企业持续优化其服务和出品质量。甚至要向上游餐饮企业买流量,让其在经营场所内,鼓励消费者在美团APP下单消费。

无论是美团还是其它电商平台,其原理、逻辑和流程基本上相差无几。

所以,汽后市场在早期就有那么一股认知,认为汽车后也可以模仿美团、滴滴、淘宝或京东模式及商业逻辑,建立属于汽车后的电商交易平台。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早期汽后电商平台都是采取双向补贴烧钱+人海战术方式,向两端(汽配商、修理厂或消费者)推广自己的APP或系统。结果大部分都失败了,留下来的也亏损连连,原因何在?

02、低频、高成本让电商平台更难

这几年,笔者一直在各大汽车后行业交流群里,经常说这么一些话:

1、 汽车后行业的多重属性

2、 汽车后的非高频、突发性 

与餐饮娱乐行业一天3-4餐的高频特性相比,汽后频率相差甚远。以常规保养为例,以前中国汽车年保养次数为2.5-3次,现在已经下降至1.25次。

但如果不高频,汽后如何建立消费习惯或产生足够流量?关键是,“吃”随时随地都能找得到门店,而汽车服务则不是。

而针对大B和小b的汽配电商平台更难,因为这块所存在的需求和问题实在太多了。生活类的电商服务平台还好,只要商户愿意,比如给点优惠,消费者就会愿意为此而买单。

但汽车后不同,比如说购买底盘配件减震器,针对小b的汽配电商平台搞个促销优惠活动,限时抢购,满减甚至是零元购。面对这样的促销力度,小b会心动吗?如果他当天没车换减震器,他显然不会因为促销去买减震器。

当然大家会说,用润滑油、化清剂或者轮胎、蓄电瓶这类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强的常耗品做促销活动不就行了?确实行,只不过在汽后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今天,平台方老是拿这些价格已经透明的不能再透明,低价不能再低的产品来做促销,其行为和饮鸩止渴并无区别。

何况在汽配交易环节中,修理厂从网络里购买一件汽配产品,需要考虑很多问题:

1、 是不是假冒伪劣产品?

2、 相比于传统汽配商,能不能够更快更准?配送能不能更及时?

3、 专业性的问题

4、 其它问题,如账期

而仅仅是第四点,就已经难倒了很多汽配电商。

这样的需求下,传统汽配商几秒钟时间就能反应过来(前提是这个修理厂的信誉良好程度)。而电商平台则不同,它有规则、有流程,审批需要时间,但修理厂老板不愿意等待。

所以,为了促使更多修理厂上平台交易,就必须采取一些特殊手段,如价格低、原厂件三包、所有配件三包……但这些都需要付出代价,尤其是三包服务里的“包退”规则,很容易给修理厂钻空子。

你可以这样做,其它电商平台也可以这样做。为了留住客户,不去友商那里查询或交易,大家只能无序无底线地竞争。这种做法只能“杀敌三千自损也是三千”,最后都是输家。

而且,汽配电商平台的经营管理成本远高于传统汽配商,仅仅是养一个IT研发及管理团队,每年费用都是动辄上千万甚至数千万。另外还有庞大的地推大军每年所产生的人工和差旅费,以及各种防不胜防的“跑冒滴漏”对企业造成损失的个人行为。

直到现在,笔者还看到有些同行在各种公开场合说着这样的话,自己搞一个系统(笔者一直认为系统和APP,完全是两码事),然后找些供应商,将他们车型件的产品数据上传到所谓的系统里;接着招几十个业务做下推广,修理厂就能养成习惯,通过系统查询、采购了。再接着拿着这些数据开始找资本方投钱,最终实现在股票交易市场敲钟上市的美丽愿景。

写在最后

面对一个有着将近100万家修理厂,以及众多上游配件供应商的庞大卖方市场,要想实现汽配交易电商化仍有很大难度。

面对行业的多样化属性和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搬其它行业的经验和模式,也不能盲目自信。要想实现汽车配件交易的电商化,必须找到与行业属性相匹配的解决方案或思路。

笔者的一点愚见,比如不要大而全,我们或许可以做小而精。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