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驰加“稳中求进”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2021/12/17 10:07:48 AC汽车 原创
1600家门店,在汽车后市场属于什么水平?
盘一盘当下汽服连锁的门店数量,答案显而易见,目前规模突破1000+的连锁(门头店除外)不超过十家,1600家规模已然是行业前五名的水平。
但是,若把这个数字按在驰加的身上,很多行业人士并不觉得诧异。似乎在他们的眼中,驰加值得拥有更亮眼的门店数量。
而对于驰加来说,真的需要在规模上一争高下吗?一位接近驰加的知情人告诉AC汽车,驰加目前的策略是稳中求进。那么,驰加又如何稳,怎么进呢?
此外,业内盛传的“驰加模式”究竟是什么?当汽车后“圈店大战”愈演愈烈,驰加的下一步又该如何走?
01、单店月产值过百万,“驰加模式”优势在哪
纵观汽车后的单店业务模型,大抵可以总结为两类:一是轮胎+其他业务;一是保养+其他业务。从门店数量占比上看,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有业内认为,这与轮胎店的壁垒较高、经营难度大有关。单从品类上看,轮胎的种类远比机油复杂,尺寸、花纹、性能等都不一样。再者随着行业进入存量竞争,轮胎、机油作为标品,毛利都有下滑,但机油产品占门店资金比例更低,因而吸引了更多门店进入。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保养+”模型的门槛较低,竞争更为激烈;而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保养市场份额或将缩水,轮胎及轮胎相关业务的生命周期明显会更长,“轮胎+”模型俨然有着更强的生命力。
这与驰加打造的“驰加模式”不谋而合。据悉,驰加规划的单店业务模型中,轮胎及轮胎相关业务占比50%,快修快保占比35%,洗美占比15%;若没有洗美业务,前两项业务占比分别为60%、40%。目前,驰加连锁体系中,全面落实“驰加模式”的门店比例占到60%,这个比例还在继续增长。
据上述知情人透露,在“驰加模式”下,天津、南京、上海等地一些加盟商,配备6-7个工位,单月产值做到100万左右,月售轮胎600-1000条。
如此高的月产值,如何做到呢?
该知情人介绍,从生意的角度看,轮胎店的受众面会更广,因为轮胎的产品单价高,消费者决策周期相对更长。一家快保门店覆盖3-5公里,一家轮胎店可以覆盖5-10公里。覆盖的商圈越广,用户圈层越大,从轮胎转换机油等其他项目的机会也会更多。
其次,通过轮胎转化底盘件、动平衡等其他高毛利业务会更容易。一是轮胎的更换周期与底盘更换周期相匹配;二是从轮胎切入,业务之间关联度高,顺理成章,可以减少门店与顾客的沟通成本。
“这也是很多维保店做底盘件难有起色的原因,最核心的点其实是轮胎量不足。”
据了解,驰加接下来将围绕底盘件业务进行深度布局,因为底盘业务与四轮定位强关联,需要持续加大对加盟店四轮定位和底盘业务的培训,目前已覆盖近五成的门店。未来基于四轮定位的数据进一步延展,与上游工厂进行配件供应等。
02、“稳中求进”的底层逻辑
当行业发展陷入停滞时,企业需要创新模式找出路;而当行业进入快速变革期时,企业需要做的是回归底层逻辑。
当下,汽车后市场比较魔幻,各类势力纷纷剑指终端,品牌商、主机厂、电商平台等掀起“圈店大战”,各种招商加盟会应接不暇。
但阳光底下无新事,汽车后生意的底层逻辑是满足车主需求,而加盟生意的背后,本质是将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变现的过程,短期是生意问题,长期则是事业问题。
据了解,驰加对加盟商的最有力支持亦是如此,不仅限于短期增长,更在意长远发展。在此理念下,驰加加盟体系的运营逻辑分为“盈利-生意-事业”三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第一,帮助加盟商降本增效,重点在增效。
当前,终端门店在降本层面可优化的空间虽然有限,但是驰加还是有不少对应支持,如驰加CPP中央采购平台、人才招募培训体系等降低门店的采购成本和人员成本;提效方面,驰加更是输出了整套方案。
这里需要重点介绍的是最具驰加特色的顾问团队,规模在100余人,经过驰加全方位的培训及考核,每一位顾问都需要掌握数据分析、运营管理、产品知识、操作技能(SOP)等。据悉,每位顾问的培训成本在10w/人左右,为期约13周。如此大的投入,以便于驰加顾问可以更好的指导门店业务结构的搭建、转型以及深入门店的运营。
此外,驰加的MARS系统也颇受加盟商好评。据介绍,这套系统可以根据进销存数据帮助门店提升业务,把门店各项业务串联起来,互联互通。
系统功能和数据颗粒度以外,更重要的是数据解读和应用能力,这也是顾问团队和系统数据的综合赋能。比如,对门店流量情况提供详细分析,包含新客流、流失客户,忠诚客户、沉睡客户等;也可以对业务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哪些细项业务做得不好,如轮胎销量100条的情况下转化出多少四轮定位业务才算合理等。
第二,提供单店盈利模型,从业务结构、客群变化到经营理念的转变。
参照盈利的最基本公式:利润=流量*单车产值-成本;驰加目前在流量、单车产值、成本方面都在帮助加盟商优化。
从驰加角度看,门店降本的最有效手段改变业务结构。加入驰加后,因米其林的高品牌溢价能力,首先带来的是客群结构的变化,米其林客户与其他轮胎品牌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不同,最终体现在客单价的提升。其次,在驰加顾问和系统的帮助下,输送给门店的是做生意的逻辑,是分析客户、业务结构的能力以及销售能力等。
第三,助力加盟商从生意到事业,从赚钱到实现更大的价值。
从单店盈利到多店亏损,这是汽后从业者难逃的“经营怪圈”。归根结底,其实是人的问题。
众所周知,多店经营对人的要求非常高,单店和5店之间最大的差别是搭建一个小的中台。门店需要制定明确的人员架构体系,不同岗位对应的技能、职责、晋升机制,以及企业文化、员工关怀等,其次是核心岗位如运营经理和人事经理的培养。
从成本角度看,驰加未来建立大型网络,加盟商多店经营比单店经营的管理成本要低,而省下的管理成本还可以与加盟商共享。
03、决胜终端,驰加的下一步
汽车后的“圈店大战”愈演愈烈,不论玩家们在规模扩张上使出了多少气力,最终都要回归到用户满意度的提升上。
因为汽修行业的服务难以标准化,同时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用户的满意度和规模成反比,想同时实现用户满意度和扩张速度增长并不容易。
驰加的下一步,将围绕用户满意度提升做两方面布局。
一是进一步提升门店的服务质量,升级消费者的服务体验。包括严控门店的年度审计考核,如施工流程、消费者体验要求、投诉反馈等;门店远程监控体系的覆盖及神秘访客到店等。
二是提升主要城市的服务网络密度,如广州、上海、杭州、东莞、大连、济南等。据悉,驰加目前全国渠道网络覆盖中国280多个城市,涵盖多层级城市。虽然网络广度高,能够赢得一些B2B大客户的青睐,但是在区域市场不够聚焦,在客户便捷性体验以及品牌竞争力上也会存在不足。
总的来看,汽服行业是需要长期投入的慢行业,资本烧钱扩张的路径并不适合。驰加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主线,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开端。相信随着行业变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玩家会回归生意的本质。
而在新能源时代临近之际,驰加的“轮胎+”模式,正在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