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不做数字化早晚死,做数字化马上死,到底如何选择?
2019/9/2 11:58:51 ac汽车 原创
作者 | 陶涛
出处 | AC汽车 投稿请加微信:17301794939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8月20日,由AC汽车主办的“2019第二届中国汽车后市场渠道与供应链峰会终局与布局”论坛活动中,4321管理咨询创始人陶涛先生以《零售渠道的数字化变革带来的启示》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略有删减,请以录音为主) 我在2013年通过阿里学员身份讲课,新零售有很多案例,我一直属于跨境电商行业,包括盒马生鲜,这些纯数字化行业都是我们搭建的,我们先看一看其他行业,尤其是快消品行业和服装行业最近走到什么程度。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快速分析消费者,让消费者的链路变得更加清晰,在很多零售终端,尤其是服装行业和快消品行业已经用得非常好。 在中国,数字化最早进行的行业是服装行业,第二是快消品行业,从去年开始有一个行业快速地被清洗,就是中国汽车后市场。我也发现,相对来说,中国汽车后市场相比其他行业,是非常落后的,而且落后程度不是一点半点。 智慧门店投入成本很高,像亚马逊是完全的电子化,这样的企业是科技企业,通过自己的科技应用培养人才,将来希望用技术赋能所有企业,他们是平台公司,并不是零售实体公司。 很多人讲一产二产赋能,从地球挖出来的东西叫一产,经过加工卖出去是二产,把可量化的资本流通起来,平台就是三产。每个产业做产业升级,每上升一个维度,毛利率增加20%-70%,这也是为什么像巨江快准,从自己生产的二产向前进。 很多汽车后市场企业不太清楚自己的商品卖给谁,自己的配件到底装在哪一辆车里,他们主要靠渠道商营销。举一个案例,我在阿里双十一的时候,中午11点左右钉钉提醒我,你有75%的几率完成不了KPI,需要马上进行决策。下午一点重新开会,聚划算打电话,要来新的流量,通过短信推送和APP提醒,上很多不同活动,做很多促销,在晚上11点完成所有KPI。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互联网天天加班,如果业务环节都在线,又有一个追求完美的处女座老板,你发现你的事情无法做到完美,数据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我们接触大部分的汽车后市场老板开会,去年的数据到今天为止都算不清楚,我问过很多企业去年赚多少钱,都精确不到百万的数据。要做活的数据闭环,不能有信息孤岛,我们很多信息链不通。 最后才会讲到所谓的AI和人工智能,尤其是零售行业,人工智能大部分是统计学,把成功的统计学进行统计,而不是靠人工计算。 中国现在有规模的服装企业早就完成数字化,年销售额过10亿的服装企业,大概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做数字化转型。没做数字化转型的品牌,今天应该听不到,比如报喜鸟、老人头已经不存在了;做完数字化改革的企业涅磐重生,比如森马这些企业。 森马下面有两个子品牌,一个是巴拉巴拉,还有一个男装是马可波罗。任何一个门店每销售一个商品,在企业总部的大屏可以看到数据流,他们的仓库已经做到前店后仓,企业的KPI也是阿里制定的。 在服装行业,马克华菲这个品牌在做涅磐重生的时候从15个亿的销售额掉到2个亿,中国很多企业毛利不足以支撑数字化改革,很多企业不太适合做数字化。很多企业面临这样一个困局,不做数据化早晚会死,做了数据化马上就会死,这是真的。不知道汽车后市场改革成功案例有没有,但是在快消品行业,数据化改革至少占到10-15个点的毛利,而且一年到一年半不会见效,这是持续投入的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每个月5号发工资的企业有资格做数字化吗?财务的账都算不明白怎么做数字化,业务部门的标准都没有形成,做数字化会碰到特批的问题,老板天天处理邮件特批。 中国的企业基本上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看得见,企业的整个流转可以通过数据看得见; 第二个阶段,看得懂,我帮企业做过数字化分析,包括整个销售,为什么浙江销量和苏州销量比起来,销售人员差不多,门店规模差不多,客单价差100元,销售规模不在一个位置上,99%的企业解释不了原因,等深度合作以后,分析了原因,老板说没有办法解决,中国很多老板不是不愿意改革,而是没有办法解决,包括人才梯队,没有能力持续解决问题; 第三个阶段,企业既有数字化,又能看到问题,而且有一套方法论持续解决问题,这是有办法; 最后一个阶段的企业,这个时候适合上系统,企业有数字化,有了办法和模型,可以持续改进,这个时候需要系统来帮助提高效率,这是有模型。 以上是中国企业的四个维度,我非常非常看好中国企业的崛起。海外竞争对手基本上在第四个阶段,大部分民营的汽车后市场企业在第二个阶段。当我们看得懂以后,有模型以后,一个企业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大中台+小前台的概念。 我觉得零售不分新和旧,这次零售系统的变革,实际上就是以前ERP系统的变革,把审批流和财务流做到一端,就出现很多巨头公司。这次把消费者、门店和业务流推到前台,这叫大中台+小前台的概念,把很多数据丢到后台。 前台就是指接触消费者的点,门店所有做促销、渠道管理、用户管理的是中台,剩下的供应链、数据处理是后台,以前ERP也在后台,包括物流的信息。以前每迭代一版系统就要发版本,不停的迭代。这里有一个案例,闲鱼这套系统只用5个人就做出来了,因为他们和淘宝用同一套后台,前面只要搭一个APP上不同的商品就可以了,后台共用,钉钉也一样。 很多企业找咨询公司不知道要做什么,成熟的企业开周会和例会拿数据报表,不像汽车后市场的企业,我和很多企业开过高管会议,大部分老板面向高管都在讲,上个月辛苦,跑了多少城市,业绩没完成,原因是什么,讲了很多很苦的话。数据化的企业讲这些没用,因为数据是实时在线的,如果不能够及时处理,到未完成的时候再讲原因,这是不合格的。如果每周都在体系内要跟老板解释原因,早就被干掉了,不可能到P10。这对任何企业都是不可逆的,对企业经营能力和原有的底层要求非常高,很多企业的底子实在太差,差到连财务的账都没算明白。 很多企业希望我们给一个战略定位,瞬间干掉竞争对手,在市场上跑出通路。任何战略最主要是落地执行而不是落地本身,专业的人找市场定位,总归有漂亮的PPT。一年有52周,你不需要一直领先竞争对手好几个月或好几年,你只要每周领先竞争对手一天,企业就会在行业里一直持续下去。 第一应该追求品牌,中国大部分企业,尤其快消品行业,品牌做得很差,毛利很低,渠道核心竞争优势来自于价格低,国际品牌赚的少,国内产品牌赚的多,这是核心优势,导致企业没有钱做数字化,相信汽车后市场很多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第二是服务,我们提供的很多服务都不是特别好,不是消费者需要的服务,提供了过度的服务和品牌,尤其是焦虑的时候,中国大部分企业是撑死的不是饿死的。 第三是效率,尤其在不做数字化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开会效率很低,台湾有一个半导体公司每天晨会只开15分钟,大部分时间通过邮件沟通。我们在交大有一个游戏,中国企业家玩纸牌游戏平均30分钟,而90后受过海外教育或者在外国企业待过的,还有微软的团队只用2分钟就可以完成。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企业高管,创始人、CEO、总经理,对下面的渠道了解程度几乎为0,只知道商品靠便宜卖出去,但是员工用什么手段卖出去并不清楚,这就是企业在办公室做决策产生的缺点,我希望大家渐渐把心思放到终端销售上,看看能为消费者做点什么。 产品一定是基础,有几个电动车品牌这几年很火,在很多城市的购物商场一年花几千万的租金来服务消费者,让消费者非常满意,他们的互联网技术、线上的订购和发布会做的非常好。但是这样的企业快死了,因为产品不够硬,花几十万开起来还不如二十几万的奥迪A4,好的产品一定是基础。相信大部分中国汽车后市场有一定的规模企业做的都不错,只需要结合品牌提升,从原来的生产型企业到渠道型企业,用互联网技术作为支点,就可以让企业腾飞。 为什么叫4321,我们是一家以用户思维,帮助企业做战略落地和品牌落地的咨询公司,我们基本上通过消费者的视角帮企业做行业尽调,通过尽调的结果帮企业做战略。如果企业15号以后发工资,我们肯定不会接待,因为帮不了忙,做数字化会死,不做数字化也会死。 如果一个企业有10分的力量,应该用4分的力量研究用户,3分的力量打磨产品,2分的力量树立品牌,1分的力量投入在渠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