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数据架构师怼奔驰认证师:汽修业迎来拐点时刻?
2019/6/4 9:26:16 车包包 原创
作者 | 小包
出处 | 车包包 投稿请加微信:17301794939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事件经过
2019年5月2日,一台2015款奔驰S320L因故障进入一家奔驰专修厂维修。奔驰原厂认证维保师刘哥(化名)负责诊断维修。
5月5日从广州订购空气悬挂电脑(下图)、高度传感器进行换件测试,故障依旧。
5月6日晚9点,车包包联合创始人、数据架构师朱奕与奔驰认证诊断技师李哥(化名),受邀参与远程协助。在刘哥路试中进行了近两小时在线交流。
5月7日中午初步确认故障部位。
5月15日确诊故障部位。事实证明数据架构专家朱奕第一时间的分析方向的准确性。
历时13天才解决的故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疑难杂症?
一位是拥有奔驰维修经验的原厂认证技术专家,一位既不是奔驰车主也未从事过汽修工作。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二、诊断过程
第一阶段:
刘哥发来语音说明(这也是行业普遍现象)故障现象,后被要求以文字描述:“222,13。客户投诉,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减震器没有起到减震作用!车子很抖”。
车型是搭载W222发动机的2015款奔驰S320L,已经排除用户使用不当的可能性。
仅有的以上信息,分发给两位专家后,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第一轮判断:
1、奔驰认证诊断师李哥第一次分析:是正常现象,不是故障。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定位数据有问题或前束不对,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比如在加速过洒水车撒过水的路面,有下沉的下水道盖被打湿了的这种,速度上了60加速从盖子上驶过,屁股就会感觉左右扭一下,然后马上修正。
这种原因是某一个轮子的附着力骤降或者悬空,另外一侧轮子正常,就会形成一个旋转扭矩,把车拉向一边,但这种情况刚出现,打滑那个轮子从新回到正常路面上,落地又会把车拉回来。所以就会感觉车辆行驶不稳定。在看起来路面是平的,连续起伏这种路面也容易出现。速度越快越明显,速度快了轮胎都在起伏的顶端附着,就感觉被颠着走。
2、朱奕第一反应是(如图):这个感觉是验证了的?客户通过相同的减速带空气减震失效了,或者就是空气悬挂系统本身没有问题,是魔毯悬挂系统有问题。
第二阶段:
大家通过微信组群后,再次排除了操作失误的可能性。通过路试很明显听到过减速带有不正常的震动噪音,路试人刘哥形容“悬挂如同钢柱一样坚硬”,根本没有减震效果。两位专家提出进一步的观点。
1、朱奕认为:
01 故障诊断方向应该转向机械,可能是某个空气悬挂或相关的系统线束;
02 特别强调某一根悬挂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空气悬挂系统停止工作。
2、奔驰认证诊断技师李哥认为:
01 如果你有奔驰官方账号渠道,建议可以给悬挂电脑做一个编程,新软件对悬挂阻尼调节会有一定的优化。如果你有专业电脑,建议观察气袋中的压力是否偏大,看一下车身离轮胎高度是否太大。
02 如果没有以上问题,建议考虑一下减震,减震的内部缓冲块时间长了会有损耗,导致不能很好减缓冲击,会有一种到底的冲击声,挤压声,可以试试将车辆高度升高之后路试,与正常高度有没有变化。
第三阶段:
两位专家最大的分歧是:一条空气悬挂故障,是否会影响到整个空气悬挂系统?
1、数据架构师朱奕提出并肯定这一点;
2、奔驰原厂认证诊断师李哥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第四阶段:
5月8日现场检测,没有读取到故障码(下图)。也没有可参考的同类型故障的技术案例及解决方案。
检测到左后轮空气悬挂关闭阀门报故障(下图)。
再次路试,发现左后轮过减速带明显缺乏减震效果,而且减震器有咚咚的冲击声。
5月15日订购一只同车件的左后减震器(下图),装车后路试,确认故障现象有效减轻。特别是左后减震器震动异响彻底消失。
那么,在一周的检修过程中,刘哥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检测到左后轮故障呢?
刘哥回忆起车主最初描述的故障状况,记得当时车主有提到过“最开始左后颠”。车主说了一嘴就离开了,也没有继续询问。主要是依靠刘哥自己路试体验和发现问题。
也就是说,车主在第一时间提及到了故障部位。但是,这个重要线索被疏漏了。
要注意的是,刘哥同时还要完成另一台奔驰S500及一台宝马3发动机的维修,这也是真实汽修作业场景——各类干扰因素中——人脑要保持正确的思维和逻辑、在有足够强度的经验支撑下,迅速提取到认知节点并快速确诊故障点。对于大多数技师而言,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汽修行业最普遍的故障诊断办法,是高度依赖个人经验和消耗人力时间成本的“排除法”。
行业统计显示,技师获取到准确详细的维修历史及车况信息,可以避免60%返修率!延展检查项目可以避免40%返修率!还不包括换件排除法所导致的低效率,折损率及环境污染。
tips:刘哥和李哥都是行业里非常优秀的人才,他们也帮助过很多同行解决问题。刘哥还诚心劝诫车主,车出问题了不要开到4S或汽修厂就扔下走人,自己应该站在旁边“适当参与”,结果可能大不同!
朱奕也不是第一次参与远程诊断协助,曾经无数次帮助车友解决了很多问题。很多网友希望这样的能力到当地开汽修厂,一定会受欢迎!但是,车包包团队是在利用这样的数据能力让车后市场建立信任体系。
三、总结
车后市场有这么一个公认的说法:没有一家汽修厂没有忽悠过客户,也没有一家汽配店没有忽悠过汽修厂。
有一句话很生动:缺乏互信的行业才依赖熟人生意。
医疗界的总结同样适用:用药靠掰,用量靠猜。
汽车产业链的价值高地正在转移到车后市场,汽服是车后门户,技术含量表现在诊断及维修。维修是一项熟练技术活儿,而故障诊断才是核心能力。
行业缺乏信任是因为缺失标准,标准缺失是因为“故障诊断存在技术难度”这个拦路虎。这个标准的建立需要海量语义问诊体系的数据架构,这是一项标准化建库工作,还需要相应的聚合检索技术,才能利用全网海量数据,切片再组织并进行需求匹配。成就人人帮人人、良币驱劣币的格局。
tips:这项创举解决了需要穷举式的人工数据采集的不归路——这也是行业里不止一家龙头企业,最多花费过亿耗费两年无果的原因——核心能力转化为:需要系统方法论、大数据系统架构、垂直领域语义收敛、分步检索聚合,浏览器核心技术的数据能力。这样的人才和团队在整个互联网也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
正因为需要跨界协作、投入及风险都很巨大,汽车维修及软件数据技术这两类人才也很难协作。所以,汽修行业几乎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通过口口相传的师傅带徒弟进行技术传授和相互帮寸(注意前文提到行业习惯的语音交流,很方便发送人,但容易产生信息遗漏及理解歧义)。
行业无法形成有效的技术分级和管理分层。无论技术经理还是技术骨干,必须战斗在一线工作岗位才能发挥价值。报码机理、vin码读取、数据流价值被过度渲染,汽车及新技术的快速迭代更增添了危机感。初级学徒技师缺乏技术学习的动力,新的人才也很难被这个行业吸引。
而某些地方汽修协会的首首脑脑却陷入小圈子的利益博弈中,对全行业所遇到的困境难有作为。大量优秀从业者们也多是鏖战消耗于前线工作难以脱身。思想不聚合,协会没有发挥出应有价值。
资深汽修从业者陈河川表示:“对上面这段话深有感触。行业中每个技师其实都有特定标签的。然后就需要一个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在需要的时候安排这些标签进行匹配服务就行。但是目前基本是关系社会。”
四、展望
故障与解决方案形成数据标准化,汽车后市场就有了服务标准和用户信任的基础。
欧美历经百年汽车文化,培育出成熟的车主和诚信的汽车服务产业,双方都是受益者。但是,我们没有100年时间教育车主,车主也不需要被培养成汽车专家,他们只需要结果,而且这个结果不是black box,而是能开放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生代消费者更具有获取信息的主动意识。也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开始意识到,车主增加汽车认知,能加快汽车市场的信息对称,并更容易建立起信誉体系。从业30余年,资深汽修专家宋军,对行业充满感情,他说:车主更懂车的话,对整个行业都是好事。让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更少怀疑和冲突,同行们才会走上康庄大道!
过去,车主缺乏获取汽车认知的方式,缺失对服务的鉴别能力,车主是被动的被服务对象。
一旦出现怀疑乃至正常的纠纷,均会转嫁为服务方的信誉损失。
建立起车主与服务方的信息对称,故障现象链接解决方案、每一个汽车问题、每一次养车需求应该匹配什么项目,都有可参照的切片及标准数据。这样的关系才是互信而长远的:
1、汽车维修从换件排除法,转变为结果为导向的数据逻辑;
2、数据技术破除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不信任的藩篱;
3、车主参与将成为后市场改良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由AC汽车专栏作者车包包供稿,AC汽车经授权发布,文章观点不代表AC汽车立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