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2019保险业展望:冲破迷雾,仰望星辰大海

2019保险业展望:冲破迷雾,仰望星辰大海

2019/1/23 10:01:29 ac汽车 原创

未来三年,中国保险业将迎来重大的结构升级,将打开新的蓝海空间,迎来质变。而2019年,则是这次变局的起点,至关重要。

保险

作者 | 刘扬

出处 | 分子实验室

投稿请加微信:17301794939

我和你

站在混沌中仰望星辰大海

经历了2018年的“回归”,如果用一个词评价2019的保险业,我想“混沌”二字再合适不过。“混沌”并不是“混乱”,简单说是破局点之前的复杂环境。

我们乐观的估计未来数年中国保险市场将有数万亿的增量,同时又陷入当下人险、财险总体面临“负增”的悲观预期。

我们看到传统行业的人海战术模式已经达到顶点,但又有很多跨行业的新人涌入保险业,保险业似乎成为了经济寒冬之下的避风港。

都说进入了资本寒冬,连很多投资机构也自身难保,一部分保险创业者举步维艰,但仍然不断传来保险创业公司新获巨额投资的消息。

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保险,大型保险公司强化直销、续保、代理人队伍并推广扁平化销售组织,对传统保险中介产生了冲击,同时保险中介市场却越挫越强,走出了超越行业节奏的靓丽发展曲线,大量保险公司高管也投身中介,MGA模式成了众人标榜的“未来模式”。

车险改革进入重要关口,规模和规范双重压力,使得2019的车险创新改革变得小心翼翼,但关于车险的科技和模式创新却从未止步。

“混沌”!是当下各路保险菁英对未来行业发展的不同看法;是按照自身意志实践的产物;是洪荒之力爆发前的聚力。

冲突,焦虑,迷茫,再正常不过。而看似一团乱麻,各执己见的混沌局面,不也正表明了保险业的“生生不息”么!

未来三年,中国保险业将迎来重大的结构升级,将打开新的蓝海空间,迎来质变。而2019年,则是这次变局的起点,至关重要。

今天,分子实验室简单把对2019年保险业发展的一些看法简单概括,分享给大家,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选择重点题目与大家深入交流。

大势

机会来了

中国迎来新一轮全面对外开放;

整体上,房价得到控制,投机性和投资型购房将明显减少;

货币供应总体宽松;

高素质人才供应量持续增加(从2001年开始,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上升。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14万,2017届毕业生高达795万);

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占比不断上升;

5G开始部署;

......

简单说,就是钱多,又不能炒房,那么钱会流向哪里?汽车、医疗健康、养老、高科技,就是大势。而保险天然与这四方面强相关,突破“混沌”,保险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监管

“严”字当头

2019年,是银保监合并、架构调整和人员到位后正式运行的第一年,2019年的监管强度恐怕会超出很多保险从业者的认知。

一些想进入保险业的朋友热衷于一块价值不菲的保险中介牌照,而刚刚拿到牌照的朋友却发现这成了一块烫手山芋。

无论是车险、财险、寿险、健康险、保证险;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互联网三方平台;还是保险主体官媒、自媒体,监管力度都将全面加强,新账老账一起算,抱着侥幸心理,习惯踩红线的惯用做法恐怕会随时炸雷。

监管机构向地市、县下沉,监管力量充实,基层监管的触达能力和监管力度也将逐步加强,这对以往合规意识和管理薄弱的保险公司和中介基层机构是不小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转变思路,很可能因小失大,给公司全局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银保监合并,监管信息化建设和征信数据打通也有望强化和实现,监管的效率将大幅提升。

在经营思路和具体行为转型过程中,中招的一定不在少数,但我们都需要一个更规范的市场。

车险

危机和蓝海

2019年,商业车险改革大概率放缓或温和推进创新和降费,车险市场规模预计不会出现明显下滑。

保险主体和市场自身也需要恢复元气,从上至下,短期内规范市场行为可期,但从长期看,市场竞争格局和企业发展模式的基本逻辑未改,大部分公司的效率偏低,经营模式单一,综合费用率仍将通过其他通道反弹或通过理赔服务等转移支付。

汽车市场产销连续下滑,但宏观政策利好汽车行业,相信国家层面必有举措。

同时车险一直存在新的蓝海市场,无非很多公司路径依赖,单纯依赖费用和价格驱动争夺存量市场和渠道。损人不利己的发展模式还将持续,但一些人已经在着手新的市场布局:

1、未来三年,中国将有约1.2亿台汽车进入置换周期,在新车型、新技术、价格补贴和汽车金融政策的多重推动下,车辆置换率将大幅提升,用车周期渴望进一步缩短。(据公安部统计,2018年全国汽车保有量2.4亿辆,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09亿人。)

2、随着特斯拉落户上海,各大主机厂加速中国新能源车的技术投入和新车布局,新能源车将迎来快速发展,但大多数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及储能设备(电池等)的承保、理赔、定价、服务等技术准备严重不足,保险行业缺乏新能源行业人才的战略储备。

3、汽车金融和相关保险产品(保证保险、GAP、延保)将不断创新,推动整车销售和汽车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普及。

4、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将车险纳入整车打包销售或赠送。

5、贴近用车人群的小微汽车服务生态会加速成长和成熟。

6、大城市共享、订阅式用车服务将走向成熟。

7、5G、车辆智能化和车联网讲给车主服务和车险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车联网软件、硬件、数据将为险企改善定价能力、筛选用户、研发有数据支撑的新产品提供支持,同时车联网技术也将介入车主和车队的风险管理和驾驶行为改善。

8、车险相关创业公司商业模式和产品逐步成熟,科技将进一步广泛渗透到与车险和服务相关的各个生态,同时科技也将重塑车险业务流程,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寿险

王者归来和泡沫危机

在从高现价产品向长期寿险、健康险的转型过程中,寿险行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些人对2019年的寿险业增长抱悲观态度,而事实上,除了去年前两个月,各月的人身险保费收入均好于2017年同期,情况也许并没有那么糟糕。

监管方向调整和寿险公司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使得各家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未来发展的重点,选择适合自身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消费者开始高度关注稳健的投资型产品和健康险,用户需求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征,同时,新技术与行业的加速融合和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为寿险行业创造了新的空间。

从2018年开始,寿险业正朝着两极化发展,这种情况将在2019年愈演愈烈,而不同的定位、选择将催生巨大的红利,也将形成巨大的风险。

王者归来。

2019年,比起去年“声名鹊起”互联网寿险,分子最看好的反而是传统寿险行业的几个巨头。比如友邦、平安、泰康、太平。

友邦在科技投入、用户关怀方面的积累很可能将在2019年伴随消费者的需求觉醒爆发,先进的互联网科技和数据定价驱动能力、高素质的代理人队伍和数据化健康管理型产品将使友邦在寿险业的新蓝海中获得领先优势。

平安则是一如既往的讲求销售效率,高端客户转入银行高客管理、代理人AI化,以及平安好医生、创保网的布局,形成了一张从高净值用户、一二线城市到乡镇的销售网络。

泰康、太平等公司借助在养老领域的先发优势和综合素质较高的销售队伍和稳固的高端销售渠道,将在养老保险、医养结合、养老地产领域继续扩大领先优势。

借助全面开放的春风,外资、合资寿险公司将引入新型优秀保险产品,一些外资企业的新面孔也将浮出水面,内地保险产品和服务于香港、海外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借助中国优良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庞大的消费人群,新产品、新模式也将以更快的速度推广。

泡沫危机。

主打消费型重疾险和定期寿险的公司,由于其产品特性吸引的用户群消费能力较前者偏弱,这些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将受到考验。更加严峻的问题是,水涨船高的佣金、不断增加的保险责任、不断下探的产品价格,似乎让有些公司又走上了费用价格驱动的不归路。

当下很多公司长期险的首年佣金已超过100%,而各家公司还在产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2019年,长期消费型保险产品将承受越来越大的退保压力,而一些在佣金投放和定价上非常激进的公司很可能将面临偿付能力压力。

一些三方平台和经代公司与高费用、低价格的公司合作,相互借力,双方均以获得短期快速发展为目的,而一旦主体公司经营出现风险或出现某些行业性事件,这种推波助澜、拔苗助长式的发展很可能对三方和中介本身的商誉和经营造成极坏的影响,对行业声誉和新兴渠道的发展也将带来巨大伤害。

健康

红利下的隐忧

从业内到业外,几乎所有人都看好健康险的发展。一是过去几年健康险增速确实独领风骚,二是国家医疗改革正处在破局点,医疗大健康产业的投资迅速升温,三是可参与主体多,四是创新环境相对宽松。

借助全社会、全民、全保险行业推广健康险的大势和互联网的力量,2019年,健康险将以更快的速度普及推广,产品的性价比和服务功能将不断优化,个性化产品也将大量出现。

根据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的“高利润守恒定律”,健康险的大量普及也将对医疗大健康行业带来巨大红利。

注:高利润守恒定律指:当原本可以赚取高利润的某类产品,因为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导致价格下降,原有的高利润消失时,有可能会促成对该产品的大规模使用,从而催生出新的产品和应用,而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新的产品和应用,赚取高额利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当所有人都一致看好健康险的时候,也可能是危机即将出现的时刻。当全行业对健康险发展充满乐观,我们也要正视光鲜之下的隐忧。

未来健康险的主流到底是什么?长期健康险还是短期健康险;财险公司还是人身险公司经营健康险更有优势;储蓄型、投资型、分红型、消费型,定额给付型还是报销型;保障型还是管理型;这些都是必须认真对待思考的问题。

比如,大量出现的短期健康险是否会对长期重疾险产生根本冲击,是否会引发消费型长期重疾险退保风险增加。

比如,保险公司现有的健康险定价能力、服务能力和两核、风控能力是否能够适应如此高速发展的市场和井喷式增长的用户。

健康险不同于车险,它的经营难度更大,服务更长尾,社会责任也更重,相对的,保险行业面临的长期经营风险、服务成本和商誉影响都要远大于车险。要借助好健康险发展红利,就要坚持以风险管理和创造用户价值为核心,不要让红利变成灾难。

中介

涌现和回流

相比2018,2019年的保险中介市场会相当复杂。

去年七月,分子曾撰文《保险业迎黄金时代,三大红利推动“新”保险中介崛起》,提出了三大红利(1、人口和收入红利;2、新科技成熟运用,并与保险行业开始紧密结合;3、保险人大迁徙)和新的保险中介有三个核心因素(1、人在升级、2、科技赋能、3、更开放、合作的心态)。

在2018年,保险中介行业确实出现了一些现象,比如一部分原保险公司人员、团队“下海”从事保险中介,部分资本和大批保险中介也看好中介发展的红利,招兵买马。同时,一些有中介资质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发现了线下的保费规模红利,迅速下沉机构,招募团队。

保险人大迁徙是多元的人才流动,而从保险主体公司向中介行业流动的红利是有时间窗口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从实际经营情况看,一些大型保险中介公司2018年的收入并未达到自身和市场预期。

问题在于,这种迁徙只是团队的简单迁移,思维模式、经营效率、团队能力、产品类型、技术融合都未发生质的改变,保费只是从A到B,换了个“马甲”,很可能销售成本(费用+工资)还要明显高于原有水平,这种效率更低的发展模式怎么可能持久呢?

大型保险公司当然也不会放任团队流失,成本上升,被中介牵制。一些保险公司反而借助资金实力,加强科技投入、服务场景建设、新产品研发和队伍建设,优秀保险产品内化销售,有些公司甚至终止了部分中介渠道特定保险产品的销售权。

如前文所述,随着友邦、平安、泰康、太平等大型保险公司的能力重塑,在2018年流失的员工和团队也有可能会重新回归主体公司。

同时,线上出现了一些自媒体+线上获客+线下团队的新型中介模式,这些平台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三个要素:一是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优秀人才;二是运用互联网技术获客展业;三是借助了一些保险主体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东风。而这类平台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还在于能否从根本上转变费用驱动的销售模式,以及合作的保险公司是否可以持续健康发展。如果不能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只是以短期的规模利润为核心,这类公司终将只是一个耀眼的流星。

互联网

价值创造新蓝海

实话说,我个人非常看好2019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但时下很多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模式不容乐观。

分子的观点是:

1、2019年,保险监管将对互联网保险进一步强化监管,一些单纯依赖开票、过账的“虚胖”公司恐怕要面临“放气”;线上的误导、夸大宣传等不执行报备条款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也将严查严办;互联网线上平台经营部分业务的监管要求将逐步与线下同步,互联网将更突出它的技术元素和传播优势。

2、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大批互联网三方平台开始在线下“开疆破土”,互联网线上形成的技术、产品、财务能力迅速向线下“下沉”,包括京东、滴滴在内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也在通过自家的经代公司快速向线下推进。与此同时,传统线下的中介公司却热衷于“触网”,一些公司也照猫画虎的推出了自己的科技平台或网销平台。

很多人善于用“新零售”解读“线上+线下”的新兴模式,问题的关键是这种模式是否创造了新的价值同时降低了原有成本或明显提高了效率。事实上,大部分“线上+线下”或是“线下+线上”的模式都是出于“保费”和“销售”的目的,既没有降低成本,也没有创造价值,很多案例都说明,新模式的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快速上升,而收入增长并未达到预期。

3、对于很多非保险属性的互联网流量平台而言,流量变现是最容易的选择,可事实上,互联网用户流量转化为保险销售往往是事与愿违,一些保险公司的网电销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的获客、销售成本甚至高于传统渠道,更糟糕的是,一些平台的用户服务体验也远远逊于线下。

之所以看似简单易行的流量变现逻辑效果不佳,原因在于很多平台都犯了一个错误,忽视了一个问题。错误的认识在于互联网平台用户流量并不等于可转化的保险流量,两者之间必须要进行转化,而忽视的问题就是转化的关键在于为用户提供与保险相关的或近似的服务体验,其他所有的技术手段都应该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提供体验而服务的。

所以,分子仍然坚定地看好蚂蚁金服保险在2019年的发展,他们不但认识到了转化的关键,而且不断通过科技驱动和互联网技术,以多种形式,在多个领域,扩大体验规模并改善用户体验。特别是小额保险和相互宝的普惠价值对未来平台的商业保险发展价值巨大。

同时我们也非常看好用以互联网思维和科技驱动方式改造传统保险行业,以互联网+保险的模式撬动实体产业发展,或是为用户的安全、健康、长寿服务。

尾声

我们面对的是红海还是蓝海,不是模式错了,而是思维方式错了,目标错了。

模式、科技、互联网、保险都是为了创造价值而存在,而不是为了攫取利润,掏空消费者。

线下、线上、传统中介、互联网平台、自媒体都不是问题,红海的根本逻辑是竞争、效率、成本,蓝海的根本逻辑是赋能、价值创造、利他。

2019,

找好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星辰大海,近在咫尺。

本文转载自分子实验室,文章观点不代表AC汽车立场。

— END —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