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边缘计算开打,中美企业对抗赛是一场马拉松

边缘计算开打,中美企业对抗赛是一场马拉松

2018/7/4 10:29:15 acqiche

2142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去,在前沿技术领域,国内企业是跟随者,风往往从美国吹过来,国内才开始升温,但如今这一约定俗成的惯例正在被改写。 一个是智能手机领域,OPPO、vivo相继拿出了隐藏摄像头的设计方案,在刘海儿屏之外,找到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这是中国企业在智能手机领域第一次与美国站到同一起跑线上。 另一个就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边缘计算领域。有了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的积淀后,边缘计算也进入了紧张的“军备竞赛”阶段,来自中国的企业与长期处于技术霸权地位的美国企业缠斗在了一起。

边缘计算是基础设施,打的是未来之战

边缘计算为何许人也呢? 其实,边缘计算并不是一夜间冒出来的颠覆性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架构,过去多年来的IT基础设施演进是中心化的过程,所有的数据存储、处理和网络交互,都需要去位于中心位置的数据中心。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边缘计算走的却是一条反向的路,是将应用程序、数据处理和计算、安全功能由网络中心节点移往逻辑上的边缘节点,将原来完全集中式的架构分解,切割成边缘位置上的一个个点。 虽然叫边缘计算,但其实一点都不“边缘”,已经成为当下最时髦、最前沿的技术领域。不管是美国科技领域的亚马逊、微软、谷歌、FACEBOOK、英特尔,还是来自中国的华为云、阿里云、网宿科技、腾讯云等各路科技大神,都已经入了边缘计算的“局”,一副磨刀霍霍的样子。 边缘计算为什么一下子能成为当红炸子鸡呢?最近,在云计算领域拥有权威地位的OpenStack基金会发布了一份有关“边缘计算-跨越传统数据中心”的中文版白皮书,白皮书称,物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和即将推出的更具沉浸感、互动性的应用趋势,推动了数据存储与计算的重心远离中央数据中心,并走向边缘。无人驾驶、智能工厂、智慧城市及IoT的应用,是传统的数据中心无法应对的,这将在未来四到五年内,从根本上改变计算、网络的拓扑结构。 无独有偶,另外一份报告数据也显示,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就,保守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和2120亿的传感器,其中我国约占全球数量的7%左右,大约有35亿的终端,150亿的传感器,节点规模远远大于互联网现有的水平;每个物联网节点都会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预计大概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大于40ZB。 可见,物联网让海量设备开始联网,会带来计算传输的需求指数级增长,大量的数据会产生在边缘,必须进行实时处理。IDC发布的《中国制造业物联网市场预测2016-2020年》报告中显示,2018年将会有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与存储,传统的中心化、集中式的云服务架构将无法交付边缘计算的需求,响应慢、服务中断、安全无法保障等问题会接踵而至。 所以说,边缘计算已经到了必须走向成熟和落地的阶段,而且作为支撑工具,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到未来几乎所有产业数字化的进程,是未来的智慧城市、新零售、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等的基础设施。这一点,科技行业早已经看在眼里,并快速行动了起来,各家也意图先发卡位,抢夺边缘计算的制高点和第一桶金。

中美“争霸赛”开打,美国企业前沿技术更胜一筹

目前来看,围绕着边缘计算的技术和应用,中美产业界已经针锋相对地“死磕”到了一起。不管是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还是在IT基础设施方面有多年积淀的科技企业,均转向加入到了边缘计算的争霸赛中。 前沿技术领域,美国硅谷的嗅觉向来要灵敏很多。近年来,从芯片、虚拟化到软件定义、可感知网络等,美国高科技企业都扮演了策源地的角色。同样,美国高科技企业在边缘计算领域的技术领先性略胜一筹,但在应用场景、市场获取能力、扩张性上就比中国企业弱了一些。从美国市场看,扎进边缘计算领域的都是熟悉的面孔,亚马逊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可以和客户实时互联、实时响应的AWS Greengrass边缘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可供开发边缘应用和分析的环境。其实,Greengrass是其物联网云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更像是把AWS的云功能扩展到了本地设备,可以更靠近信息源来收集和分析数据,同时在本地网络上安全的相互通信。在售卖上,亚马逊还是开放给了联想、恩智浦等合作伙伴,渗透的速度慢了一些。 微软稍微晚一些,在去年6月的Build大会上推出了面向物联网的Azure IoT Edge服务,将计算能力由Azure端推送至边缘设备,但直到今年6月底,才姗姗来迟地迎来了官方版,并通过GitHub开源出去,让每一个Iot设备都能使用云服务。据说,Azure IoT Edge里还打包了机器学习和AI认知模块。看来,微软在边缘计算上也是露个面,并没有太大的动作。 与此同时,思科、英特尔、惠普等硬件厂商也在探索MEC(mobile edge computing)技术及应用,比如英特尔在物联网和5G边缘计算发展方面向行业分享自家的一些经验与规划,在6月28日举办的MWCS2018物联网峰会上,英特尔通信与设备事业部5G业务与技术总经理Robert Topol还专门演讲了边缘计算的主题,谈到了无人机、互联网工厂应用边缘计算的价值。他认为,边缘计算的演进频次、演进速度和商业框架,决定了未来IOT应用场景的变化。可以预见,以硬件为主的厂商,在边缘计算领域可能只是一个配角。 总体来看,亚马逊、微软、英特尔等在边缘计算领域进入时间较早,但缺乏大的扩张举措,提早占位的嫌疑更大一些。而且由于这几家巨头并不接触应用场景的一线,很难面向不同行业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这自然给后期的落地埋下了障碍。

技术、市场双重发力,边缘计算是中国赶超的机会

说完了美国的情况,中国企业在边缘计算领域处于什么位置呢?在与美国企业掰手腕中能不能占据上风呢? 如果退回到10年前,中国企业和产业界可能没有打赢这场仗的胜算,但经历过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云计算、大数据和IoT等技术多年洗礼的中国企业,不仅在技术储备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更在应用场景端建构了扎实的基础,反过来推动了技术的成熟。这些因素为中国企业争夺边缘计算的主导权增加了筹码,更增强了角逐的底气。 可见,结果可能比预想的要乐观一些。因为有了云计算、大数据、IOT、5G技术上的积累,中国科技企业在边缘计算方面不会再是跟随者,更不是从零起步,而是有了一个高的起点和基础支撑。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广泛的喷薄欲发的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应用场景,更利于以快速应用来提升技术成熟度,打磨面向各个行业的细分解决方案,边缘计算很可能成为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打翻身仗的一次重要契机。 那么,在中国科技企业中,究竟有哪些企业上了边缘计算的车呢?由于边缘计算牵涉到的技术链条较长,行业普适性又高,所以不能一一分析,但主要有两股重要的力量交织着,他们更有能力代表中国企业参与到边缘计算的中美“竞赛”中。 一是CDN服务商,相较的话,CDN厂商可能最有资格牵引整个边缘计算市场,帮助中国拿到主导权。因为CDN的内容和应用分发的使命让其一开始就是分布式的架构,将数据、应用提前分发到本地最近的节点上,减少延迟,改善边缘末端的用户体验。边缘计算的理念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需要CDN节点升级并具备计算、存储、安全、智能化等功能。 Gartner公司的云服务提供商研究副总裁特德·钱伯林更看好CDN厂商在边缘计算领域的发展空间。他明确表示,对于边缘路由和交换服务,甚至对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设备中的传统防火墙们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来自更有机会夺取边缘计算市场的CDN服务商。而且当边缘计算一下子火了后,最近它们才明白过来,意识到自己原来可以轻松取代广域网的边缘设备市场,在边缘计算领域有机会拔得头筹。 在国内CDN服务领域,网宿科技是最早一家挺进边缘计算领域的厂商。之前,网宿科技透露过,已经加速将原有的CDN网络升级为边缘计算网络,并开始搭建开放的边缘计算开发框架和应用环境,未来将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模块,输出IaaS及PaaS服务。当然,CDN服务商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在人工智能、安全等功能模块上缺乏积累,这要求CDN厂商有更大的格局和视野,要学会合纵连横,构建边缘计算的合作生态。这样胜算的几率更高。 二是华为云、阿里云等云基础设施厂商。一份行业报告指出,某种程度上,边缘计算会部分分食云服务市场的地盘。这不难理解,因为计算、存储和网络向边缘设备倾斜的话,中心位置的数据中心就减负了,自然也就不需要所有应用和数据处理都依靠大节点的数据中心了。所以,阿里云、华为等应该对边缘计算的态度更为积极才对。 目前看,这两家的角色不同,阿里云正在弥补人工智能、IoT等前沿领域的力量,在行业应用上加速推进,同时在今年3月28日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战略投入到边缘计算领域,还推出了IoT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只不过时间上要比CDN厂商晚了一些。但阿里云由于在云服务市场占据有利地位,且在智慧城市等方面有一些积累,暂时也不能小觑。 与之相比,华为这一派别有点类似英特尔、思科的位置,他们虽然没有错过云服务市场的机会,但偏硬件的身份限制了发展的空间。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等可能在芯片、网络、硬件等方面能获得一定突破,不排除会推出一体化的边缘计算“整机”方案,但应用层上的行业洞察和解决方案方面,可能就要拖后腿了。当然,华为不可能缺席,但能不能成为重要力量,还有待观察。

小结:边缘计算开打,中美对抗赛是一场马拉松

对比了这么多家边缘计算领域的选手,其实输赢不会一下子分出来。相比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普及和应用,边缘计算上的中美对抗赛不会一蹴而就,应该是一场马拉松的长跑。从大一些的层面上说,是受惠于供给侧改革与产业数字化的快速进程,具体到行业,是因为各个领域的应用受制于产业链的更新周期。就像网宿科技的副总裁李东说的,这是一个值得投入5年以上时间的长期市场。 而且还有一点要强调下,这种角力不仅仅局限在单一技术维度范畴,而是会涉及到IoT、5G、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一揽子技术的发展。这让边缘计算的竞争变得更为复杂。 如今,边缘计算的长跑发令枪已经打响,作为未来商业、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缘计算发挥的是杠杆效应,更是助推器。只有在边缘计算领域站稳脚跟,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才有机会加速,期待中国科技企业能组团在这一领域有突破性进展。本文系作者 菠萝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原文链接:http://www.tmtpost.com/3334945.html。注:本文为第三方(钛媒体)转载内容, 本文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C汽车任何立场。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