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汽修企业的工时费到底该怎么收?(一) | 每周调研

汽修企业的工时费到底该怎么收?(一) | 每周调研

2017/9/13 10:54:38 acqiche

导语

这是AC汽车的第36周调研结果,本期调研由AC汽车联合车点点、康众、快准车服、巴图鲁联合共同发起; 调研数据:
  • 共采集问卷样本1065份,有效样本950份;
调研综述:
  • 参与此次调研的950位参与者中,有63%来自综合维修企业;
  • 接近62%的参与者是门店老板或投资人
  • 参与调研的独立维修企业按4S店工时费五成和三成来定价的占到了半数以上;
  • 大部分参与企业的工时费占单车产值的比例都在20%以内;
  • 六成以上的参与者人为,车主是愿意接受工时费的;

我们为什么发起这份调研:

现如今,对于汽修企业来说,汽车配件的价格都很透明,胡乱报价的年代早已远去。

专业汽车修理人员并不好招,脏乱苦不说,社会认同感很低,而客户不在意的技术价值,汽修厂必须在员工的工资中体现。

还有,房价以及物价上涨导致运营成本不断上涨,但是维修价格还是涨不动。

很多门店老板都呼吁门店不光要向客户收工时费,而且高难度、高危性项目的工时费还应该上涨。

与此同时,还会有一些4S店推出办会员,保修期后终身保养免工时费的促销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工时费到底要怎么收?这真是摆在很多汽修企业面前的难题。

本次调研,AC汽车希望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大家了解现阶段门店对工时费的所思所想以及具体实施建议,您也可以在留言中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感谢您的参与和分享。

一. 问卷调研结果

1. 贵店业务类型

IMG_6511

▲参与此次调研的1065位参与者中,有63%来自综合维修企业,如此高的比例,是由于相对快修快保、洗车美容等业务,综合维修企业的业务属性决定了其利润来源与工时费有着更高的相关性。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维修企业对工时费理念的薄弱,导致其只能被动地随行就市,对其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 您在店里的职务?IMG_6512

▲接近62%的参与者是门店老板或投资人,这跟AC汽车覆盖的主要读者群体有关。

3. 贵店是根据哪些因素设置或计算工时费的?IMG_6513

▲按照服务项目难度、车型差异、施工时间来制定工时费体系的参与者占到了七成以上,通过采访我们也了解到,这是目前比较主流的工时费计算方式。

4. 同一地区,同一车型,同一服务项目,贵店工时费跟4S店相比,大概的比例?IMG_6514

▲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独立汽修企业在制定工时费价格体系时,通常先拿4S店的工时费体系做参考,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价格制定方式。而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参与调研的独立维修企业按4S店工时费五成和三成来报价的占到了半数以上。

5. 贵店目前工时费占单车产值比例大概多少?

IMG_6515

▲ 大部分参与企业的工时费占单车产值的比例都在20%以内,这个跟美国等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简直有着天壤之别,比如小编一位在加拿大生活的朋友,给自己的X6做个保养,配件费用才70多加币,服务费用居然高达300多加币。相信随着国内市场的日趋成熟,车辆结构越来越复杂,高水平的维修服务会越来越值钱。

6. 贵店是否在店内醒目位置悬挂由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价目表?

IMG_6516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对于监管部门统一监制的工时费价目表,大部分门店并不很在意,主要原因是随着车型日益增多,车辆技术快速迭代,同一个系列车型,新款和老款在工时费上会有着很大差异,监管部门在数据更新方面难免会有遗漏或者延迟,导致那份统一的价目表实际参考意义不大。

7. 在您看来,客户平时对于工时费表现出的是什么态度?IMG_6517

▲六成以上的参与者人为,车主是愿意接受工时费的,一部分原因是这类车主在车辆出保前,已经在4S店培养起了对工时费的基本认知,接受起来相对容易;另一方面,有老板反应,大部分中高端车主都比较好说话,喜欢跟门店纠结的工时费的通常是那些开着中低端车辆的车主。

8. 对于那些门店的会员客户,贵店在工时费方面是否会有所减免?IMG_6518

▲八成以上的参与者选择了会有所减免,看来减免工时费成为了大部分门店提供给会员客户的重要福利之一了,这也无可厚非。

9. 对于那些自带配件到店的客户,贵店在工时费方面是否会有所提高?IMG_6519

▲在面对自带配件到店的客户时,五成以上的参与者选择了提高服务价格,而拒绝自带配件的也有不少,因为配件来源问题相互扯皮的事情是所有门店都不愿意碰到的。

10. 在您看来,减免工时费是不是目前你身边大多数汽修企业惯用的促销手段?问题是,这招现在还管用吗?IMG_6520

▲拿工时费作为促销手段的招数已经用了很多年了,四成以上的参与者认为这招现在并不是很管用了,而且还会带来副作用,就是造成车主对于汽修企业的偏见。

二. 精选留言

说现状:

  1. 我想一般私家车新买了车都会去4S店保养,然后结帐之后都会给你一张明细单,看了以后就知道所用材料和工时费了,我和很多客户都聊过而且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2. 在信息发展的年代,客户对修车的价格很明确,收取工时费也理解。认为汽修企业暴利的观念客户少了。
  3. 今后的工时费,个人认为只要你比较专业地把车辆问题解决了,客户愿意付工时费。
  4. 有技术含量的就该多收勿用置疑的,这是原则问题,认为价格高,直接拒绝,现在修车就是换件,诊断故障就该收费,故障点不大,但费时费力。
  5. 维修工时费十几年未有上涨,而房价租金已经上涨几十倍,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利润来支撑,行业需要放弃恶性竞争思维,维护合理的市场秩序,让从业者劳有收获,投资有回报。
  6. 在一些高难度,高危险性的项目的工时费上,我觉得应该要上涨一下,现在社会上物价越来越上涨,但感觉就汽车维修工时这一块一直都没怎么变化。

找原因:

  1. 配件价格高还是车主认为修理厂的价格高的重要原因。工时费提不上,技术高低是主要原因。还有门店的装修跟服务标准。
  2. 竞争激烈小店铺太多了,因为他们自身技术不行店铺开支少等原因价格乱来影响整个行业。
  3. 没有什么坚固的信任,都是相对的。不论4s还是其它维修店铺。都会有流言蜚语,也都有客户不放心看着你或贪便宜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只要一个不注意都会影响此类客户,能相对理解的客户才能长久来消费。
  4. 看人下菜碟,想统一标准就是扯淡。
  5. 一般实体店的备件肯定会比网店贵,因为有店铺人工成本,跟客户解释一下都能接受,只有少数的不接受,这种我们视为辣鸡客户。
  6. 主要是小修理厂给汽修业代来了不利因素。小修理厂成本低,收费低,税费低等等,其它收费低。所以想改变,就要所有维修行业,按技术难度进行统一收费。

提建议:

  1. 首先让客户知道,人工成本,房租成本,生活成本都在涨,高难度技术是涨,要不一个专业汽修人不如一个临时工。
  2. 应该要加收检测费用,可以告诉车主是什么问题,不在这里修也可以,我只要收检测的钱,要向医院的服务方式靠拢,这个我觉得是改善行业的出路之一。
  3. 让客户参观整个维修过程,过程中涉及的辅料及技术难点和专用工具等与客户讲解。
  4. 收工时费也要做到透明化,比如换某样配件把维修的过程和需要拆到的部件和客户做好解释。
  5. 要在服务上让客户体验我们的差异;提高我们修理工的专业知识,让客户能够知道修车不客易,不是随便换个保险丝就可以修好的;不定期举行客户体验保养周,让有些客户自己动手去实际体验。然后让客户写下体验感言发到社交软件来触修车的辛苦及不易。
  6. 给客户说:本店允许自带配件到店维修,只收取工时费及15%的零件管理费,配件质量自负,每次拆装也要收取工时费。
  7. 根据技术难度,作业时间,约定保修时间,在市场基本价格的基础上适当上浮工时费。
  8. 所有维修企业,由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制定一般规定价格。按企业的规模和资质定价。  所有同行业人员都按本行业制定的价格收取。所有价格公示,让客户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9. 工时费正常报价,工时费的高低和承担风险的多少是成正比的,10元的人工时费和100元的工时费承担同样的风险怎么可能让客户满意?我们要盈利就是标准化施工。
  10.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综合修理厂的配件部和修理部分开管理,成为两个部门,让客户自己到配件部门去购买配件,再找修理工修理。
  11. 我个人感觉维管部门应该设定工时标准,客户有争议的,你也可以协商解决同行业要有行业约束,各地区应该自律。做好这些行业的基础工作,那些都不是问题!
  12. 简单:流程透明化(特别是配件、项目客户体验);施工精细化(维修人员技术与素质);现场整洁化(6S管理)。
  13. 首先店面的整体布局规划,基础设施一定要合理健全,这是收取正常工时费的硬件前提,也是心理战的一部分。大量采用同质配件,并确定保质期,消除客户后顾之忧,最后就是慢慢引导客户了解该店实际运行情况,争取理解。
  14. 引导客户懂得什么叫“尊重”,尊重劳动知识技术产权,坚持品质,用心服务,不要去找客户,要让客户来找你!(咱们修的不是“车”,咱们修的是“人”)
  15. 我认为工时费是对人工劳动的一种认可,可以让配件价格和线上价格同步,或者略高一些,因为现在配件价格在各类电商供应链的冲击下越来越透明了,有的电商在一些小的易损件上甚至于免费给客户。所以我认为要培养客户对工人劳动付出的价值认可。工时费是最直接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国外汽车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对于人工劳动的价值认可度一直是很高的!

未完待续...

— 37周调研话题 —

(在您看来,哪些蓄电池品牌跟汽服店的配合度更高?)IMG_6521

扫描二维码,参与调研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