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车险理赔黑洞:2.8万赔付款,修车仅花不到1万,钱去哪了?

2025/4/17 16:14:14老白原创综合

保险修车费最多可能被八方瓜分,真正用于事故车辆维修的可能只有三成四成,对修理厂来说,事故车业务已经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再可惜?

央视曝光车险理赔黑洞:2.8万赔付款,修车仅花不到1万,钱去哪了?

不久前,浙江宁波的张女士车子出了保险事故后,理赔过程却经历了返修、诉讼、行政部门介入的复杂过程,其中瞠目结舌的乱象是,车子的2.85万元理赔款,有1.2万元竟被代理人拿走,剩余1.65万被三家修理厂瓜分,真正用于维修的不足万元

央视曝光车险理赔黑洞:2.8万赔付款,修车仅花不到1万,钱去哪了?

这是413日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报道的内容,18分钟的视频深度揭露了一个把维修资金当成蛋糕瓜分的利益链条,涉及瓜分利益的各方都有着见不得光的“生存法则”。

视频报道的两个案例,都涉及到了两个乱象,一是部分财险公司与无资质修理厂合作有些修理厂甚至是个体工商户的皮包公司,无设备无维修技师,只有一台开票的机器二是根据央视新闻整理的图表显示,一份赔款极端情况下会被方瓜分,而实际维修的一方可能拿到的最少

而对于车险理赔乱象,该栏目在20248月已经报道过两起,内容可见《央视曝光事故车维修乱象:无资质修理厂也能修、配件无合格证,谁该为此负责?》,这一次央视新闻又毫不留情地撕开了乱象中隐藏的畸形生态。

01、无资质修理厂混入保险理赔体系

2023617日,浙江宁波张女士的车辆在小区里被撞,对方全责,维修费用由全责方投保的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原本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故车理赔维修事件,没想到20多天后,张女士拿到维修后的车子情况却一言难尽。除了大灯、门子、引擎盖等使用的是拆车旧件,而且后视镜、车窗膜,门把手等处新增了多处刮痕。

通过查看行车记录仪,张女士发现,车辆维修期间,居然在两家不同的修理厂之间被来回辗转了5。同时,事故车的维修发票另一个修理厂开具的。这意味着,她的车子在维修过程中至少涉及三家修理厂

当地交通部门给出了说法:张女士车子的维修业务由负责开票的修理厂C实际掌握,但它没有没有定损权限也没有维修资质和维修能力,于是让有定损权的修理厂A出面定损,又让有维修能力且收费较低的修理厂B进行维修C是个体工商户享受更低的税率,只负责开票。

央视曝光车险理赔黑洞:2.8万赔付款,修车仅花不到1万,钱去哪了?

可以看到,在这起事故理赔案件中,修理厂C明明没有资质,却能进入保险理赔体系。它在接到保险公司的事故车业务后,拿着高金额的定损工单,却将业务转包给收费更低的其他汽修厂,从中赚取高额的差价。

援引A6工作室的披露信息,全国有大量夫妻店通过挂靠、转包等方式取得保险公司合作修理厂资质而且4S店会转包事故车业务给其他修理厂,却按原厂配件价格结算赚取的差价达5倍以上。

央视新闻的继续曝光印证了这一情况,这种既无资质也无维修能力的修理厂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案例并不是少数现象。

宁波姜山乾达汽车修理店营业执照显示是一个个体工商户,仅有一个人,只承接保险公司的事故车订单,给保险公司用于中转订单和资金,并不开展实际维修业务,而是将订单转给其他修理厂实施维修

央视曝光车险理赔黑洞:2.8万赔付款,修车仅花不到1万,钱去哪了?

而另一家宁波华硕修理厂的情况更严重。在一起事故车维修案件中,修理厂报送车辆损失照片和维修完成后的照片存在明显差异。

调查后发现,该事故车被定损18890元,而修理厂没有维修资质,拿到修理费后交给车主4000元后走了报废处理。事情暴露后,保险公司复查核定最新的损失6590,并将剩余的12300追回。

央视曝光车险理赔黑洞:2.8万赔付款,修车仅花不到1万,钱去哪了?

不难看出,无资质修理厂混迹事故车保险理赔中,不仅让车辆维修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甚至还会出现虚假维修、恶意骗保的违法行为,最终损害的是车主和合规经营事故车业务修理厂的利益。

02、多达“八方瓜分车险理赔款

当事故车理赔款成为“唐僧肉”,参与分各方势力,凭借各自手段和资源“撕咬”出不同的份额。

在宁波张女士车辆理赔案件中,保险公司定损总金额为28500元,其中12000作为返点给了事故车代理人(张女士亲属),剩下的16500元由定损的修理厂A、实际维修的修理厂B、负责开票的修理厂C三家进行瓜分,而真正用于维修的不足保费金额的一半

这也导致维修质量无法保障,此后张女士又经历了返修、诉讼、投诉,才将车辆修好。

央视曝光车险理赔黑洞:2.8万赔付款,修车仅花不到1万,钱去哪了?

宁波有关部门负责人认可了这一说法,表示很多理赔案件在多方瓜分理赔费用后,真正用于事故车辆维修的可能已经不到一半了,甚至只有三成四成。

视频中也提到了这一点。由于保险公司的定损价格虚高,各方瓜分的金额也触目惊心。“比如定损8万,修车只2万,中间有6差价,修理厂按照8万的定损价格给出40%的返点,自己也要有钱赚。

而原本事故车维修资金分配一般只应涉及保险公司、车主和承修修理业务的修理厂但是无资质修理厂介入后,分成多角染指修车费

保险公司分成了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定损人员车主角色分成了车主和车主的修车代理人;修理厂角色分成了黄牛中介、负责接单的修理厂、负责定损的修理厂、负责开票的修理厂和负责维修作业的修理厂,最极端情况下八方可能参与进来。

央视曝光车险理赔黑洞:2.8万赔付款,修车仅花不到1万,钱去哪了?

可以说,事故车链条上的每个人都在分取利润。一旦发生事故,无资质的修理厂变身“黄牛”,通过贩卖信息获利;有维修资质的修理厂、4S店则通过维修赚钱,保险公司则将事故送修资源作为筹码,以获取更多保费。

最离谱的是走保险的车主,竟然也牵扯其中,甚至在高额返点的诱惑下,变相默许维修过程中使用高仿件副厂件等仿冒原厂件随着这种层层盘剥成为常态,更多不知情的车主沦为“受害者”,与修理厂的扯皮纠纷不断

有行业人士指出,各方对事故车业务,都在见不得光的生存规则下攫取更大的利益,最后留给修理厂的只剩残羹剩饭”,当利润难以维系生存,事故车业务从根本上经历大洗牌。

从长期来看,每个既得利益者都将为当前不断酝酿的风险而买单。

03、事故车业务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再可惜?

当前,随着保养业务增长乏力且利润空间被压缩、维修业务也在大幅下滑,事故车业务已经成为后市场为数不多值得深耕的业务

对于修理厂来说,承接事故车业务,必然绕不开保险公司“保费换送修”的潜规则。但是4S体系凭借天然的保费优势,不断挤压着修理厂的生存空间,也让后者对事故车业务的态度两级分化。

在保司核心网络内的少部分修理厂依然选择深度绑定保险公司,想办法帮保险公司降本、做保费,以获取稳定的事故车资源。但在保险公司强势的话语权下,修理厂面临着利润空间随时被压缩的风险。

更多的修理厂则是选择退出事故车争夺战,转而深耕C端快业务另一些则在细分领域通过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

而修理厂放弃的背后,一方面是4S体系在事故车市场争夺中的越发强势,如头部经销商集团为抢夺事故车业务,2023年于广东成立事故外拓组,业务员为拉业务给出25%返点。

原因不难理解,4S店近两年新车销售下滑严重,保费规模也不断下降,导致保险公司在理赔端4S店的打折减损力度加大4S店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保住事故车业务。

另一方面,4S体系在事故车维修领域有原厂配件供应、品牌信任、保险公司加持等天然优势,而且还能利用续保送保养等组合营销策略提升客户黏性,构建从保险销售到事故维修的服务闭环。

相比之下,修理厂既难以承担与保险公司深度绑定的投入成本,又无法像4S提供同等价值的增值服务。一旦以更低的维修价格和更高的成本抢夺事故车,只能陷入“做事故车是亏,不做反而保本”的矛盾局面,事故车业务弃之也不再可惜。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事故车业务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叠加事故车竞争中隐藏的畸形生态,修理厂应及早做出选择。

活动推荐

关注AC汽车
最新资讯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