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 | 三年打造千亿规模供应链金融 张后启:中驰车福已找到终极模式

2018/7/3 10:19:34acqiche维修保养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不做点互联网的事,退休后一定会遗憾。”

历经财政部、咨询公司、联想集团等不同领域的工作经验,在“该学到了也学到了,该实践也实践了”后,张后启第二次踏上了他的创业之旅,在2010年创立中驰车福。

创业是当下时代很长时间内的主题,也许如狄更斯那段著名开篇一般,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事情是,世人享受着淘宝、滴滴、美团们带来的超越任何时代的便利性;坏事情是,被上述企业拍死在沙滩上的前赴后继者,我们连名字都不曾知晓。

当然,所谓的“坏”也只针对创业者而言,“互联网创业不是九死一生,事实上,成功率只有2%。”从2010年到2018年,超过八年,时间绝不算短,在一众业内人士眼中,中驰车福扮演的角色始终是一个“搅局者”,而这样的角色并未帮助中驰车福达到一种久而弥坚的状态。

“我已经经历了很多轮,每一轮都有很多故事。西天取经,取完经经书还要掉进水里。”在不同场合,身为创始人兼CEO的张后启对外传递的情绪是一种“确定性”,对于当下模式的不可置疑。但从中驰车福的发展轨迹来看,也确实如张后启所言经历了多轮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看作是某种形式上的纠错,但总归与那种不可置疑的态度有些格格不入,让人不禁思考——

当下的形态,是中驰车福的终极模式吗?从水中打捞起来的经书,是真经吗?

转型

对于张后启而言,创业是确定的事情,而创业的方向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在不同时间以不同角度去观察,呈现着不确定性。

当时中国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产业都是分销主导的商业模式,基于过往的工作经历和市场现状,很自然的,张后启以B2B模式切入,希望通过“去中间化”提高行业效率。在看过美容美发用品、餐饮、医药、家装建材等一众行业之后,汽车配件行业的规模大、分散、凌乱等特点,对外散发出“亟待整合”的气息,吸引了张后启的全部注意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去中间化”是互联网人口中的金玉良言,汽配供应链当中的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在互联网眼中与低效、浪费、信息不对称等字眼挂钩。第一阶段的中驰车福掀起了与这些中间环节的战争。

“当时我们既做电子又做商务,直接打通上游配件厂商和终端维修厂,开始自营模式。买货、备货、地推、销售、送货,运营了好几个区域。”

但不久问题出现了,问题出在“模式太重”,同时对行业的“不熟悉”。众所周知,康众在业内也一直扮演自营的角色,但他们只做易损件。中驰车福一开始易损件和车型件双管齐下,而车型件海量的SKU和非标准化程度让张后启猝不及防。

在某次采访中,张后启直言“没有三五个亿不要进汽配市场”,或是对第一阶段的深刻领会。在资本市场,直到2015年3月中驰车福才拿到A轮1.6亿元融资,也可反映那段时间中驰车福确实面临巨大的压力。

在第一次转型中,中驰车福从自营转为“整合+自营”,首先停掉了车型件,同时以省为单位整合当地一家配件商,先在河南试点,然后在北京复制。第一轮整合了20多家配件商,模式跑通后,中驰车福成立控股公司,整合报表,所有业务走中驰车福的系统。随后经过第二轮整合,50多家配件商由中驰车福统一控股管理,从业务到员工规范化管理。

这一阶段的中驰车福面临内外双重挑战。对内,一是配件数据的准确性考验着中驰车福的技术能力,二是整合的配件商在理念和执行力上需要时间成长;对外,维修厂的下单习惯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改变。

然而,真正的阿喀琉斯之踵出在盈利能力上。美国汽配经销商毛利率达到50个百分点,而中国市场只有20个点,在有限的20个点内控股公司要承担庞大的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盈利几乎不可能。中美市场的强烈对比不得不让张后启重新思考:“在市场综合毛利率这么低的情况下,谁规范谁就没法盈利。”

悖论是,整合的配件商越多,业务做的越大,亏损情况会越严重,张后启要直面现实并再次做出选择。在思考过后,“开放”成为中驰车福第二次转型的关键词。“以前我们是连接、优化、赋能,现在叫开放、连接、赋能。”

问题是如何“开放”?

定型

“一开始我们想简单了,去中间化,从工厂直接到维修厂。做了之后我们发现要建中心仓,买货备货,设分仓,做配送。其实中间环节少不了,把别人去掉了,我们自己就要做。”

B2B是个产业链,厂商、分销商、零售商、维修厂,包括工厂上游供应商,每个环节都是产业链中的生态,张后启承认这些环节的必要性,“存在即合理”。

因此,在中驰车福的第三次形态下,完全退出交易环节是核心转变,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纠错。张后启将股权逐步还给前期整合的配件商,“他们做了几十年的线下关系,配货比我强,零售比我强,而且他们知道怎么做到盈利”,而中驰车福则提供线上统一平台,专注IT、数据、营销等赋能工作。简单来说,各自发挥各自在线下和线上的优势。

在这种前提下,中驰车福打造了一个交易商城,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在商城上自行交易。有别于开思等仅针对配件商和维修厂的端对端撮合模式,中驰车福的商城汇聚了工厂、分销商、零售商、维修厂等不同角色,提供一套横向ERP系统,帮助各角色从交易到管理一体化运营。

“B2B不是简单的B2B,只是个代名词,真实的产业是B2B2B2B,有很多B端环节。不是通过去中间化,而是通过优化选择,实现产业升级。”

张后启介绍,当下的一部分工作是处理前期的控股公司,将在7月完全实现开放化。目前商城上入驻上百家品牌商,今年目标扩充到上千家;匹配的SKU基础数据有2200万;维修厂有7-8万家,后续将通过优化降到1万家,以维修连锁为主,这是中驰车福想重点服务的对象。2018年交易商城的目标是实现交易金额过百亿。

如果说交易商城是中驰车福的基础建设,那么供应链金融则是基础建设下的内核,也将是中驰车福的主要盈利来源。简单来说,中驰车福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交易方解决应收账款的问题。

以零售商和维修厂为例。维修厂在平台上采购零售商的配件,产生一个订单。一般零售商可能给维修厂一个月的账期,通过中驰车福的供应链金融,零售商可以选择生成贷款单,立即收到货款。维修厂是实际的贷款方,但是由零售商承担利息。

相应的,零售商和分销商之间可产生零担贷;分销商和厂商之间可产生仓单贷;厂商有配套采购的零部件,他们和上游供应商一般用银行票据,中驰车福提供票据金融;修理厂和车主,在新车、二手车、保险等业务上也可生成供应链金融需求。

特别的,在零售商和分销商/厂商之间,假设零售商采购1000万的轮胎,零售商自己付200万,中驰车福可垫付800万,这是仓单贷。而这800万轮胎要存在中驰车福的监管仓当中,零售商卖掉一批,就在监管仓提货,提货时零售商需要返本付息。今年中驰车福将在全国建成至少30个监管仓。

张后启介绍,越往上游供应链金融的需求越大,平均单价越高。虽然交易环节的总交易额是一样的,但是各端之间的贷款则是可以叠加,如果跑顺了总贷款金额很容易达到百亿甚至千亿规模。在这个过程中,中驰车福向银行收取服务费用,这是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中驰车福与平安银行、中关村银行、华夏银行等已开展合作,还有部分谈判中的银行。各端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利率基本统一,月利率不超过1个点。张后启认为这一水平在同行当中应该最具竞争力。

“这已经是我们的终极模式了。”在中驰车福的第八个年头,张后启对AC汽车如是说。

初衷

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堂吉诃德在面对风车时,不理会旁人的看法,无所畏惧。

张后启传达了一种类似的、不甘停留在过去的情绪,如开篇所述,“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不做点互联网的事,退休后一定会遗憾。”

他直言,创业大部分肯定不为了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想,我一定要在行业做一点事情,然后把这件事情做成。

作为一种初衷,张后启希望看到一个更为有序的、优化的行业形态。目前全国约有34万家汽配流通企业,而维修厂是40万家左右。通过将产业中的优秀主体连接起来,张后启希望未来市场留存下来3万家配件商和20万家维修厂,以更为高效的方式服务终端消费者。中驰车福则扮演产业交易的公共基础设施这一角色。

当然,在现有模式下,中驰车福还面临一定阻碍。

  • 一是维修厂的采购习惯,从传统的电话微信模式转向平台采购,需要一定接受时间;
  • 二是账期及其带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对于产业链各玩家到底是多大的痛点,也有待时间验证;
  • 三是平台上的配件数据精准度和交易体验,也需要时间去持续优化。

在经历了八年长跑后,时间仍然迫不容缓。张后启对时间的预估是三年,“我们计划两年完成连接,最多延长到三年,把产业优秀主体连接起来。现在我们已经走向稳定状态,通过持续连接优化,让更多人接受理念,转变成为新的交易方式,三年后,做到贷款额超过千亿。”

“创业如果成功,一定会经历很多坎,创业者承受的压力不是常人能承受的,创业成功的人都不是人。”这是张后启对创业者的定义。

村上春树在马拉松的历程中这么安慰自己:“至少他跑到了最后。”

在一段旷日持久而艰苦卓绝的历程中,当你还记得起点时的初衷是为了一个让大多数人更好的未来,途中的坚定将多过迷茫。

活动推荐

关注AC汽车
最新资讯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