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最早一批维修新能源车的门店反馈:利润低、风险大、车主“难伺候”… 他们后悔了吗?
2025/11/14 11:49:03 依风 原创

燃油车的使命大概率在我们这代终结,但汽车售后市场不会灭亡。新能源车势不可挡,然而大部分的终端汽修店,却对新能源汽车“望而不得”。
一面是技术壁垒,大修项目无从下手;一面是收益太低,能做的业务只是皮毛。风险无处不在,未知雷区太多,“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笔者近期观察到的一些真实状况,希望能与大家探讨。
01、“想做做不了”VS“做了不赚钱”,后者的真实现状更惨?
“车主开着新能源车来店里维修,我们只能婉言拒绝,眼睁睁看着客户流失”,一位从业十几年的汽修店老板无奈表示。
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独立后市场能够开展的新能源业务极其有限,在合规的前提下,贫瘠的供需关系,形成诸多矛盾的聚集点。
因“想做做不了”的门店大把存在,我们不妨来看,已经接触新能源的门店,有哪些感受:
首先是新能源车进店消费低。上海一家门店每月能接待将近200-300台新能源车,但老板表示,除了洗车美容加玻璃水换雨刷,其他真的没业务可做。有好多新能源车服务了快两年,在店里消费还不到1000元,看着天天门口排队,总收入还不如维修一台事故车,或几台燃油车大保养的产值高。
同样陷入“虚假繁荣”困境的,是郑州一位从事新能源改装的老板。前几年刚流行改装的时候,每个月会接几单豪华品牌新能源改装,从车身外观件到车内装潢再到轮胎和底盘件升级,利润的确可以。
但这两年,随着进店车辆档次的降低,加上同行的内卷,利润越来越薄。该老板表示现在每天上班8个小时不间断直播,都很难引来一单生意。同行门店转单过来的业务倒是挺多,但一台车除去成本也就几百块利润,真的不如燃油车老车翻新和整备利润高。
因此,一个很扎心的事实,就是“搞新能源业务的门店,只要不是涉及大三电维修,大部分现状都一个样,很鸡肋”。二位老板无奈表示,“专做新能源、积极拥抱新能源的都是如此,普通门店更难分一杯羹”。
其次,新能源车主“难伺候”,这并非故意拉踩,而是很多门店的真实体感。上述做新能源改装的老板表示,新能源车设计多有创新,从门把手解锁到启动电源操作都各不相同,尤其是车主手机APP会十分“敏感”,提醒车辆发生异动,首次施工实在难免。
但车主的反应,往往会像手机提醒一样“敏感”,不少人直接要求签“施工服务协议”,要求门店承担无限连带风险。更有甚者出言不逊:我的车是某品牌高端配置,你们要小心,弄坏了你们一个月收入都不够赔,直接甩脸开大。事实上,这样的客户每个月都会遇到。
再者,是新能源维修的风险,远比想象中更高。这是笔者门店承接新能源车的易损件更换和维保业务后的真实经历。
以轮胎和易损件维保业务为例,我们只装专用配套的EV轮胎,价格透明,即使利润低也要极尽可能做好服务,但这样依然出了好多次客诉和理赔。有换完轮胎出现胎压丢失信号的,有换完电驱油4s店要追责的,有做完钣喷车辆信号丢失的,还有换完刹车油制动异常的,更有电脑诊断完车辆报警锁死的等等,技术壁垒实在太高太厚。
新能源业务的客诉,自然也是更加麻烦。理解的客户给时间和耐心让我们处理,不理解的客户当场就发飙要走法律程序的,更有来自4S店或者其他同行添油加醋威胁和造谣的,辛酸和悲催只有经历的人才懂。时间久了,店里的员工看到是新能源车施工,大部分都躲得远远的。
不夸张的说,新能源业务在当下真的很难赚钱。以前还有好多同行来店里交流学习,说要上新能源项目的,但了解到真实的状况后,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即便燃油车生意难做,也不愿意天天提心吊胆挣这个高风险的钱。
显而易见的是,“技术壁垒、利润太薄、风险极高”,三大矛盾连带的是诸多气候老板的困惑。或许上述案例不能代表行业现状,但对普通门店来说,是极其真实的参考。
02、“新能源做不了”VS“燃油车守不住”,门店还是不能放弃
新能源业务做不了,燃油车生意难做,也得硬着头皮做。但风口已过,红利期结束,可能引发行业震动的“变量”,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和提防。
最根本的是业务持续衰退。大部分门店的主营业务还是以燃油为主,今年有生意,明年有利润,后年凑合继续干,但后年的后年,很快也会到来。
从易损件、油水,到快修快保、钣金喷漆,门店的利润空间均在下滑,且势必会降到“微利”后维持不变。4S店及连锁店,也必然继续研究降维打击,瞄准我们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个体门店。
虽然,燃油车销售每年还有一定的增量,但是占比会不断被压缩,这不是我们人为意愿和情怀所能扭转;
虽然,老龄化燃油车还有大批的存量,而当下又是轮胎和底盘刚需的时代,传统汽修门店还有的业务做,但是盘子越来越小,蛋糕也越来越少;
当门店都消耗了自己老客户的库存以后,下一个维修更换周期来临前的空档期怎么办?亦或者真的等到下一个周期的时候,我们的客户还会选择我们吗?所以,聚焦燃油车业务没有错,但还是要考虑生存的能力。
也不必太过焦虑,“且走且看”,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按自身条件,先做个简单的选择题:
如果有条件、有场地、有资金那就“傍大款”,即寻求合作与授权,即使主机厂的门槛高不可攀,但还是有电池厂商、连锁机构、乃至保司可以合作,加入其授权维修网络。通过获得官方技术支持和培训,从简单的检查、保养和小修开始,逐步切入核心业务。
如果考虑稳健,那就选择精准定位某个单项——做专做精新能源边缘业务,即便无法触及三电系统,也可以从新能源车的周边服务开始攒客户。比如现在有的新能源改装美容店,也开始做新能源轮胎,钣金喷漆,刹车、悬挂系统升级等延伸业务,先上车,再调整姿势也不迟。
面对不可逆转的行业趋势,我们这些传统的汽修门店只能求变,无论主动被动。业务试水、人员培训、设备更新总得开始动起来,即使目前并不轻松。
毫无疑问,那个依靠经验、榔头和扳手就能开修车店的时代正在落幕。拥抱变化,走在同行前列,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有效发展的显学。
是继续在燃油车的舒适区里看着市场逐渐萎缩?还是勇敢地跳进新能源的蓝海中学习游泳?决定了我们在下一个十年,是否能够继续留在牌桌上。
而这场大考,已经开场。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