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月薪6000美元、却担心人身安全,第一批“出海”汽修人后悔了吗?

月薪6000美元、却担心人身安全,第一批“出海”汽修人后悔了吗?

2025/4/25 9:54:24 贺言 原创

汽服门店大量退场,汽修人的生存问题变得紧张。国内内卷望不到头,出海成新方向?

月薪6000美元、却担心人身安全,第一批“出海”汽修人后悔了吗?

汽后市场的淘汰赛还在加速,越来越多的玩家被动或主动退出。

近期,AC汽车就一季度汽服门店的转让状况进行调查: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门店转让数量为3859家,同比增长25%全国汽服门店的转让总数15470家,相较于2024年底的10655家,短短3个月增加了4815

可以说,旧一批门店尚未盘出,新一批门店又走向关张,“出局者”越来越多。关于生存的问题也已无法回避:饭碗越来越少,汽修人的出路在哪儿?

参考AC汽车《2025年汽服店用工现状调研》的结果,“转行”已成为汽修从业者讨论的热门词。这正是目前“中工稀缺”的核心原因,大批中工认为汽修行业前景暗淡,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因而不惜沉没成本,丢掉技术和手艺。

但就汽修人的转行现状来看,想要融入其他行业,也颇为艰难。无论是行业相关的汽配,还是另起炉灶做餐饮、物流等等,始终面对“老人把控资源,新人扎根艰难”的局面,“二八定律”的体现,甚至远超汽修行业。

在这种矛盾纠结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汽修人将目光投向“出海”。从欧美澳发达市场,到东南亚非洲新兴市场,车后市场不及国内饱和,再加上模式相对简单,对汽修人而言,似乎有不少机会。

01、海外谋生,环境更好?

去年9月,抖音用户@旋风托马斯的一条视频收获大量关注,其讲述自己作为一名31的汽修工,用2年时间学习德语准备签证,到德国工作生活的经历。评论区内,大批汽修人表示倾佩,咨询相关的准备事项。

就博主分享的内容来看,在德国从事汽修工作,相较于国内轻松不少。但总体收入比较固定,很少有向车主推荐项目,获取业务提成的机会,发展空间有限,日常工作比较机械。

该博主表示,自己在国内从业十余年,选择到德国工作,主要希望生活轻松一些。收入方面,在高税收高福利的环境下,月薪在2500~3000欧元之间。工作时长是典型的“朝九晚五”,即使自己想加班多赚一点,工会也不会允许,大事小事杜绝“内卷”。

业务方面,事故车是主要产值来源,博主在视频中指出,当地车辆的保养周期通常在20000公里或2年,车主对精品美容业务的需求也并不旺盛。相应的,在事故车维修中,配件基本是“应换尽换”,最夸张的情况下,一扇仅有凹陷的车门被直接丢弃

月薪6000美元、却担心人身安全,第一批“出海”汽修人后悔了吗?

事实上,类似情况在发达市场并不少见,法国从事汽修工作的刘师傅告诉AC汽车,在人工成本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常规配件直接更换,是最为划算的选择。

刘师傅在当地工作已有3年多的时间,目前正尝试将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微损”配件,出售至非洲地区赚取差价。据其估算,这类“外快”的毛利通常在30%以上。

此外,刘师傅认为,欧洲汽修技师当中,熟悉钣金业务的人员缺口极大。对于车门凹陷,车漆磨损等常规损伤,一个面的钣金报价通常在100~120欧元之间。也正是因此,从去年年初开始,到欧洲工作的中国汽修工中,钣喷技师占比70%左右。

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内汽修人的施展空间更大,仅在技术层面,便有“降维打击”的优势。

坦桑尼亚从事汽修的阿志,向AC汽车介绍称,自己在国内练好了“基本功”,从4S店技师一直做到售后主管,后来和朋友一起开店,自己也是负责技术面。2022年门店经营不善关门,索性来到非洲,在华人开设的汽修厂担任技术主管,承接当地中国企业及公务部门的维修需求。

阿志表示,虽然身在坦桑尼亚,但工作环境中有相当比例是自己的同胞,自己能够安心不少。再加上当地基本都是丰田等保有量庞大的车型,偶尔有BBA等豪华车型,维修指导的技术压力并不大,每月6000美元的薪资,在当地简直成为“人上人”。

不过,阿志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当地治安和卫生条件差的状况并非短期就能解决。全年炎热的气候,导致疟疾等传染疾病频发,仅是喝水就需十分谨慎。再加上屡有盗抢事件,阿志不得不配备一名助手,承担保护职责。

相较于阿志,在马来西亚修车的李工,表示日子过得相当舒服。2023年其离开广东某奔驰4S店,准备到豪华车专修门店强化自己的专业。但2024年1月,李工看到AC汽车在东南亚探店的视频,了解到当地技术人才短缺,动了出海的心思。

按照李工的规划,在马来西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开店,但发展一年多来,李工却逐渐放下这一“宏伟”愿景。一来是李工作为难得的技术人才,在当地的收入十分可观。二来是李工开始“沉溺”于当地闲适的生活状态,尤其在谈了当地女朋友之后,开始追求“小富即安”。

对于自己前后的变化,李工总结认为,出海发展在获取经济报酬的价差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换一种生活状态。类似于去德国发展的@旋风托马斯,工作生活的平衡是最根本的追求,作为普通人,需要认清“大富大贵”背后的艰难。

02、海外开店,赚钱简单?

国内汽后市场“包罗万象”。类似于欧美发达市场,高标准高产值的门店并不少见,如同东南亚新兴市场,原始简单的修车铺也并非少数,更何况居于中间地带的普通门店。

换句话说,国内区域经济较大的梯度差异,造就了汽后门店包罗万象的局面。市场广阔,模式众多,也催生出大小巨头们“跑马圈地”,疯狂内卷的现状。总体上看,国内汽服门店的业务能力并不逊色于发达市场,且在国内错综复杂环境的熏陶下,老板们可谓见多识广。

所以,汽修人在海外开店,有没有搞头?

南京一位曹姓汽修老板,化名Sam,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开出一家修车厂。当地人口并不密集,房租成本较低,Sam规划出四个工位,在2020年正式启动经营。

人员配置上,Sam从国内带去一位合作多年大工,又在当地招募了一位年长技师,主营业务是车辆的快修保养,闲暇时与二手车商合作,负责车辆翻新整备。用Sam的话来说,“一个大村子,饿不死,也肯定发不了财”。

就2024年的状况来看,Sam剔除掉房租、税金、员工工资等成本之后,净收入18万澳元,折合人民币84万,相较于2023年,利润增长了近8%

Sam认为,这一水平虽不及当年国内,但在澳洲已经够用,何况自己并不擅长经营,倘若在国内,必然卷不过其他同行。4年时间基本站稳脚跟,Sam对接下来的业务拓展也颇有信心,二手车整备的技术口碑已经形成,接下来或许可以切入事故车维修。

同在澳洲开修理厂的大华认为,Sam所在的昆士兰州决定了他的发展上限,自己所在的维多利亚州,有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大华19岁时,也就是2018年来到澳洲,最初在丰田4S店担任技师,2021年跳槽至当地豪华品牌修理厂,2024年开自己的门店。

大华介绍,自己最初在丰田4S店时,时薪为22澳元,一周工作40小时,月收入剔除税金之后约为3000澳元,换算人民币约为14000元。2021年在4S店拿到3级资格证,时薪涨至32澳元,月收入涨至5000余澳元,提出税金后约4200澳元,约合人民币2万元。

跳槽至修理厂后,大华的收入开始快速增长,因技术能力出众,时薪定级45澳元,周六偶有加班,月收入约9000澳元。大华发扬了国人艰苦朴素的作风,快速攒足开店资金,于墨尔本开出一家围绕豪华品牌的综合服务门店,主营保养、机修业务,附带改装贴膜业务。

事实上,大华在自己开店之后,发扬了“内卷”的精神。因行业普遍招工困难,从机修到贴膜,大华一人基本顶起了多个岗位的空缺,加班堪称拼命。但也正是这种“魄力”,大华汽修店自2024年2月开业以来,累计营收已达51万澳元,净利润约32万澳元,折合人民币约150万,发展势头强劲。

可以说,在理论难度最高的发达市场,来自国内的汽修人并未出现明显的水土不服。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市场中,磨练出来的“狠劲”,成为立足海外的脊梁。

类似的,在中亚市场,伴随着新能源车出口量的大增,前去开店的汽修人也展现出格外的韧劲。

本在宁夏银川开店的李老板,2023年发觉了中亚新能源汽车的火热。当地富人群体对于比亚迪、极氪等国产品牌的狂热追捧,形成了一片精英消费市场,同时也形成了售后空白。

考虑到能够“赚富人的零花钱”,李老板动力十足,在比什凯克开出了一家主打新能源维修的门店,在与“倒爷”们合作的同时,也搭线当地汽车经销商的售后资源。李老板喊出的口号是,“别人修不了的,我修;别人不想修的,我也修”,很快聚拢起当地的“精英门槛”,即比亚迪车主。

就业务量来看,当地比亚迪等新能源车的检测保养,带来的利润比较有限,但在传统汽修,即燃油车相关的业务上,李老板找到了自己的心得。一方面是多年来积累的霸道、陆巡等硬派越野车维修的经验,成为当地为数不多具备精修能力的修理厂。另一方面是背靠国内尤为丰富的配件渠道,维修服务可谓“质优价廉”。

也正是因此,李老板当地市场的发展,逐渐摆脱了新能源车销售波动等政策环境的影响,依靠自身的服务风格,形成鲜明的招牌。

写在最后

国内汽修人才众多,在相当的基数下,类似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从这批率先出海的汽修人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国内汽后市场纵深发展的积淀,以及创新变革的前沿。

汽车媒体人陈震在2021年,曾对美国华人经营的一些汽修厂进行探访,惊呼汽后盛产“隐形富豪”。诚然,在透明度较低,且不完全竞争的汽后市场,造富神话也来的更加粗暴直白。

不过,在这些成功案例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出海过程的艰难。以创业开店来说,当地法律、用工环境、市场需求等必要条件,对长居国内的汽修人来说,基本是大片盲区。

就相对简单的“出国工作”,困难与风险也可谓重重。文初前往德国工作的@旋风托马斯,在寻找中介办理签证的过程中就失败了3次,从寻找雇主,到语言考核,再到家人支持,背后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颇多。

而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是勇气,且不说在新环境“从头再来”的气魄,或是背井离乡的隐忍,仅是“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乐观,就已经成为出海淘金的门槛。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