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3 16:52:11
chenhaisheng
对拥有神逻辑的投资人来说,你要仔细听他说的话,保不齐哪一句就藏着他的判断。迭代资本合伙人、微链创始人蔡华就是这样,始终带有一股子警觉。这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创投圈,实属难得的自控。
目前已在杭州协作开挖出四个孵化器的迭代资本,已然是不容忽视的族群分支。而蔡华本人对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判断、对社交关系的实践理解、对汽车创投的冷静观察,都给这个叫嚣着酷暑、惶恐着寒冬的创投圈带去理性。
一个警醒:避开集体盲目
早在去年,蔡华在一篇洗车项目大盘点的文章中就清晰的表露出“汽车产业盘子大、期待创新,但项目逻辑不清楚”的观点,但这似乎并不影响洗车类应用的层出不穷。
时隔近一年,再次约聊蔡华,正赶上e洗车濒临倒闭的内幕被爆料,不免要问一问他:包括洗车在内,汽车创业有哪些逻辑不通?又是为什么前仆后继的踏入迷雾?
蔡华先是纠正了一个认知:不少项目的商业模型是可以良性发展的,之所以露出颓势,是资本的虚高导致的。“打车软件和O2O外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家对O2O的认知变成了盲目的跑单量。要保证单量的不断增长,就得有补贴。”
投资人跟风,对投资价值的判断缺失,使得项目融资变得容易。而随着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佳,早期投资受到影响。烧完第一桶金的创业者们正好撞上开始谨慎起来的投资人,这一场所谓的“冬天”就顺其自然的来了。
“洗车不是不行,而是被资本玩死了。”
不是不能避免,蔡华提到一个经典做法,拿洗车举例,如果能遵循基本的商业规律,几百元洗车年卡的方式就可以解决生存问题,结果大家都主动或被动的走上了一元甚至补贴洗车的不归路。
一个判断:恐惧背后是巨大的机会
巴菲特曾经说过:
“在别人恐惧中贪婪,在别人贪婪中恐惧。”用这句话拿来形容当下的汽车创业市场尤为贴切。
蔡华一直关注汽车创业,却迟迟没有下手。不是没有看好的项目,杭州本地的洗车项目、汽车保养、车内硬件等,看了两年多,他依旧在等一个说得通顺的逻辑。或者说,强大的行业壁垒和资源的扎堆集中使得迭代资本会更加谨慎。
由谨慎演变而来的投资风格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点:逻辑和人。前者注重行业理解力,创始人说服力、成长性,后者看重团队履历、操作经验等。
追究到更广泛的方法论,大致也是两点:
1、找对标。通过对比国外现存成功模式,找到一个可预判的赛道选手。
2、其他行业的成功模式借鉴。如果说对标是一种取巧的方法,那么跨行业借鉴则可能出现非理性判断的情况。比如说,盛行的O2O领域的大众点评、淘宝模式等,在汽修类创业项目中,由于缺乏对线下服务标准的统一和服务质量的管控,很难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更不用提平台的用户留存了。
方法论不变的前提下,如何胆大心细押对宝?除了运气成分,更多的是知识补给带来的趋势判断。蔡华举了一个创业项目示例,主要解决卡多不方便的现状,将所有可能用到的储蓄卡、信用卡等集中到一张卡上,方便使用。可问题是,伴随智能手机应用普及而来的移动支付会不会在将来取代实体卡?这时需要运用的就是智慧的判断了。
而眼下最统一的判断是:汽车产业的巨大潜力还只是初颜小露,更宏大的产业变革正在到来。这一波的浪头,将踩在谁的脚下?这一点,蔡华和他的迭代资本,在找一个答案。
“关注底层技术的产品开发及应用,找到产品背后的商业价值。”蔡华给出一个注解,作为LINC2015特邀评委的他,也将带着这个标尺,指向「不再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