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续保难、保费贵,不买车损险的车主在增加,新能源车险难题升级?
2024/9/6 11:25:30 贺言 原创
近段时间,哪吒车主续保贵、上险难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某位车主“出险1000元,续保涨4000”的案例,再一次让车主群体掀起“新能源省油不省钱”的讨论。
事实上,与新能源车险相关的矛盾纠纷屡屡出现。究竟是个案,还是多数车主共同面对的境遇?追踪社交媒体的内容动向,车主、车企与保司似乎各执一词。
参考哪吒品牌对车辆续保情况的声明,其已售出车辆中续保费率总体下降幅度超过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经各方核实,不存在保险公司针对哪吒汽车品牌车型拒保的情况。
但在社交媒体上,围绕“新能源车险”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未出险保费上涨”、“续保遭拒”等内容依然居于热门。
不仅是哪吒,特斯拉、小鹏、埃安等品牌车主同样面对类似的困境,随之延伸出的“买8年车险的钱,又能买一辆车”、“新能源车的最佳使用期限只有5年”等话题,甚至成为新能源意向车主的“劝退指南”。
究竟发生了什么?
01、车主嫌贵,保司也很“头疼”
关于保费上涨,新能源车主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反馈分为两大派别:
一派是特斯拉、小鹏等车主吐槽未出险但续保涨价的问题。有车主表示保司方面迟迟不肯报价,联系品牌售后帮忙报价,与前一年续保的价格相差竟在3000元以上。更有车主吐槽,保司业务员“逼单”话术中,暗示续保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
另一派是比亚迪、埃安等品牌车主,面对拒保及“保价与车价不符”的问题。车主一来认为同车型网约车比例过高,不应该影响到私家车体系;二来认为10~15万级别的车型,动辄7000~8000元的保费过于夸张,几乎与车价高出10余万的特斯拉等品牌持平。
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二季度在有可比车均保费数据的56家财险公司中,有45家公司的车均保费环比上升,占比超八成。而放眼上半年,以上56家财险公司中,半数以上车均保费同比上涨,最高涨幅超60%,总体上看,与车主的“体感”相符。
但在保司视角,新能源车依然是“烫手山芋”。申万宏源研报指出,2023年新能源车险的平均赔付率近85%,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持续走高,赔付率预计将达到87%,这已经比燃油车高出近15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赔付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车主驾驶风格普遍较为激进,导致事故率偏高。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原因,是网约车在新能源车中的比例持续上升。
中汽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2041万台,其中网约车数量210余万台,占比约11%。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占比只包括网约车平台的“全职”车辆,私家车“兼职”的情况并未纳入统计范畴。
结合从去年开始,各地网约车注册司机数量饱和的预警信息,及新能源车在充电费用方面的极大优势,私家车主参保新能源车的用途属性开始变得模糊。
这正是保司极为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是与网约车平台的数据互通尚未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是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让本就高企的赔付率雪上加霜。
看回车主的吐槽内容,不难发现,在整体的赔付压力之下,保司定价难免出现“误伤”。但保司也在积极完善定价模型:
一来与交管、网约车等平台建立数据共享,如将违章行为纳入保费核算体系、网约车平台披露车主“兼职”频次等信息。
二来与车企数据库达成互联,引入车主的用车习惯、驾驶风格等进行精算。
02、车企与电池厂家“强硬”,保司话语权被削弱
“车主喊贵,保司喊亏”,双方矛盾今年愈发激化,追溯相关利益链条,车企的“强硬”也难辞其咎。
首先是新能源车企围绕“三电”系统,用质保条款为车主和保司设置了层层规则框架。简单来说,“车子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都由车企说了算。在新能源维修标准尚未统一的背景下,车企几乎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一位查勘定损员吐槽,“安全”是新能源车企最大的“阳谋”,保障车主权益天经地义,但与之相关的成本,最终转嫁给了保司,也让车主有所感知。
这种压力在新能源事故车维修方面格外突出,案例比比皆是:某品牌售价11万的电车,电池包损坏之后需花10万进行更换;某品牌售价20余万电车,被追尾后定损近18万,只因伤到一体化压铸形成的副车架,无法钣金只能全部更换...
动力电池企业作为车企“三电质保”政策的承受方,降本压力也很大,而且前期建设所投入的重资产还在快速“回血”阶段。
参考宁德时代,截至2024上半年,公司资产总计7152亿元,但负债合计达4954亿元,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减少11.88%,而净利润同比增长10.37%。
据业内人士分析,当下动力电池企业正谋求回笼资金,以备下一阶段的市场份额争夺战。
这也意味着动力电池厂,需要尽快将售后等成本重心,转换为可持续的营收中心,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提高维修定价。
目前动力电池修缮技术尚未普及,汽后市场的维修企业更是缺乏授权,在“安全”框架下,车企、保司、乃至车主,都不敢逾越雷池。
可以说,新能源车主集体吐槽保费上涨,其实是保司、车企、动力电池等供应商三者的压力叠加所致。
保司苦于赔付率高,且车企售后合作强硬;车企疲于价格战,欲靠售后盈利;动力电池等供应商忙于回笼资金,以争夺市场。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上游的各种成本,最终还是传递给了车主。
03、不买车损险的比例在增加,新能源车险问题也在升级
新车主们的怨气尚在发酵,老车主们的心态已经“躺平”。
有博主调侃保司对新能源有“四不保”:车龄5年以上的不保;里程超10万公里的不保;出险4次以上的不保;一年违章超6分的不保。这一说法虽不严谨,但的确是老车主们面对的现实处境。
更为扎心的是,在经历过降价增配、停产断代等背刺之后,老车主们发现,车企似乎也指望不上。
有车主吐槽车辆前包围损坏,去4S店订货的周期竟然在一个月以上。此外,4S店给出的报价也让车主难以接受,因市场保有量少,配件价格甚至比新车上市时还高。可以预料的是,一旦报险,来年保费将大幅上涨。
AC汽车在调研中,也遇到车主表达不满。一位在2019年购入新能源的车主称,“一出质保,我们就失去了统战价值”,其认为官方售后对车辆的小毛病并不上心,愿意维修调试的情况很少,往往建议更换配件。
而令车主更为不满的是,官方售后资源似乎有意向新车主倾斜,自己和同时期的车友,难再感受到新车购入时的“体贴”。在售后服务中心,小到饮品餐点,大到排队预约,服务人员的冷淡,深感被排斥在边缘。
叠加新能源车快速贬值的问题,AC汽车发现,已有相当比例的车主开始只买交强险和三者险,在车辆残值面前,高昂的车损险早已毫无意义。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类车主群体正在迅速扩大。以特斯拉为例,到2025年将有55万台脱保,车主的维保需求,或将转移至后市场的新能源专修企业。
中汽协数据显示,基于2023年底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到2032年预计超2000万辆新能源车面临动力电池质保到期,这无疑会促进新能源售后市场的繁荣。
不过,车主不买车损险的现象,也会为新能源售后市场带来隐忧。自费修车的车主大概率会放弃价格贵的授权渠道,选择去修理厂做维保服务。
而新能源售后市场的维修标准尚未建立,技术良莠不齐,以及新能源车主对维修厂更加不信任,售后扯皮的现象或井喷式出现。
这意味新能源车险难题在升级,从拒保、保费上涨延伸到售后维修难、风险大。
当然,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开始下场,试图破解车险困局。但囿于车险产业链条上各大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因此,不让车险难题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后顾之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