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上门保养创业者的自述:烧完钱后,我们对后市场新的认知也许对你有用
2015/12/23 16:04:24 chenhaisheng
三、上线
投放前我们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做了大量预判,并且每种可能性都按照最恶劣的情形去假设, 针对每种假设的困难我们都要求提前构思好应对策略,且应对策略都需要附带失败后的候补策略。
团队的指导思想:“做+坚持+调整”,大伙坚信只要能做到这三点,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市场合伙人也再三提醒:一定要对市场有敬畏之心,投入市场之前是团队在驱动产品和市场,投放之后就是市场驱动团队和产品,接下来碰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能超乎想像!
在首次单页地推后我们获得了第一笔订单,单笔毛利就达到了150元,现场施工非常顺利,客户的满意度也很高,大家都很兴奋,团队成功完成了从0到1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订单量迅速做大,实现自我造血,为此我们规划了卡塔品牌的成长步骤:
1) 就近选择若干区域,初期通过稳扎稳打的德式打法,在选定的区域模型里进行饱和地推, 针对获得的每一笔订单严控施工细节和标准,在场景上给用户和旁观潜在用户进行专业度植入,从而实现二次营销,达到滚雪球增长订单的目的,为期三个月。
2) 一旦这个模型内订单的增长数量突破成本的临界值扭亏为盈, 马上导入资本进行资本运作,进行区域的复制扩张,同时进行系统优化以降低成本,然后进行城市复制。
3) 当用户数积累到一定数量级,进行模式调整压缩高成本重运作的上门保养战线,探索与优质连锁终端合适的合作方式共同实现泛地理的覆盖,开放接口,最终实现平台化盈利。
市场的不可预知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市场的残酷超过你能想像到的所有最坏可能。
四、调整
目标明确后我们首先从地推开始进行推广,首次的3000份单页发出后单周只获得2笔订单,比我们预想的最坏的1/300的转化率还要低!团队开始进行反思,是广告内容不够吸引?投放数量太少?投放地点不合适?发广告的时间不恰当?发广告的人不专业?
为了找出根源,我们逐渐加注筹码用实践进行验证:
1、内容:单月之内对印刷的广告单页内容进行了四次改版;
2、营销:从最初的纯广告调整为有限度的免费,到完全免费,到最终的限时免费;
3、数量:单页加印并累计投放超过三万份;
4、区域:单页分散到马路两侧、小区、商业区停车场、办公楼停车场等不同地点分别采样;
5、发放时间:杂乱的投放时间进行了调整,迎合不同场景下车主集中出现的时间段以提高到达率;
6、发单员:物色到专门在上海拥堵路段向驾驶员“霸气”插小卡片的大嫂们......
一个月的单页营销结束后大家核算了投入产出,收入远低于印刷及人工成本,单页地推法被我们果断废除。单页地推效果的出乎意料让我们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把绝大部分的团队自持资金几乎全部砸在了各种市场开拓方法的验证中,线上线下的营销方式同时开工并进行车轮式的滚动验证:
a、谈定区域内的纯洗车店面进行合作引流;
b、在各大型商业区停车场和住宅区张贴广告;
c、社区内安排易拉宝活动展示;请兼职在商业区大量派发附带广告的精美礼品;
d、与有一定影响力的微信商家进行接口合作;
e、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和QQ群的软文推广;电子折扣卡促销;
f、 精准车主大数据推广
......
(考虑到保养需求的延时性,当时曾预估可能该成本会被广告之后的后续订单分摊掉,截至今日,实践验证单页营销对于上门保养引流微乎其微)
上门保养的重线下特征,同时意味着不可避免的高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我们仿佛每天都能听到自己辛苦积蓄的钞票投进火堆里吱吱做响的声音。
烧钱虽然心痛,但如果能用烧掉的钱烧清楚一个答案,烧明白一个趋势,我们仍将毫不犹豫地把钱撒到火堆里,我们想知道哪些营销方式被实践验证是不可行的,更想知道哪些营销方式能被验证是可以大批量产生订单并最终实现收支平衡和盈利。只要能烧出一种这样的方式,接下来就是Control C+ Control V的快速复制,进而用资本催化这种复制。
在以上营销方式经过团队一个个辛苦执行最终逐一宣布失败后,大家开始回溯到初始层面进行反思,问题出在了哪里?上门保养模式的基因也存在缺陷?
五、反思
随后的时间,我们频繁随技师一同出车保养,与顾客仔细交谈:从何得知我们的品牌?之前的保养方式?为什么愿意尝试上门服务?对我们服务的评价?对上门保养这种新兴模式的态度......并与更多的圈内朋友、车友们进行咨询探讨,思考如下:
1) 车主对上门保养服务最大的接纳障碍是信任问题,没有门店背书,缺乏品牌信任,同时在模式还没有被市场广泛接受的现状下对该模式也缺乏信任,没有人会愿意自己做小白鼠,敢于冒险者凤毛棱角,来自这部分冒险家的收益连正常的营销成本都覆盖不了,更难谈利润。
2) 传统的营销方式:接触-体验-认可-传播对于上门保养模式不会有效,因为接触端过渡到体验端首先需要解决用户内心的信任问题,普通营销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也就很难有体验端到认可端的实现,更不要提认可和传播。所以上门保养创业者普遍自以为豪的竞争力:优于传统终端门店的匠心精神,虽然很重要,却不是关键所在。
3) 大资本运作的免费集客+接口平台合作方式,确实可以解决引流问题,吸引来持续性的批量“订单”并启蒙市场,但这些低价、免费甚至亏损的”输血订单”能否持续支撑上门保养巨额的人工和运营成本?一旦没有资本接盘,还有多少钱能烧,还能烧多久支撑到真正造血的到来而不至于倒闭?
其实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有多少订单是用户主动下单的真实保养需求?这类用户的增长速度和赢利预期何时可以(能否)突破高昂运营成本的临界点?
六、展望:终端门店+移动维保 vs 维保撮合平台
终端门店一个很大的弊端在于资产过重,管理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地理区域的辐射局限导致很难把业务按需扩张。而上门维保模式里的互联网元素:用户至上、匠心精神、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无疑会加速传统生态的变革和优胜劣汰。
维保类的后市场格局,移动维保可能最终扮演搅局和辅助者,而不是颠覆和替代者的角色。现阶段,是七成的传统终端品牌面对变局被动寻找出路,三成的互联网品牌在资本助推下主动搅局;展望未来,两者或许会充分融合,互联网化的优质连锁终端品牌逐渐凸显,随着多店经营的系统化成熟和管控能力提高,进而形成以地理门店为主力,一站式移动延伸为辅助的格局。毕竟,终端不借助互联网实现不了跨地理的覆盖,互联网不依靠终端门店,就无法真正落地和覆盖更基础的用户。
如果这样的终端品牌没有及时出现,而市场上优质的维保撮合平台却日益兴起, 即便知道小区门口就有一家汽修店,用户可能也会选择在app上下单然后过去保养,大家购买的不是这个平台导航的地理信息,而是它提供的信任保障(价格透明合理、正品保障、售后无忧)或优惠。从这个意义上说,维保撮合平台今后有无市场、市场有多大、能否成功从外部打破后市场这个鸡蛋可能重点不在于自己能做多好,反而更多取决于传统终端服务品牌的互联网化能不能做起来、能做到一个怎样的高度、能否主动从蛋内破壳而出。
七、结语
积蓄用完,我们未能验证出趋势。国庆后迎来维保旺季,接下来可能会美好,但接下来的下一步是否仍会美好?无法回答的我们决定在此时关闭上门保养业务。
追求理想的路异常艰辛,作为回报也会向其行路人展现出绚丽的沿途风景。卡塔团队总结完这次实践的教训和经验后,将斟酌更为准确合适的方向继续向前,这个案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AC点评】上门保养得最大挑战首先是信任,其次是业务的成本结构是否能让创业公司长期补贴,再其次是改变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挑战,到最后可能才是供应链的整合和生态系统的建设。AC汽车认为,现存几家大型上门保养公司之间需要整合,形成更高壁垒之后,停止过度补贴,才会清洗出核心用户,届时虽然订单量会下降,但是订单的实付金额比率会大幅提升,更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注:本文为作者“卡塔”特别授权AC汽车发布,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号kataa_auto交流和分享,如需转载请保留作者信息并注明来源:AC汽车。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