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车价17万电池12万”刺痛保司,汽修厂能接住这“泼天富贵”,成为受益者吗?
2024/8/30 10:07:11 老白 原创
围绕“新能源车险”的争议一直不断,不过这次的主角是保险公司和4S店。
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位长安启源A07车主向汽车博主求助:自己的新能源车底盘发生磕碰,厂家授权售后告知车主需要更换整个电池包;但保险公司表示维修电池外壳即可,并推荐车主前往第三方汽修厂维修。
双方各执一词,让车主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后以保险公司同意更换电池结束了这场纠纷。
▲图片截取自@FM老常315
实际上这场裹挟保险公司、4S店、车主三方的冲突并不是个例。当前新能源车电池出险后,主机和4S“只换不修”的强势态度,与保险公司以降本考虑“维修优先”的理赔态度,让事故理赔的冲突事件越来越多。
但是,在主机厂掌握新能源配件主导权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也不得不妥协让步。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保险公司为降低赔付成本,引导车主去汽修厂维修的行为越来越多,汽修厂能接住这波“泼天富贵”吗?
01、车价17万换电池12万,换还是修,谁说了算?
据上述案例中车主讲述,事情经过并不复杂:自己驾驶长安启源A07新能源车时不小心磕碰到底盘,实际上问题不大,但被4S店告知需要更换整个电池包,费用为12万元,而新车购入价为17万元。
于是车主报了保险,但保险公司并不同意4S店的维修方案,并建议车主前往指定汽修厂维修电池外壳。
但车主一时间也不能接受保险公司的建议,因为按照车企相关规定,车辆在授权体系外维修后,将失去三电质保。
冲突中的三方似乎陷入定损博弈的“死循环”,于是车主求助汽车博主。在后者调停和沟通下,最终保险公司同意将车辆拖往另一家4S店更换电池。
事情看似完美解决,但后续仍在持续发酵:为此次事故付出高额费用的保险公司,必然会调整该车辆来年保费,甚至为了规避风险而拒保。
在有关新能源车险的话题中,“车险刺客”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进入8月后,又有不少车主讨论车险昂贵、续保涨价等问题。有车主反应称,一年没出险,保费价格仍然上涨了几百上千元不等;还有车主表示,自己车辆今年保费上涨了近3倍。
归根结底,因维修成本高、赔付率高、出险率高等因素,保险公司卖新能源车险难赚钱,只能将成本转嫁给车主,于是出现“险企喊亏、车主嫌贵”的两难局面。
在此次案例中,决定车辆维修成本高低的关键,是“换电池”还是“修电池”。
多数厂家的质保条款都会规定,对车辆关键零件受损后再启动造成的车辆损伤不予质保,所以就算电池外壳损伤轻微,大概率不会影响车辆使用的情况下,车主也希望更换全新电池。
而4S“只换不修”的操作,既能遵守车企相关规定、满足车主对维修质量和电池安全的要求,同时也能产生可观利润。更为重要的是,4S店背靠主机厂,有敢于和保险公司“硬刚”的底气。
但对买单方——保险公司来说,“换”意味着更高的赔付成本。援引“第一风口”相关文章案例,哪吒V在4S店更换电池的价格为9万元左右,但在电池能够维修的情况下,汽修厂报价仅为1.7-1.8万元,前后相差4倍多。
很显然,在当前没有一个三方都能接受的电池维修标准情况下,谁的话语权更大,谁就能决定“是换还是修”,而且这一“默契”无法在短期内被打破。
02、增收不增利,险企涨保费同时严控维修成本
面对新能源车险,保险公司大多面临赔付高、入不敷出的困局。
从前端保费来看,根据各大险企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车险行业保费收入4310.73亿,同比增长1.45%;承保利润实现130.92亿,有37家保险公司实现承保盈利,29家承保亏损。
车险市场的承保利润看似好起来了,但在马太效应下,大多数保险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方面,“老三家”车险承保利润为128.67亿元,占整个车险市场承保利润的95%以上;36家保险公司中,仅有3家承保利润超过1亿元。
另25家车险业务亏损的都是中小险企,不少险企保费规模有增长但难盈利。以合众财险为例,上半年保费收入为2.48亿元,同比增长50.04%,但综合成本率达到112%,亏损2700万元。
新能源汽车赔付率居高不下,是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走高的关键之一。AC汽车也曾多次在文中阐述背后原因:
一是新能源车出险率高达30%,而燃油车仅有19%;其次三电成本高昂,以及车身构造特殊及智能化水平高,拉高了赔付额。
二是新能源汽车平均保费比燃油车高出21%,但保险公司的历史数据累计不充分,导致保费定价难度大、定损难。
为了降低理赔成本保证利润率,保险公司会及时调整风险评估模型,继而调整保费。
数据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多家保险公司车险保费较第一季度涨幅明显。披露保费数据的50余家保险公司中,有超80%机构保费环比上涨,涨幅从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这也引发了新能源车主们最多的吐槽——明明没有出险,保费却明显上涨了。
保险公司车险业务承压,除了在前端涨保费和拒保外,势必还将压力传导至后方,在新能源事故车理赔上严控成本,并有意将事故车业务从4S店导向汽修厂。
03、保险公司有意推流,汽修厂能接住这“泼天富贵”吗?
看似新能源车险的这门生意里没有赢家,但并不妨碍它仍然是可待挖掘的“蓝海”。
根据东吴证券的报告,2023年新能源车险规模已经达到了1001亿元;2025年将达到1865亿元,占车险约17.9%的总保费;到2030年达到4541亿元,比例也上升至32.1%。
毫无疑问,新能源车险市场正在迅速扩大,与之相对的新能源售后维保市场也同样在不断扩张。数据显示,2025年新能源车售后维保市场将达到3000亿,“三电”维保作为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也将达到400亿元左右。
眼见新能源车售后的蛋糕越来越大,下场的第三方玩家也越来越多。
如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厂商,推出“宁家服务”服务品牌,猫虎狗做“油电兼修”模式;还有专注于新能源三电维修的服务商电动工坊等,都凭借各自优势,在“三电”维保领域进行探索和布局。
最为弱势的传统汽修厂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即便有保险公司的推流,想切一块蛋糕也不容易。
首先,即便保险公司有意将新能源三电维修业务推向汽修厂,后者也会面临挑战:和燃油车一样,受制于“保费送换修”模式,汽修厂还得按要求做保费。
其次,新能源车主极难信任未授权的汽修厂。
新能源车出险后,保险公司只能推荐而不能强制车主前往第三方汽修厂。而车主的第一选择往往是授权渠道;
另一方面,自掏腰包来汽修厂维修的车主,既想省钱又担心汽修厂修不好;一旦汽修厂在某个环节出现纰漏,极易引发车主质疑,进而产生纠纷。
除此之外,新能源技师的培养、电池检测设备的投入、合格配件的供应等难题,都是汽修厂绕不过去的坎。
据已经转型新能源服务的老板告诉AC汽车,被拒保需要自费修车、品牌倒闭无售后、网约车等新能源售后业务是其主抓的重点。“硬件维修市场有配件流通,软件维修不用专检设备也可以解决90%以上的故障,维修能力不是问题。”
而在车主端,汽修厂也是各显神通:有的汽修厂通过短视频吸引C端车主;有的汽修厂在服务上下苦功,为车主提供代步车,车主到店免费就餐等;还有的汽修厂将业务细分,只做电池检测,把故障维修外包给有技术兜底的同行……
新能源时代已经到来,先一步躬身入局的汽修厂已经有所收获,毕竟离解决客户的烦恼越近,就越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