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比亚迪车险已卖出1.3万单,特斯拉自动驾驶、无人出租车也来了,修理厂事故车业务更难了?

比亚迪车险已卖出1.3万单,特斯拉自动驾驶、无人出租车也来了,修理厂事故车业务更难了?

2024/8/16 13:59:59 贺言 原创

新势力来势汹汹,后市场似乎愈要在夹缝中求生。比亚迪自营车险半个月卖出1.3万单,上线即盈利,于新势力中再次成为标杆。事故车业务的层层收紧,也使售后逐渐从成本重心转向盈利重心,后市场的利益格局也将随之调整。

事故车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行业可谓喜忧参半。“喜”是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0.9%,增长势头明显;“忧”是多数新势力品牌的销量目标完成率不及4成,在市场苦陷鏖战。

眼下“价格战”有所缓和,各家新势力回归利润导向。但从明面看,“赔本赚吆喝”依然是主旋律,比亚迪推出低至1423元的车险,小米推出1299元的无忧服务,内卷从售前蔓延到了售后。

不过,这种“长线战略”也已生效,比亚迪车险6月上旬上险量,在有严格地域限制的情况下,半个月时间卖出1.3万单。小米汽车6月7月销量连续破万,售前售后的双重吸引力效果明显。

整理近半年行业动向,各家新势力的战略聚焦在两个要点:一是“多卖车”,抢占市场份额;二是“收紧事故车”,将车主聚拢在各家的服务生态。

01、比亚迪车险盈利了,事故车将被锁死在车企体系内?

上半年大事件之一,是比亚迪自营车险上线。

其首单保险在山东威海开出,车型为2024款海豚420km自由版,官方指导价为11.28万元,保费为3900元,其中交强险950元,商业险2950元。

价格是核心竞争力。

据某汽车博主透露,同款海豚车型,广州某4S店给到的第三方保费报价为5228元,其他渠道报价更是高达6000元。对比之下,比亚迪自营车险保费要便宜2000多元。

另外,比亚迪车险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参考以下保单中1423元的商业险内容,从车损险到医疗险一应俱全,且保额多高于同价位的车险产品,“性价比”有直观体现。

事故车

这正解决了车主“保费贵”和“投保难”的问题。此前因维修成本高、事故率高、赔付率高等因素,多家保司先后上调新能源保费价格,部分“冷门”车型被拒保的情况也屡屡发生。如今主机厂下场卖保险,从源头解决了车主顾虑,更收获了车主好评。

对主机厂来说,自营车险的长期价值极为凸出:一方面增强了用户黏性,形成从售前到售后的闭环;另一方面能与车主的行驶数据联动,更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和定价,形成一站式服务

更为关键的,是比亚迪车险已经成为盈利项目

比亚迪财险7月30日披露了二季度偿付能力摘要,今年二季度财险保费收入6726.12万元,净利润603.72万元签单保费6739.36万元。

事实上,比亚迪财险目前的主营业务便是车险,二季度车险签单保费6739.39万元,均由直销渠道贡献,车险车均保费为4900,折合13750台车。结合其车险的上线时间和区域限制,这份成绩单已经相当出色,开售即盈利更是难能可贵。

事故车

可以说,比亚迪对自营车险的探索,已经初步看到售前与售后的良性循环。

而小米、蔚来、理想等品牌的“无忧服务包”,也可看做是“曲线卖保险”的尝试。对车主来说,省钱、方便、服务更好的原厂配套是最优解。对车企来说,售前卖车赚钱,和售后事故车赚钱,可谓“一箭双雕”。

02、比亚迪冲击燃油车堡垒,事故车进入存量市场

6月份,比亚迪连出两项“狠招”:

一是调整了售后政策,允许车主在正规修理厂,进行“三电”系统以外的维修保养。

二是上线了“车主双享活动”,比亚迪车主邀请4年以上其他品牌的车主完成比亚迪旗下任意车型试驾后,双方都可获得99元/199元保养一次。

虽是不同路径,但核心皆是抢占市场份额。

先看前者,比亚迪开放外修通道,对售后的态度可谓180度转变。一个关键原因,是其4S店不够用了。

据比亚迪官网渠道信息,购车意向群体集中的三四五线城市中,多数城市的4S店只有1~3家。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在下沉市场的保有量越增加,车主售后维保存在网点少、等候时间长等问题将更突出。

而此前比亚迪有关享受三电质保的严苛条款,本就有“霸王条款”的争议,车主相关投诉不在少数,如今也将成为下沉市场购车群体的“绊脚石”。

但对于比亚迪而言,当下的第一要务是卖车,在不影响核心零部件的情况下,放开车主的外修通道,显然是利大于弊。

再看后者,比亚迪此项福利直指“4年以上,15万左右合资品牌的车主”。正值新能源热潮,车主无论换车还是增购,都是比亚迪的目标客户。

之所以称为“狠招”,在于比亚迪借机宣传其低廉的保养成本。有车主算过一笔账:混动车型维保频率较低,4年4次的保养费用1940元,相比于同级车型,价格已相当便宜。据一位比亚迪“汉”车主透露,一年两次保养都在4S店,一次保养仅需370元,且有原厂质保,服务更放心。

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发现,比亚迪抢占市场份额已触及合资车企“基本盘”。而在当下的市场中,合资车的销量已是燃油车市场“最后的堡垒”。

如今,随着合资车企销量下滑,燃油车的增量进一步放缓,意味着修理厂的事故车业务即将进入存量竞争

03、特斯拉FSD、无人出租车来了,事故车业务越来越难做了?

特斯拉FSD“姗姗来迟”,但入华消息确定之后难掩轰动。

马斯克在7月24日召开的特斯拉财报电话会上提到,将在欧洲和中国申请监管批准以实施监督下的特斯拉FSD(Full-Self Driving,全自动驾驶系统),预计在2024年年底前获得批准。

而在6月,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始推动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系统)的落地试点,涉及10辆特斯拉汽车将在上海开展路测。从各路汽车媒体的分析来看,“基本可以替代人类基础驾驶”。

事实上,“智驾”早已成为各大车企的核心卖点。理想汽车在相关报告中指出,上半年安全事故率降低30%,帮助用户规避了36万起潜在事故,误触发率小于每30万公里1。让用户了解智驾,体验智驾,再到习惯使用智驾,正成为新势力品牌用户策略的重心。

此外,已经正式投入运营的萝卜快跑,也展现出自动驾驶的可靠性。根据官方信息,萝卜快跑推出的第六代无人车,百度Apollo为每辆无人车及乘客购买了价值500万元的保险,根据过去两年的数据,实际车辆出险率为人类司机的1/14

这都意味着“自动驾驶消灭事故车维修行业”的顾虑,正成为现实。要知道,事故车业务正是部分经销商集团重点布局,以谋求盈利增项的核心。

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的对立,让后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对事故车连锁的观望,既看到了“襁褓”,也看到了“凋零”。

成熟市场的事故车连锁也不容乐观,美国排名第一的Driven Brands,一季度的净利润为426万美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974万美元,缩水至1/6。资本市场的反馈更为直接,从去年7月份开始延续到现在,Driven Brands的股价市值跌幅超过50%,投资者信心重挫。

可以说,事故车业务似乎正按“智能化”的区分,走向两条不同路径。在代表着“前沿”的新势力阵营,智驾既是卖车时的功能亮点,也是售后维保时的议价筹码,在售后业务从成本重心向盈利重心转型的过程中,智驾无疑会成为重要的切入口。

写在最后

新势力来势汹汹,后市场似乎愈要在夹缝中求生。

但在车主视角,车子的质保期限依然是维保选择的分界线。据渠道人士透露,第一批脱保的40万辆特斯拉汽车,正流向后市场。而后市场新能源维修连锁也在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既与商用车队合作,又向终端车主输出价值,俨然是脱保车主们的“平替”希望。

可以说,新能源市场的博弈更为多元,稍有失误,便是黯然离场。上半年爆出的高合与合创的经营困境,更是展现出新势力“存亡战”的残酷;“退补”之后,诸品牌盈利模型的持续性尚待验证。

而车主选择的两极分化,更是让新势力品牌们无法“平庸”,销量即王道,售后即人心,两手都要抓,才能实现闭环,进而持续生长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