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微车CEO徐磊:在深圳无人公交面前,我们都输了

微车CEO徐磊:在深圳无人公交面前,我们都输了

2017/12/4 13:07:49 acqiche

1  

文章作者:微车CEO 徐磊

自动驾驶的趋势不可逆转

自动驾驶技术不是一门新技术,早在半个世纪前,民用航空就已经实现绝大多数场景下的自动驾驶了。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比如起飞降落、恶劣天气、故障等,飞行员才会介入人工驾驶。同样,高铁、地铁也一样几乎是全程自动驾驶。 那为什么汽车相关的地面交通在这两年才开始自动驾驶的发展呢? 核心有两点:第一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成本。从传感器,到处理系统,自动驾驶技术需要的软硬技术是有高额代价的。在民用汽车领域,过去这个成本是无法承担的。但随着这两年从芯片技术到雷达、计算能力等各方面技术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成本在成几何指数级的下降。 第二是信号系统。民用车辆所涉及的信号系统的复杂度要远远超过航空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民航繁荣于二战之后,所有国家因为采用的飞机系统非常接近,基本上就是美、欧、俄三个国家/组织的标准,因此快速形成国际标准化的航行信号系统,这是民航自动驾驶的基础。而轨道交通因为是各国行政行为,各国封闭开发,加上轨道为所有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界定了边界,因此也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时代。 但民用交通系统就完全不同了,除了信号灯都是红黄蓝以外,信号灯的形式、位置、高度都没有标准,其他地面指示系统更是千奇百怪。非标准化的信息系统是民用交通系统进入自动驾驶时代的最大障碍。单纯希望通过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来实现对于信号系统的兼容无疑是一件事倍功半的蠢事。

公交自动驾驶在现阶段不具备路测的条件

说回到深圳的无人驾驶公交。深圳公交具备路测条件了吗?如果从今天各路新闻发布出来的信息看,答案肯定是还远远达不到路测要求。 第一,实现的功能有限。从文字和视频的信息来看,除了直行和90度转弯外,连避让前方车辆都还没有完全自动实现。更别说对于信号灯、路面标志的判断等基本路测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二,车辆改装有碍安全。从一些图片可以看到,传感器和雷达的安装突出在车身之外,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法律估计都不会允许这样的改装,发生事故时对于第三方的伤害会大大加大。 第三,无人驾驶的实验,尤其是公开道路的实验完全不应该从公共交通开始。因为车上承载着更多的生命。 第四,无人驾驶上路的法律法规急需完善。什么样的车可以上路,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如何界定责任?没有规则之前,何必用生命来做实验。

如何正确看待自动驾驶

正如前文所说,自动驾驶的趋势不可逆转,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值得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甚至可以认为这是涉及国家战略的大事。 但是急功近利,甚至放卫星都是对这个产业的巨大伤害。再也不要回到亩产水稻万斤的那个荒唐年代了。 自动驾驶是车载系统和信号系统协同发展的过程,路测虽然可以在数据上做大量积累,但更有效的方式是通过上路采集数据,而非直接自动驾驶上路的方式来实现。更别说,用公共交通的方式来测试了。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种观点是在阻碍新事物的发展。” 那就让我们来想想,一种药物,如果不经过一系列严格,甚至苛刻的试验条件就推动人体试验,甚至临床试验,也许在某种情况下它可以救人的命。但是在更多情况下,会害死成千上万无辜的人。 更残酷的例子是,如果我们允许做活体人体试验,我们的基因技术、脑科学、神经科学,也许可以比现在领先一百倍,但是如果我们这么去做,又跟希特勒有什么差异呢? 有时候,我们可以让科技放慢一点脚步。 而更重要的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并不真正需要公交车路测这样的噱头来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测试有更多合适的场景,比如教练场、封闭园区等等。公交无人车的上路不代表技术先进,反而代表了思维的浮夸,和对产业的不负责任。

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眼球吗?

在今天的新闻里,从标题到文案,充斥着肾上腺素的内容。引起共鸣带来大量的转发是完全可以预见的。虽然它也确实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到无人驾驶,甚至产生民族和国家的自豪感。 但当我们的自豪感都是来自于标题党和煽情党时,我们的每一次点赞都在让更多的企业陷入营销纠结之中: “用浮夸的手段吸引眼球到底是企业必须做的?应该做的?还是坚决不能做的?” 就像过去一年,永远有人在问我,你们1.52亿的融资究竟有多少水分?无语。当说慌的人赢得更多眼球时,说实话的人还能坚持说实话多久呢? 每一个为浮夸点的赞,都在助力一个新的巴铁项目。 无人驾驶需要更多务实的关注和支持,汽车产业需要更多务实的关注和支持,诚实需要更多务实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为第三方转载内容,原作者为:微车CEO 徐磊     本文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C汽车任何立场。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