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周末荐文】二八定律:只有20%的人会一直进步,如何成为这20%?
2016/12/25 10:56:26 acqiche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有一项非常有趣的课题:大多数人的人际社交圈是如何形成的?
不管是在儿童时代、青春期还是成年后,几乎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人们选择朋友最基本的标准之一就是心理上和空间上的“亲近”。
回想一下你的校园时代,坐在陌生的教室里,你会和谁交朋友呢?
答案往往不是那些性格爱好和你相似的人,而是和你座位最近的人。
这个规律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回想下校园时代的好友,他们是不是你的同桌或室友?
本文由LinkedIn原创翻译,作者Benjamin P. Hardy。
亲密好友的平均水平
代表了你的水准社会经济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财务自由程度往往是由居住的国家决定的。
在某些国家,想要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有许多的机遇;但在另一些国家,社会阶级固化、经济发展不景气,从寒门向上攀登简直难于登天。
之所以提到这个研究,是想告诉大家环境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影响,的确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的。
大多数人都喜欢待在让自己感到舒服的环境里,所以会努力地去适应周遭的环境。
心理学家称这种心理为“外控”,这部分人相信外部的因素控制着人生的轨迹,他们被动地接受所有生活带给他们的一切,不习惯于主动影响自己的人生。
环境中的所有变量,最具有波动性也是最有趣的就是人。
雅虎的创始人TimSanders曾说过:“你的社交圈就是你的净值。”
美国杰出的商业哲学家,成功学之父Jim Rohn曾经提出著名的密友五次元理论:“与你亲密交往的5个朋友,你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们的平均值。”
这一理论的背后蕴藏的是最根本、最实用的成功学法则,帮助我们将无形的朋友关系转化为有形财富的关键一环。
初出茅庐的小朋友一开始找工作可能通过社交软件投简历,但渐渐地随着工作资历和人脉的积累,无一例外地你会发现身边的人找工作跳槽都依赖于亲友关系。
圈子也决定了你的机遇。
你对事物的标准
决定了你的人生如果你想要提升自我,获得成功,你需要多交往那些比你更优秀的人。
美国潜能激励大师AnthonyRobbins说过:你的人生就是你的承受底线或忍耐极限的反映。
许多人愿意忍受不和谐的伴侣关系,贫困的经济条件和他们所厌恶的工作——如果他们不能忍,这些东西也不会出现在他们的人生里。
优秀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持有更高的标准。
他们对你的要求比你对自己的要求更高,给你反馈的建议也会不自觉地迫使你提高对自己和生活的标准,帮助你重新思考,改变也随之而来。
最近,我在写一本书,正好得到了来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RyanHoliday的帮助,他曾经出过很多本书。
几次修改之后,我对自己的手稿还是相当满意了。
但是,每次我把修改好的发草稿给他,他总是能告诉我为什么要修改以及怎样修改,这些建议让我的手稿变得优秀了10倍,他帮助我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
现在回头来看我曾经自认为那么满意的作品,有点羞愧。我对于作品的要求比RyanHoliday低太多了。
这种体会也曾出现在与我读博士时与导师的交流中。
每次我将自认为满意的研究论文发给她,她都不太满意,总能指出其中的很多问题,让我重新整理思路并且研究得更深入些。
尽管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也正是我不断进步的原因。
这不仅适用于工作关系,也适用于亲密关系。
你的伴侣是否把你引领到了新高度?是否帮助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你是否也帮助到了对方?
如何认识优秀的人?
打造并且传递价值前几年在创投圈赚足了眼球的90后创业者马佳佳,经常在公开讲话中大肆强调社交。
她说在她一个月挣8000的时候就至少拿5000出去social,然后慢慢变得一个月挣八万。
这些都是为了撬动更大的筹码。靠social,她实现了财务自由。
马佳佳强调了社交的重要性,但也偏激化了社交的方式。
认识优秀的人当然不止靠大手笔花钱,那么到底如何认识优秀的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
当然交际中心和交际花是有区别的,前者常出现在白天,后者一般游走于深夜。
写在最后
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从19世纪英国人财富分布的大量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
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这一法则被称为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适用于人际交往圈子:20%的人会共同前进,60%的人被动地被周围的人同化,剩下的20%一直在退步。
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取决于你的标准,以及你周围人的标准。
如果你真的想变得更好,你必须与对你有更高标准的人待在一起,拥有一个更高的平台和视野,让你的圈子高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