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门店经营】工作几年,浅谈车间维修质量控制

【门店经营】工作几年,浅谈车间维修质量控制

2016/6/14 9:27:57 chenhaisheng

19 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较高的一次性修复率,而一次性修复率的高低与否又取决于车间对维修质量的管控。 车间对维修质量的管控可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结合本单位车间的具体情况,本人对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确立三级检验制度 检验制度是任何单位车间质量控制工作的方针和基础。一般分为:过程自检、完工检验、最终检验。其中,过程检验一般为当事人在维修过程中逐步逐项进行自检。也可在某一维修节点由同车维修的其他人员进行检验,形成互检效果。完工检验一般为班组长或大组长完成,主要针对组员的维修结果进行确认,进行初步也是极为关键的质量控制。最终检验一般设专人专岗,对整个车间的修后车辆进行最终的质量控制。 在三级检验制度当中,三道关口互为控制又互为依存。终检是事后而为,可视为被动检验。能够检验到的东西也极为有限,做的再好也只能说是亡羊补牢。而甚至有很多时候都是难以补牢。但此人须责任心强,处世灵活,工作态度严谨。从而给维修人员在心理上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促使其在工作中更加认真仔细,更加重视在工作中的过程检验。将返修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技术及细节方面把控 针对维修项目技术上的特点,维修人员的技术特点做重点检查。特别是维修后的细节处理,是维修人员很容易疏忽的地方,应予以特别关注。我一直认为,终检的最终作用在于督促维修人员养成良好的过程检验习惯。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还需要维修人员内在的较强责任心及外在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及奖惩措施来共同促成。 综上所述,车间的质量控制工作是由各部门及多方面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也唯有这样,我们的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交出令我们满意的答卷。 · 对车间培训工作的几点认识 培训工作是车间基础工作之一,建立健全一套车间培训系统对我们专营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培训,我们能够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规范员工的工作流程,提高员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整体的工作效率。本着以上几点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想法。 从培训目的来说,我们的培训归根结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这点来看,我们做的绝不单单是技术类的培训,还应包括工作流程,作业流程等等多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是一个间接的过程。首先需要让员工充分掌握培训的内容,员工在工作中运用掌握到的知识,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发挥出培训的效用。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培训效果的发挥,如培训内容的可用性,讲解人员的沟通能力,受训人员的对知识接受消化能力以及对自身所掌握知识的运用程度等等。这里面有几点是不可控的,下面就可控方面做详细分析。 1、培训前期:要让我们的员工清楚的了解我们为他们培训的目的,他们能在培训中得到什么,在培训中学到的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2、培训内容的选择:选择的培训内容应尽量贴近我们的日常工作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受训者学有所用,当他们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时,一方面我们在工作中看到了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让我们的受训者从中感受到了工作的成就感及学习的乐趣,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员工对培训,对学习,对工作的热情。我想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培训内容的选择要尽力激起受训者的兴趣,重视每一次培训的质量。其次,用清晰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受训者,再好的培训内容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人员来讲解也达不到我们培训的目的。 我认为不光是我们在工作中要理论结合实践,在讲解中更要努力贴近我们的工作,贴近我们的生活。 3、讲解人员首先要对所培训的内容有透彻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有关工作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的表达出自己所理解的培训内容,及自己对培训内容深度的认识。 有了以上做保障,应该可以吸引我们的员工积极的参与到培训工作中来。另外,我一直认为,培训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一个很主要的作用在于激起员工的学习兴趣,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员工进行技术技能的自学习。(我们的培训量也是有限的,员工和公司也不能指望通过课堂上的培训掌握所有的技术技能。)强制的培训并不一定能够让员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综上所述,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即要激起员工内在的学习兴趣,还有靠对培训结果的检核对员工施以一定的外在压力,促使其强制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这样我们的培训工作才能见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 本文为作者“龙在田”先生来稿,AC汽车获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也欢迎更多有实战经验的汽修同行来稿、或者在评论区留言,与同行分享您的门店经营经验和见解!来稿请投:yiyi@acqiche.com. 16 a4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