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都不好过!旺季不再旺,汽配商低价清库存;车企和4S裂痕加大,又一主机厂裁员丨11月看点
2023/12/6 9:30:28 老白 原创
接近年底,一整年都没能迎来旺季的后市场,感到更深的寒意。
根据F6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3汽车后市场维保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进厂新客数较2021年下降16%;超60%车主消费较2022年无增长,大环境消费降级趋势非常明显。
后市场则表现出更加突出的生存焦虑:轮胎企业有的忙着涨价,有的已破产或正陷入债务危机;
汽配经销商“去库存”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产品从1-3折打骨折处理;
而车险端的保险公司、4S集团、修理厂之间的矛盾并未缓解,8家头部险企签署自律公约禁止返佣,或将进一步激化矛盾。
再看传统车企和经销商,一汽丰田声称为了让经销商喘口气决定大规模减产,但经销商们并不领情,一封控诉一汽丰田“分配脱离现实、不顾经销商死活”的倡议书曝光,让各自背后的窘境被摊到阳光下。
新能源仍然是确定性的成长赛道,不过随着卖更多的车成为第一诉求,车企们换了个更具性价比的打法——“招募经销商”。显而易见,生存压力之下,降本增效已成为车企的核心目标。
01、独立售后的生存压力加剧
1、维保行业白皮书:后市场增长不及预期,且正在被新能源车重构
11月27日,F6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23汽车后市场维保行业白皮书》,透过几组数据了解当前后市场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从今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后市场没有迎来预期的回暖,在大环境承压之下,车主更加理性,消费需求降低带来了内卷、供需过剩等连锁反应,更是带来了一波彻骨的寒意。
一方面是今年整个后市场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没有达到2021年水平。
数据显示,2023年平均行驶里程回归1万公里以上,较2022年增长3%,但同比2021年下降4%;同时累计进厂台次同比2022年增长8%,但仍不及2021年同期水平;进厂客户数较2021年增长4%,但新客下降16%,60%车主消费较去年无增长,门店通过锁住老客维持客户基盘。
而在存量市场的争夺中,连锁化、规模化经营优势凸显。数据显示,2023年仅中大型连锁门店实现正增长,月均进厂台次超280。而单店盈利能力两极分化明显,未来售后渠道将进一步整合。
另一方面,后市场在经济下行中仍然表现出强大的韧性,不过也在被崛起的新能源车重构。
数据显示,乘用车保有量将突破3亿规模,预计到2023年维保行业产值达1.2万亿元,至2025年将持续保持10%以上增速,后市场仍然拥有庞大的刚性需求,前景可期。
其中,新能源汽车进厂台次占比近年来增长明显,从2020年的2%增长至2023年的5%。2023年新能源售后维保规模预计近400亿元,至2025年有望超800亿元。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独立售后企业拿到新能源授权机会及三电机会的难度越来越高,如何保持竞争力继续留在牌桌上将是其迫在眉睫需要面对的难题。
相关文章:《10组数据看懂2023中国汽车后市场:超6成车主消费没增长,带来极致内卷等连锁反应》
2、轮胎行业价格失控:又有超30家企业忙涨价
据不完全统计,11月有超30家轮胎企业开启涨价潮。从年初涨到现在,轮胎行业的涨价通知单一波接着一波,这背后是中小型轮胎经销商陷入经营困局:厂家看似涨价,实则是变相促销让经销商备库存;而在消费降级下,终端门店供大于求,导致经销商背上了越来越多的库存。
据《轮胎商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有26家轮胎经销商破产;32家轮胎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欠款总金额超过8700万元。
事实上,今年大小轮胎经销商的生存空间都在被挤压。
一是作为最适合被电商化的品类之一,轮胎品牌与“猫虎狗”为代表的大连锁深度绑定,如在双11大战前期,途虎宣布与米其林中国正式合作;京东养车与固特异达成社会化库存共享,加深在电商平台上的渗透率,双11期间,轮胎在电商平台上的价格已经卷到88元一条。
二是快准、康众、欧洲维修、甲乙丙丁等汽配连锁平台在轮胎业务上的布局,如快准车服抓住国产轮胎的替代机会,今年定下400万条销量的目标;康众成立金铁橡轻连锁,近期又成立轮胎贸易公司;欧洲维修也将轮胎业务独立运营。
轮胎经销商的出路在哪?正是因为利润空间被压缩,所以留给新模式的操作空间极度狭窄。在发展的大潮流下,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相关文章:《超25家破产、30家陷入债务危机,轮胎经销商被困在涨价和低价里》
3、汽配“去库存”需求强烈,汽配商1-3折甩库存
大环境消费降级明显,尤其10月份以后,整个渠道链条几乎都在喊“没生意”,渠道经销商去库存、去账期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急迫。
据AC汽车专栏作者无庸在文中表示,今年找到他帮忙处理尾货配件的朋友就超过八家,这些人要么某几个品类不做,要么完全退出配件行业,产品从1-3折打骨折处理。
一方面,市场生意不好反而进一步加剧价格向下内卷,利润被压缩到极致。另一方面,消费降级下,终端门店的进厂台次和利润双降的压力向上传导,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剧增。尤其在新能源冲击下,新能源4000个SKU对比燃油车3.8W个SKU,经销商压库存已经没有未来。
因此部分经销商向上寻求转型,比如在一些汽配联盟的支持下,开启F2b模式,即工厂直达门店;还有不少省级运营商开始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线上方式接触C端,直接定价到门店,把配件加服务卖给车主,然后再让原来线下分销商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并以配送服务费方式结算。
不难看出,这种“去中间化”的模式,实际上改变现有经销商传统的买卖关系变为服务关系,经销商正在主动寻求成为服务商。
相关文章:《“没钱赚不做了,1-3折甩库存”,30万汽配经销商大洗牌才真正开始?》
4、“车险”再出政策:八家财险公司签署车险自律公约
11月,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大地保险、阳光产险、太平财险8家头部险企签署《车险合规经营自律公约》,严控手续费恶性竞争再抬头。
据悉,这也是近年来首个头部险企的自律公约。而这8家险企占据车险市场近9成份额,《自律公约》对于行业来说影响甚大。
其中,在《自律公约》的增值服务方面,明确指出不得通过返还或赠送现金、预付卡、有价证券、保险产品、购物券、实物或采取积分折抵保费、积分兑换商品等方式,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这表明,以往车险市场中常见的费用乱象问题,比如返现、返卡、送积分等,都被明令禁止。
事实上,当前保险公司在车险经营上面临着增速放缓、赔付增加、费用上升的三重压力,尤其是新能源车的高赔付让保险公司们叫苦不迭。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车均保费同比下降,赔款同比增长近13%。而有意思的是,据行业人士透露,保险公司某省分公司赔付率降低了20-30%,原因竟然是没有做新能源车相关业务。
压力当前,围绕车险的一系列行动正有效展开。金融监管总局先后于6月和9月下发《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加强车险费用管理的通知》两个文件,此次《自律公约》很多内容也是基于上述两个文件的具体落实。
不过不难看出,保险公司通过签订自律公约抱团取暖,坚决打击返佣返现,实现降本增效;但是对于4S店和修理厂来说,却是保险公司的对车险业务利润空间的再次调整,根本矛盾并未得到缓解。
02、车企和经销商裂痕加大
5、一汽丰田减产,200多家经销商联合发布抗议倡议书
11月,一汽丰田致信经销商,强调一汽丰田为缓解经销商的库存和资金压力进行减产,在10月、11月份已大幅下调生产的前提下,11月至明年2月将继续下调产量。
巧合的是,与此同时,来自经销商联合向一汽丰田抗议的倡议书在网络疯传。倡议书中控诉一汽丰田年计分配脱离现实,不顾经销商死活,实属强盗行为,呼吁经销商抵制低价倾销的乱象,不向厂家人员送钱,捍卫自己的权益。
双方此举将矛盾摆在了台面上。不过合资车企显现颓势,旗下4S店受到的影响更大。
一方面一汽丰田为了冲击2023年的102万辆目标,在终端市场开展低价促销,优惠幅度高达3-5万元。根据行业专家桑之未提供的数据显示,一汽丰田9月品牌折扣率接近19%,品牌折扣较大,意味着经销商卖新车很难赚到钱;部分城市经营20多年的老店陷入亏损状态。
前不久,济南一家成立于2002年的一汽丰田4S店由于资金压力而停业。当地媒体报道称,该4S店目前已被法院查封,员工工资被拖欠,多名车主无法提车,因车辆合格证押在银行导致多名车主无法提车,经销商现在的处境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1-9月一汽丰田经销商库存2.7万辆,库存压力大叠加单车亏损近万元,200多家一汽丰田经销商不提车或暂时不提车。
可以看到,库存和亏损压力是一汽丰田经销商强烈不满的主要原因。但一汽丰田通过减产缓解经销商压力,并不能止住经销商“割肉”的亏损,一旦资金链崩溃,退网、关停、跑路是必然的结局。
相关文章:《单车亏损1万,200多家4S店不提车,经销商公开发函叫板主机厂》
6、继广汽丰田、现代补贴经销商后,本田开始裁员
继一汽丰田减产后,广汽丰田采取了不一样的做法,大手笔补贴经销商。
据报道,广汽丰田为达成全年目标,给出17.3亿元补贴经销商,包括年末红包7亿,四季度亏损补贴4亿和其他奖励;同期还有北京现代联动全国经销商,开启“年末冲量季,21亿厂家直补”活动。
然而面对厂家的决补贴,经销商反而陷入艰难抉择中,要不要跟进厂家任务。
原因不难理解:第四季度销量任务比较重,如果不跟进任务,意味着前9个月的亏损没有任何补偿;如果跟进任务,卖车不但亏损,还会让库存高企。
不过经销商可选择的余地也不大,因为不跟进厂家任务将没有足额返点;没有市场广宣的支持;再然后就是关闭售后备件的订货窗口和索赔资格……最终会面临被取消授权的惩罚。
AC汽车专栏作者车内韩车表示,“唯一能确定的一点就是,即使经销商拿足了返点,肯定也覆盖不了亏本销售带来的损失。
近日,广汽本田传出解雇约900名合同工人的新闻,裁员比例约为广汽本田员工(约1.3万名)的7%。
可以看到,合资品牌在燃油车市场的节节败退,即便大力补贴经销商,但后者无法形成有效盈利,双方的裂痕就依然存在,而留给经销商转型的时间不多了。
相关文章:《厂家17亿补贴冲量,但4S陷入两难:不跟会亏,跟进亏更多》
03、新能源车企顺应新趋势
7、蔚来、零跑、极氪、小鹏等拥抱经销商
在累计 107.9 亿元的亏损面前,蔚来似乎放下了直营的固执念头,蔚来及其子品牌“阿尔卑斯”在11月面向全国招募经销商,成为继零跑、极氪和小鹏之后又一个拥抱经销商的车企。
以蔚来的合作模式为例,售前端租赁经销商的销售展厅,销售团队仍由自己把控,售后服务进行授权。
对经销商来说,这种合作方式除了赚取固定的售后维修利润外,还可以选择收取场地租金,或者选择按单车销售提成,只是后者取决于车企销售团队的能力,大多数经销商倾向于选择前者。
而车企不仅减少了大规模建店成本,还可以保留直营模式的优点——管控经销商的服务及价格体系,这对其铺开销售网络、推进渠道下沉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力。
目前,小鹏在9月推出的“木星计划”,淘汰效率低下的直营店,并在两个月内完成了100多家新销售店的招商工作,在9月末的实体销售网络拥有395间门店,还计划新开超100家新经销商门店,交付目标超6万台。
今年8月,极氪也启动经销商招募计划,重点在一、二线城市展开布局。此前,就有媒体曾报道,极氪计划在不改变直营模式前提下,一面大幅缩减直营门店的新增数量,另一面大规模招募经销商来扩充销售网络。
而零跑一直以来采用“经销商为主+直营为辅”的模式,其中,经销商渠道贡献了约90%的销量。零跑计划在2023年将销售网络提升至800家,相比2022年增长37%。而对比2019年的49家,足以看出经销商模式的优势。
特别是在11月份,零跑与Stellantis完成战略合作交割,新资金的引入将更有助于其市场开拓。
相关文章:《蔚来、小鹏和极氪招募4S,3万家经销商找到“新活法”?》
8、比亚迪获得经营车险的资质,17家车企涌入保险圈
11月8日,比亚迪财险业务范围新增了“机动车保险,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这意味着,比亚迪在收购易安财险之后,终于获得了经营车险的资质。
除比亚迪正式拿到入场券,蔚来、理想、小鹏等17家车企也已扎堆涌入保险圈,试图以车险为服务抓手,重塑主机厂与用户的关系,从而构建汽车生态圈。
而新能源下场拥有比保险公司更直接的优势:
一是新能源车企基于大数据优势,可以利用车主的驾驶行为数据来做风险筛选和差异化定价。
二是在维修方面,比亚迪、特斯拉、蔚小理等车企有稳定可强管控的售后服务网络,保障了理赔效率和客户体验。
三是新能源车生态圈的打造,保险是不可或缺的服务入口。因为车企逐步从赚取产品利润转移到赚取衍生服务利润为主。
不过对新能源车企来说,优势与困难并存。
一方面,新能源车可以把控前端销售和后端服务,打造购车、养护、维修、出险及理赔等全流程服务,冲击传统车险链条,倒逼保险公司针对新能源车特点开发新的业务模式。
但另一方面,车险行业存在壁垒,其承保、定价、理赔以及背后的数据管理、筛选、清洗等,需要搭建系统的配套能力,尤其是新兴的新能源车险市场尚未成熟,车企想要取得成绩还需要时间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