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死不起”的4S店
2023/10/10 9:11:08 车内韩车 原创
2018年是中国汽车销量的分水岭,从一路高歌猛进,开始掉头向下,投资4S店的收益也从“躺赚”开始向亏损的深渊不停地滑去。
在2022年,汽车4S店行业的总体亏损面已经近半,赚钱的不到三成。俗话说: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亏本的生意无人做!4S店现在摆明了不是挣钱的买卖了,还要这么艰难地活着是为什么呢?
原因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因为“死不起”。
01、资金压力是不可承受之重
投建一家4S店,投资资金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硬体建设。
一个标准的4S店占地约660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占地2200-2500平方米,建设成本大约3000-4000元一个平方,也就是整个硬体建设完毕要660-1000万元。
强势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雷萨等,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更大,建设费用还要远远超出。建设周期一般在半年以上。当然,肯花钱同时,现场协调水平高(还是多花钱)的,4个月内建成,也不是没有先例。
然后是流动资金,以一个平均采购价15万元,月销100台,库存深度1.5的店来估算,如果全部是自有资金,需要2000万左右周转,显然这是购销两旺的理想状态下对流动资金的要求。
到这时,一辆车还没有开始卖,就需要用掉近3000万的资金了。而且,这还是普通合资或头部国产品牌的档次,强势品牌需要的资金会更多。
当然,考虑到资金压力,主机厂会贴心的与4S店以及银行之间签订三方协议,用承兑汇票予以解决。承兑汇票简单理解就是承诺在协商好的期限(90-150天不等,多数为90天)内,兑现支付的汇票,一般由厂家支付利息,就是所谓的贴息。
操作过程就是4S店向三方协议银行发出使用承兑汇票,向主机厂汇款1000万;主机厂收到汇票后,给4S店发运价值1000万的车。但是这时候,实际上这三方之间并没有真实的资金往来,银行也没有从4S店账户中划扣一分钱。
然后,在承兑期限内,4S店将这1000万买回的车进行销售,将售车所得不断存进账户,凑足1000万,由银行划扣并打入主机厂账户,再进入下一循环。
使用承兑汇票,4S店只需要提交保证金就好。至于保证金比例,从10%到100%(相当于不接受承兑汇票)不等,就看具体品牌具体要求了。当然,银行为了降低自身风险,会暂扣(也就是4S店向银行抵押)车辆合格证。
这看似贴心的金融政策,却如同会让人上瘾的毒药,反复骗着经销商,再加上就算经销商投入了上千万的资金,主机厂跟经销商签订的授权书,是一年一签的!这两项加在一起,最终成为压得经销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不可承受之重。
02、压库模式是“致命一击”
前述的4S店理想的经营状态,从某德系品牌主机厂苏WM先生首创的压库模式开启后,就被打破了;并且因为对主机厂低成本地提升批售量的效果过于明显,被全国的主机厂作为先进经验迅速推广采用。
压库模式,就是商品车不再是经销商提报购买多少就是多少了,而是主机厂定下任务,要求经销商购买多少经销商就必须购买多少。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比如,4S店正常情况下月销100台,承兑额度也是100台车的资金量,这时资金周转和利润情况都比较正常。
但是压库模式后,厂家任务这时订到130台,每月多的这30台,累积2个月,到了第三个月,库存就成了60台,再加上当月的130台任务,按照原来的销售进度,就会有90台车卖不掉而成为库存车。
由于每家4S店的承兑是有额度和期限的,这时候,这90台车基本就把承兑的政策用尽了。无论超过额度还是期限,再从主机厂购车,就需要用现金或贷款了,而贷款利息至少是车辆销售毛利率的一倍以上。
用贷款做流动资金购车再销售,基本是铁定亏损。为了维持资金链,经销商必须加大每月的销售量,也就是业内所谓的跟任务;而为了增加销量,无论是扩大广宣还是赠送礼包直至降价,都是增加成本、减少利润的举措。
当然,也可以跟主机厂和银行协商增加承兑的额度。但增加的额度,除了用于购买商品车,不能有别的用途,这种方式基本就是饮鸩止渴,而延长期限基本不可能。
但是,就算经销商饮下了鸩,拿到了130台的承兑额度,通过增加营销费用,提升了销量,下个季度的任务可能就变成了每月150台!
当销售回笼的资金,来不及填补库存车不断增加对资金占用的时候;也就是在承兑期限内,用承兑买回的车还没有卖出去的时候,4S
就只能自筹资金把承兑的车款先垫上,这时的商品车也就相当于用现金采购的,成为“现金车”,以便赎回被银行暂扣的车辆合格证,简称“赎证”,避免影响销售。
即使在销量屡创新高的2018年以前,压库的速度依然不断把销量增长的速度越甩越远。
当然,为了鼓励经销商紧跟主机厂的任务,对于完成任务的经销商,主机厂会以返点形式给经销商适当的奖励。至于返多少、什么时候返、还有什么附加条件,都是飘忽不定没有一定之规的,全由主机厂说了算。
唯一能确定的一点,就是即使经销商拿足了返点,肯定也覆盖不了亏本销售带来的损失。
03、跟不跟厂家任务,不是选择题
到了这个时候,你如果是经销商,面对主机厂的任务,你跟不跟?
如果跟,一旦经销商的资金出现短缺,为了追任务,降低利润、平进平出、亏本销售也就成为常态,对于企业,这是慢性失血的开始。
当自筹资金填不满承兑到期的窟窿时,就会出现消费者就算付了全款,提车时也拿不到合格证的事情。再往后拖,其实也只剩跟不上任务这一条路了。
有个4S店的店总曾经开玩笑地说:“到这个时候,能做的事情就是买一个好点的香炉,点上几只檀香,每天晨昏祈祷,主机厂赶紧出爆款,同城其他店全部死翘翘!”
而为了平衡跟任务导致的亏损,诸如升级包、出库费、金融手续费、上牌服务费等等所谓的延伸服务业务,也就应运而生,而且居然成为整车销售的主要利润来源,搞笑吧?
更搞笑的是,主机厂居然对经销商亏本销售不闻不问,却把手伸向了这些延伸服务,搞出厂家金融、精品任务、厂家延保等等强制“产品”,给每个经销商下任务,每月必须完成规定的金额,否则,扣整车销售的返利!
吊诡的是,很多时候,在消费者眼里公正无私、坚决捍卫车主权益的主机厂,也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始作俑者和背后推手。
如果不跟,首先就是没有返点,至少是没有足额返点;然后是没有市场广宣的支持;再然后就是关闭售后备件的订货窗口和索赔资格……至此,经销商在这个品牌经销体系里,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如果到这时候,还不能筹款提车,经销商就会面临被取消授权的惩罚。前文已经说过,主机厂和经销商的授权书,是一年一签的。就算主机厂什么都不做,不跟经销商续签品牌授权书,就已经是正式取消授权了。
取消授权后,经销商的结局无非3个:
1.改换门庭,做其它品牌的经销商,开启下一轮的重蹈覆辙。
2.被其他投资人收购,最后估计能剩一点利润,不至于N年经营下来落个血本无归。
3.硬闭店,这个损失是最惨重的,硬体建设、库存备件、库存商品车,这近3000多万的投入,能折现收回来的,能有1000万就烧高香了!
而且主机厂未兑现的返利和售后索赔款能不能要回来很难说!这期间,至少财务人员、索赔员、库管员、部门经理等人,还需要他们帮4S店跟主机厂配合一下核查工作。租地的违约金、员工善后、税费的补缴、银行的罚息等等,无尽的纯支出,还在等着4S店支付!
虽然不支持,但是能理解,为什么很多4S店的投资人选择了跑路,因为等着TA的,可能不是血本无归,而是无底深渊。
行文至此,总有些莫名的愤懑和困惑。您觉得4S店这个行业,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
作者简介:车内韩车,70后汽车4S店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致力于汽车行业多业态发展的趋势研判和运营管理咨询,为您揭示汽车行业内不一样内涵的汽车人。微信号:qq289939209
本文系投稿,观点不代表AC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