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2021汽车后“暗战”不断,行业洗牌的前夜?

2021汽车后“暗战”不断,行业洗牌的前夜?

2021/11/1 10:35:03 张杰 原创

2021汽车后市场表面看似和谐,实则暗战不断,或引行业深度洗牌。

行业洗牌

如果一定对今年做一个总结,可以用“战”来表示。过去大家在行业发声,不管心里咋骂对方一百遍,至少表面的和谐还是会表露出来。

“后市场那么大,大家份额还很小,各自跑自己那块市场就足够”。这算是后市场最彻头彻尾的违心话了。真正的暗战其实早已开始。

01、“修配融合”战

在新康众的带头下,一众供应链企业举起了“修配融合”的大旗。

新康众开启了“天猫养车”

美孚机油启动了孚创以及“金美孚一号车养护”

三头六臂启动了“车小养”

快准车服启动了“京猫车盟”

优配车联启动了“欧洲维修”

另外,一众机油、轮胎厂家也纷纷开启了各自的终端连锁路。

从某种意义,这场战役是不得不打的。背后原因至少有3个:

1、别的供应链在做,如果我不做,将来好的店面都成他的了,我还咋活?

2、供应链业务数据增长达不到预期了,资本故事讲不下去,得换一个。渠道往上走做品类运营生意在后市场这个领域太小,只剩往下走通过店面锁定供应链采购这个故事容易讲。当然还有学途虎的做C端流量模式,这模式有个特点,太费钱!

3、供应链业务数据不只表现在销售额,还有订单密度、店面渗透率等指标上。很多指标指向一个结论,靠目前的供应链能力产生竞争力太难了。

以我的观察,供应链平台开始做终端连锁,大多并不是战略的升级手段。而是在发展和竞争压力下被动的调整。

这里面有一批是真的要干,也在干;

还有一批是看到别人要干,跟着干;

第三批是喊着要干,但没真的干。

至于最终这是谁的天堂和谁的坑,我认为坑占大多数。

02、平台企业融资生死战和IPO第一股抢夺战

进入2021年,后市场的融资明显凉了下来。

真正资本入资的可见报道的就是新康众2亿美金D轮,和拆车件赛道的两家企业。其余有拿到资金没有公开报道的大多都是老股东救命钱,或者是产业内(比如汽配厂家)等产业资本的投资。

另一面,是很多企业面临生死难关,尤其是靠持续资本输血的企业。很多公开融资都停在了2年前,掐指一算,手里剩下的余粮不多了。

艰难的活着还是果断的死掉,是最大的问题。可见的信息是一个个公司或低调,或想低调但是没办法低调的关停并转。

前两年很多火力开满的企业,看看兜里的余粮也开始转向减亏和保命。平台梦把一个个配件、连锁大佬拉下水。

后市场第一股的争夺战也在进行。不过这扑朔迷离的中美关系和中概股加重了这个悬念。

在前两年还有对科创板动过心思的,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放弃了。目前走到D轮的大部分后市场企业基本都是VIE结构。

拆VIE架构是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不是一般公司能承受的;而且大部分公司选择VIE架构基本就确定了其上市地点,不会轻易更改。

先说下**众,最大股东已经变为*里之后,延续后者一贯做法,喜欢自己玩。为了拿到一个比较好的估值,仅原来的供应链业务肯定不够,所以其核心点在于拼命扩展其终端修理连锁项目*猫养车,实现修配融合概念。在*猫养车上,肯定是对标“劲敌”*虎。鉴于这个目标,我认为其上市节点应该在1-2年后是比较合理的节点。

再说一下*虎,其靠线下连锁翻身,目前面临的挑战是门店能否继续保持快速扩张。主要是高昂的流量成本和线上用户量的天花板,最佳选择是比**众更快上市。

03、人才战

上周AC发文对比过新康众和途虎在人才招聘上的对比。写的很详细,我就不重复了。

这里我只谈谈关于新能源的事情,从碳中和大背景下,新能源已经是确定性的灰犀牛事件。燃油车后市场10-20年的存量空间似乎已经被资本抛弃。

但新能源又似乎是玻璃上的苍蝇,前景是光明的,眼前规模太小的障碍是无法逾越的。

新能源不但给新车产业链一次推倒重来的机会,也给后市场一次推倒重来的机会。

所以,当大家在讨论如何转型新能源的时候,笔者一个对行业悲观的观点是,新能源的后市场基本不是现在这些后市场玩家的机会。一如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数字机王者诺基亚败给了苹果,胶卷第一的柯达输在了数码相机。

两家不差钱的头部企业分别给出了这样的招聘岗位:

途虎养车:新能源维修工程师等

天猫养车:资深新能源项目专家等

我想表达的是,格局似乎低了。或者是招聘信息并不能显示他们在新能源上的全部。如果要完成新能源二次曲线的勾画,非成立独立的创业小分队不行。毕竟,圈养的动物成不了狼。

最后,我一直反对后市场所谓互联网三巨头的说法,可能大家三国演义看多了,什么都爱往故事上靠。无数历史告诉我们,故事就是故事,现实就是现实。目前互联网支持下的后市场“头部”企业,可能只有猫和虎。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