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庞大只是冰山一角 汽车新零售窥伺谋变
2019/3/4 16:24:18 ac汽车 原创
作者 | 牛小咖
出处 | 遇见汽车
投稿请加微信:17301794939
最近,一个消息引起了汽车行业内不小的震动。2月20日,面对业绩预亏的问询,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庞大集团回复上交所,2018年预计营收430亿元,同比减少274亿元,而净利润预计亏损60亿-65亿元。
如此巨大的亏损和营收下降幅度,被媒体形容为“大溃败”。庞大集团给出的原因是,资金紧张导致销售采购相应金额不足,致使全年销量严重下挫。
真的是这样吗?
大溃败的背后
因为缺钱所以导致销量下滑,进而带来营收和利润下挫,这样的答案显然过于简单和表面。
数据显示,目前经销商全行业仅有3成盈利,其余多为亏损或持平,庞大集团的内忧外患是整个汽车行业在流通领域承压的缩影。以经销商4S店为销售主体的机制正在走向衰败,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消费场景,4S店的困境也已经成行业共识。
传统经销商集团之所以赚不到钱,最核心的问题是三个,第一成本太高了,第二库存太重了,第三距离消费者太远了。
以成本为例,庞大集团2017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704.85亿元,但营业成本竟然高达639.70亿元,净利润只有2个多亿。
2018年,庞大经销商在车市遇冷的背景下,这种高成本、高库存和重资产让业绩雪上加霜,成为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的罪魁祸首。
4S店的“危局”
4S店作为一种特许经营模式被引入中国很多年,曾经对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和汽车消费起到推动作用,以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销售汽车这个奢侈品。
如今,当汽车成为大众化消费品,当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商品的连接,4S店高运营成本、高负债、重资产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既无法获得合理利润,又无法提供优质服务。
在4S店内部,一方面汽车市场高增长红利期形成惰性,缺乏改变的动力,另一方面高投入带来的资金紧张,缺乏改变的能力,再加上外部互联网服务生态、二手车平台、汽车金融平台、零部件供应平台的冲击,加剧了4S店的危局。
无法改变、无力改变,建店、采购和库存等老问题愈加严峻。比如4S习惯于建大店,每个店几千平米,看上去豪华气派,但坪效极低,如果没有足够的销售和返点,根本没法覆盖成本。
再比如,这样的大店主要建在郊区,离消费者很远,离日常的养护、维修和消费场景很远。对于用户来说,体验自然也要大打折扣。
传统4S店体系的落后是全链条的,从看车、试驾、买车到养护、维修,重投资、重决策,带来的是高成本和差体验,甚至只能靠高价维修生存,最终损害主机厂和消费者的利益。
一个旧时代过去,必然有一个新时代来临。这两年,在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新零售模式迅速崛起,从便利店新零售,到咖啡新零售,每一个行业的零售模式都在围绕人、货、场被重构,汽车新零售的时代也在来临。
从重到轻的实践
在汽车行业,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场景化交易正在改变汽车流通的格局。这其中包括四股势力。
一是传统汽车厂商,比如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都做过很多尝试,希望借助互联网打开新的销售渠道,创造新的销售模式,但原有的4S店体系如何处理是个难题,内外部都面临很多障碍,由于历史包袱比较重,要全方位做改造比较难。
二是天猫汽车、京东等纯电商为主的汽车新零售,主要是把汽车放到互联网上销售。而对于汽车这种大件资产购买而言,消费者仍然要回到线下看车、试驾体验,最终提车也要回到线下,纯电商模式缺乏线下配套措施。最终只是为汽车销售起到了引流、增流的作用,部分汽车电商平台最终转型为“车辆销售线索供应商”。
第三种则是特斯拉为代表的直营模式,声量比较大,会在核心商圈建设高大上的直营店,消费者看车、体验、签约等都在店内解决。这种模式目前依然弱小,成本依然很高,短时间内无法做到规模化经营,仍处在积蓄力量的前夜。
第四种则是汽车新零售平台,例如宝沃-神州这种模式,重新定义经销商、主机厂和消费者的关系。核心有两点,第一是轻,用小店代替大店,不压货,降低经销商运营成本;第二是多场景、高密度,线下店集中在城区,贴近用户。但可以预见的是,推行之中也必然会受到传统4S店的狙击。
传统汽车4S店暮气沉沉,但余威力仍盛;新零售模式朝气蓬勃,但体弱力轻。汽车寒冬的新常态下,是汽车4S店熬过寒冬,还是新零售冲出雾霾,答案只能交给时间了。
本文转载自遇见汽车,文章观点不代表AC汽车立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