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上海建厂 特斯拉盼借中国脱困?

上海建厂 特斯拉盼借中国脱困?

2018/6/7 10:33:21 acqiche

1 在来华建厂的消息持续喧嚣一年后,特斯拉终于为这一传闻画上了句号。6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得到特斯拉内部人士的确认,特斯拉将在中国上海建设美国以外首个工厂的消息属实。由此,中国工厂将成为特斯拉在海外的首个工厂。业内人士表示,成功入华设厂将有助于特斯拉摆脱目前的产能和财务危机,但新厂的建设问题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果特斯拉的动作不够快,能否挺到投产仍前景不明。

首次海外建厂

6月6日,在特斯拉全球股东大会上,特斯拉全球销售主管任宇翔披露了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建设美国以外首个工厂的计划。任宇翔承诺,特斯拉不久将披露有关中国合作伙伴和新工厂的更多细节。特斯拉CEO艾隆·马斯克也在大会上表示,与特斯拉在美国的工厂不同,新的“Dreadnought(无畏战舰)”工厂将同时生产电池和组装车辆。 对于新工厂的投产时间和产能,会上并没有透露。不过,马斯克在2017年底就曾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的工厂计划2020年投产,每年生产数十万辆汽车。 随后,在特斯拉2017年第三财季报告会上,马斯克又表示,“虽然中国工厂先期会生产Model S和Model X两款车型,但是未来将以生产Model 3轿车和入门级Model Y跨界SUV车型为主”。 近一年来,关于特斯拉即将在中国建厂的消息一直不断出现。2017年6月,多家媒体报道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在华建厂协议;10月23日,特斯拉(中国)相关负责人称,正在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建设工厂的可能,到了年底,特斯拉在中国的国产计划会更加清晰;今年5月10日,中国工商部门的信息显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 资深汽车专家贾新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特斯拉在华实现独资建厂,可以绕开关税,进一步降低价格,如果Model 3快一些投产,在国内市场上会很有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组装车辆,本次特斯拉计划建设的新工厂还将生产电池。业内人士表示,Model 3的产能瓶颈就是电池不足导致的,Model 3的部分电池需要人员手工装配,Model 3的生产目标也被多次跳票,而新电池生产工厂有助于特斯拉电池产能大幅提升。

借中国市场脱困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超过了142万辆,累计销售突破了340万辆。国内新能源汽车总销售量77.7万辆,累计销量达到180万辆,在全球累计销量中超过50%。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市场对特斯拉有着巨大诱惑,目前中国已是特斯拉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2017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额为20.27亿美元,较2016年增幅超过90%,占到当年全部销售额的近20%。 另一方面,特斯拉近期不断在产能问题上陷入麻烦。2018年5月底,特斯拉将自己的佛利蒙工厂停产了6天,用以改造新款Model 3的生产线。在此之前,特斯拉相关负责人就透露称,为了更好地解决Model 3的产能问题,工厂二季度总共将临时停产10天,并称从长远来看这是至关重要的。2月,特斯拉Model 3出于同样的原因曾于20日-24日期间停产。 目前,特斯拉只有一家汽车工厂,位于加州佛利蒙。特斯拉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2018年该厂要实现产能50万辆,但在一季度,该厂产能还不到3.5万辆。此外,特斯拉还在内华达州拥有一家超级电池工厂。马斯克表示,这两个工厂产能都很满,无法额外增加产量。 因产能不足,供货跟不上,特斯拉已经遭遇了大规模的退订潮。据了解,近期美国23%的Model 3订单已被取消,上个季度,特斯拉仅交付了8180辆Model 3。 为了摆脱困境,马斯克曾多次公开表达过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强烈兴趣,并表示,如果能够在本地生产,免去关税和降低运输成本,可以让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的售价下降1/3。 业内人士指出,此前特斯拉的中国建厂计划迟迟不得推进与合资股比以及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限制有重要关系,特斯拉希望在中国独资设厂,但是这一目标很难在既有的政策条件下实现。 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家汽车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提升,各类新政的出台不断加速着特斯拉国产落地的进程。2017年9月,在回应外资新能源车企在自贸区设立独资企业的问题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政府将持续推进这个领域的对外开放;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2018年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5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又联合下发通知,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将从17%降低至16%。 全国乘用汽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将省去关税的支出。除了取消关税以外,作为新能源车企的特斯拉在政策上也会获得补贴,比如牌照、新能源积分等。而且,只有国产化,特斯拉才能降低自己的成本,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门槛。

能否撑到投产日

在6月6日确认将在华建厂的消息传出后,特斯拉板块早盘快速走高,保隆科技(44.410, 2.11, 4.99%)大涨7%,上海临港(22.620, 0.59, 2.68%)涨4%,天汽模(5.410, 0.08, 1.50%)、旭升股份(35.090, 1.07, 3.15%)、三花智控(17.900, 0.63, 3.65%)均纷纷跟涨。 虽然市场对此事给出了积极的反应,但特斯拉的财务状况却异常糟糕。5月3日,特斯拉发布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汽车一季度净亏损7.8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净亏损3.97亿美元相比扩大90%,创下历史亏损最大纪录,这也意味着公司一季度平均每天亏损872万美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7.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3.3亿美元相比有所扩大。 与此同时,危机下的特斯拉已经开始受到资本大鳄的觊觎。今年5月,有消息传出,苹果已完成对特斯拉收购的调查。苹果市值接近1万亿美元,特斯拉目前的市值约为512亿美元,而且苹果拥有大约2851亿美元的现金。美国媒体TheStreet预测,苹果在2018年极有可能收购特斯拉,马斯克或接受买断。 与被收购相比,特斯拉的产能危机同样急迫。根据特斯拉官方给出的一季度末Model 3单周产量2020辆的数字,特斯拉未实现此前设定的每周2500辆产量目标,特斯拉Model 3产能瓶颈始终未能突破。 贾新光表示,Model 3车型的产能不足与特斯拉业绩亏损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车型交付时间的延迟将对特斯拉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事实上,Model 3的产能问题已成为特斯拉能否活下去的关键。但Model 3的量产之所以如此困难,背后最关键的原因是电池的生产量不足。为了提高Model 3的产能,特斯拉此次在华建设的工厂将同时生产电池和组装车辆。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留给特斯拉的时间不多了,在华工厂的投产时间将成为决定特斯拉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 对此,贾新光表示,如果特斯拉仅是要在中国建设一个总装厂,那么在已经完成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最短需要18个月,2020年以前就有可能投产。但特斯拉是要在中国建设整个产业链,包括电池工厂,这会比较麻烦,很难快速投产。 目前,严峻的财务风险、收购危机、研发人员不断流失以及Model 3产能瓶颈等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特斯拉的生存,不少投资机构均下调了对特斯拉股票的评级,关于特斯拉破产的传闻也不绝于耳。很多人甚至质疑,哪怕特斯拉在华建厂落定,它也仍然无法走出困局。 注:本文为第三方(北京商报)转载内容,文章作者:蓝朝晖,濮振宇, 本文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C汽车任何立 在来华建厂的消息持续喧嚣一年后,特斯拉终于为这一传闻画上了句号。6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得到特斯拉内部人士的确认,特斯拉将在中国上海建设美国以外首个工厂的消息属实。由此,中国工厂将成为特斯拉在海外的首个工厂。业内人士表示,成功入华设厂将有助于特斯拉摆脱目前的产能和财务危机,但新厂的建设问题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如果特斯拉的动作不够快,能否挺到投产仍前景不明。

首次海外建厂

6月6日,在特斯拉全球股东大会上,特斯拉全球销售主管任宇翔披露了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建设美国以外首个工厂的计划。任宇翔承诺,特斯拉不久将披露有关中国合作伙伴和新工厂的更多细节。特斯拉CEO艾隆·马斯克也在大会上表示,与特斯拉在美国的工厂不同,新的“Dreadnought(无畏战舰)”工厂将同时生产电池和组装车辆。 对于新工厂的投产时间和产能,会上并没有透露。不过,马斯克在2017年底就曾表示,特斯拉在中国的工厂计划2020年投产,每年生产数十万辆汽车。 随后,在特斯拉2017年第三财季报告会上,马斯克又表示,“虽然中国工厂先期会生产Model S和Model X两款车型,但是未来将以生产Model 3轿车和入门级Model Y跨界SUV车型为主”。 近一年来,关于特斯拉即将在中国建厂的消息一直不断出现。2017年6月,多家媒体报道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在华建厂协议;10月23日,特斯拉(中国)相关负责人称,正在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建设工厂的可能,到了年底,特斯拉在中国的国产计划会更加清晰;今年5月10日,中国工商部门的信息显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 资深汽车专家贾新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特斯拉在华实现独资建厂,可以绕开关税,进一步降低价格,如果Model 3快一些投产,在国内市场上会很有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组装车辆,本次特斯拉计划建设的新工厂还将生产电池。业内人士表示,Model 3的产能瓶颈就是电池不足导致的,Model 3的部分电池需要人员手工装配,Model 3的生产目标也被多次跳票,而新电池生产工厂有助于特斯拉电池产能大幅提升。

借中国市场脱困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超过了142万辆,累计销售突破了340万辆。国内新能源汽车总销售量77.7万辆,累计销量达到180万辆,在全球累计销量中超过50%。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市场对特斯拉有着巨大诱惑,目前中国已是特斯拉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2017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售额为20.27亿美元,较2016年增幅超过90%,占到当年全部销售额的近20%。 另一方面,特斯拉近期不断在产能问题上陷入麻烦。2018年5月底,特斯拉将自己的佛利蒙工厂停产了6天,用以改造新款Model 3的生产线。在此之前,特斯拉相关负责人就透露称,为了更好地解决Model 3的产能问题,工厂二季度总共将临时停产10天,并称从长远来看这是至关重要的。2月,特斯拉Model 3出于同样的原因曾于20日-24日期间停产。 目前,特斯拉只有一家汽车工厂,位于加州佛利蒙。特斯拉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2018年该厂要实现产能50万辆,但在一季度,该厂产能还不到3.5万辆。此外,特斯拉还在内华达州拥有一家超级电池工厂。马斯克表示,这两个工厂产能都很满,无法额外增加产量。 因产能不足,供货跟不上,特斯拉已经遭遇了大规模的退订潮。据了解,近期美国23%的Model 3订单已被取消,上个季度,特斯拉仅交付了8180辆Model 3。 为了摆脱困境,马斯克曾多次公开表达过在中国投资建厂的强烈兴趣,并表示,如果能够在本地生产,免去关税和降低运输成本,可以让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的售价下降1/3。 业内人士指出,此前特斯拉的中国建厂计划迟迟不得推进与合资股比以及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限制有重要关系,特斯拉希望在中国独资设厂,但是这一目标很难在既有的政策条件下实现。 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家汽车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提升,各类新政的出台不断加速着特斯拉国产落地的进程。2017年9月,在回应外资新能源车企在自贸区设立独资企业的问题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政府将持续推进这个领域的对外开放;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2018年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5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又联合下发通知,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将从17%降低至16%。 全国乘用汽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将省去关税的支出。除了取消关税以外,作为新能源车企的特斯拉在政策上也会获得补贴,比如牌照、新能源积分等。而且,只有国产化,特斯拉才能降低自己的成本,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门槛。

能否撑到投产日

在6月6日确认将在华建厂的消息传出后,特斯拉板块早盘快速走高,保隆科技(44.410, 2.11, 4.99%)大涨7%,上海临港(22.620, 0.59, 2.68%)涨4%,天汽模(5.410, 0.08, 1.50%)、旭升股份(35.090, 1.07, 3.15%)、三花智控(17.900, 0.63, 3.65%)均纷纷跟涨。 虽然市场对此事给出了积极的反应,但特斯拉的财务状况却异常糟糕。5月3日,特斯拉发布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汽车一季度净亏损7.8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净亏损3.97亿美元相比扩大90%,创下历史亏损最大纪录,这也意味着公司一季度平均每天亏损872万美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7.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3.3亿美元相比有所扩大。 与此同时,危机下的特斯拉已经开始受到资本大鳄的觊觎。今年5月,有消息传出,苹果已完成对特斯拉收购的调查。苹果市值接近1万亿美元,特斯拉目前的市值约为512亿美元,而且苹果拥有大约2851亿美元的现金。美国媒体TheStreet预测,苹果在2018年极有可能收购特斯拉,马斯克或接受买断。 与被收购相比,特斯拉的产能危机同样急迫。根据特斯拉官方给出的一季度末Model 3单周产量2020辆的数字,特斯拉未实现此前设定的每周2500辆产量目标,特斯拉Model 3产能瓶颈始终未能突破。 贾新光表示,Model 3车型的产能不足与特斯拉业绩亏损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车型交付时间的延迟将对特斯拉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事实上,Model 3的产能问题已成为特斯拉能否活下去的关键。但Model 3的量产之所以如此困难,背后最关键的原因是电池的生产量不足。为了提高Model 3的产能,特斯拉此次在华建设的工厂将同时生产电池和组装车辆。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留给特斯拉的时间不多了,在华工厂的投产时间将成为决定特斯拉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 对此,贾新光表示,如果特斯拉仅是要在中国建设一个总装厂,那么在已经完成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最短需要18个月,2020年以前就有可能投产。但特斯拉是要在中国建设整个产业链,包括电池工厂,这会比较麻烦,很难快速投产。 目前,严峻的财务风险、收购危机、研发人员不断流失以及Model 3产能瓶颈等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特斯拉的生存,不少投资机构均下调了对特斯拉股票的评级,关于特斯拉破产的传闻也不绝于耳。很多人甚至质疑,哪怕特斯拉在华建厂落定,它也仍然无法走出困局。 注:本文为第三方(北京商报)转载内容,文章作者:蓝朝晖/濮振宇,本文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AC汽车任何立场。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