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汽车后市场质量报告:国标缺位 问题产品发现率达41%
2017/4/18 10:41:02 acqiche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汽车后市场达到万亿元规模,汽车保有量后市场规模节节攀升。
汽车后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产品种类繁多,消费者该如何挑选产品?在这个传统品牌和新晋品牌、自主品牌和进口品牌、原厂配件和第三方企业配件相互竞争的复杂环境里,消费者能放心消费吗?
我们筛选了2013-2017年已测试的7个汽车后市场产品种类,59款产品,数以千计的检测数据中分析汽车后市场产品质量情况。
行车纪录仪、机油、刹车片、汽车破璃膜……从59款产品整体的检测结果来看,汽车后市场产品的质量现状以不良居多,“问题产品率”接近半数,达到41%,“质量良好率”为58%,没有产品获得本刊的优秀评级。
国标缺位衍生产品质量问题
《消费者报道》对比测试数据库显示,制动液和机油两个产品的整体质量较好,所有检测产品均达标,但行车记录仪产品100%出现问题。防冻液、汽车玻璃膜和刹车片产品的质量情况也不容乐观,问题率达到或超过了送检产品的5成。问题产品中,防冻液和刹车片的问题类型为“安全性问题”,其他则属于“功能性问题”。(如图1)
和世界其他知名的第三方商品对比测试组织一样,《消费者报道》并不仅仅满足于用国标来对产品作出达标与否的评价,7款问题产品中,行车记录仪、汽车玻璃膜、防冻液等均无国标规范。而汽车后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正是标准规范的缺失。
防冻液参照了发达国家标准;而行车记录仪是一个新生产品,国标还未跟上;2016年关于汽车玻璃膜的国标出台,但是检测对象为“贴膜玻璃”,并非只针对玻璃膜。
国标缺位会衍生出很多消费质量问题。如果企业针对国内外消费者实行区别对待,那么我们将面临无标准可依的情况。一款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不符合当地标准的防冻液,到了国内,转身一变贴上“进口”标签能大行其道。
国标缺位还会造成市场竞争乱象。行车记录仪行业因为缺失相对应的国标,企业对产品性能的把控“自成一派”,也降低了产品上市售卖的门槛,市场上存有大量鱼目混珠的产品。
而对于汽车玻璃膜行业,2016年新出的国标可以说是一个遗憾。这份由汽车玻璃膜企业参与制定的国标,其试验检测对象为贴膜玻璃(即玻璃膜和玻璃共同组成的合制品)。即使测出不合格,又面临到底是玻璃不合格还是玻璃膜不合格的两难境地。
价高并不一定质优
第三方对比测试让产品回归质量本身。《消费者报道》对比测试数据库显示,汽车后市场中消费者所持有的“品牌效应”、“广告效应”和“价高质优”等均有所被打破。
比如,号称“欧洲第一品牌”的Remsa(耐磨士)刹车片是所有送检产片中唯一摩擦系数不合格的;3M宣称是世界上首个获得汽车玻璃膜专利的企业,其产品在全部4个检测项目中,最好的成绩也仅排在第三名,其余均为倒数一二名;3M的汽油清洁剂还出现了破乳性不达标的情况。
另外,价高者质优这一规律也未必见得都凑效,物美价廉也确实存在。本刊列举了汽车后市场5类产品的价格和质量的排名情况。(如图2)
数据显示,5W-30机油、0W-40机油和行车记录仪遵循“价最高质最优”的规律;汽车玻璃膜则刚好相反,价格最低的美基品牌汽车玻璃膜却是“质最优”;汽油清洁剂的最佳品质则是在价格排名第三的BP品牌。
此外,从59个汽车后市场产品的检测结果来看,很难发现一款各方面性能均优的产品。
以制动液测试为例,美孚品牌制动液在干平衡回流沸点表现优异,然而在湿平衡回流沸点和蒸发性能表现均较差。
360行车记录仪在色彩还原性上优于大部分品牌,但在视觉分辨率上却表现较差。
最后,根据检测结果,《消费者报道》整理了汽车后市场的推荐产品和不推荐产品清单,供消费者作购买参考。(如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