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用一颗初心,冷静看汽车后市场创业

用一颗初心,冷静看汽车后市场创业

2016/2/15 9:30:31 chenhaisheng

tupoian1.webp

写在前面:如果路是错的,停止就是前进,创业初心就是前进的方向。

2016农历丙申年已经到来,惠风和畅,面对2015年一片狼藉的汽车后市场O2O创业,可谓是惨不忍睹。或许还在有人希冀2016年,这些倒下的先烈模式可以春风吹又生。别痴人说梦了,经过一年的市场经济验证与试错,后市场创业很明显不能霸王硬上弓,强扭的瓜不但不甜而且吃了也会反胃。后市场创业我们是时候该冷静下来,揣摩一番,究竟是因为什么样的动力才让我们义无反顾的去后市场创业,初心是什么?

| 后市场上门服务的死因是丧失了价值本源

任何一个行业的开拓者,都是奔着解决现实问题、迎合市场需求而去的,纯粹意义上的to VC项目必然活不长。在过去的2015年中,后市场最为热门创业项目集中在上门O2O,不光是创业者豪情万丈,连投资人也被“蒙”在其中。上门洗车、保养、检测维修等等,那时候大多数人普遍认为高频导低频、占领赛道、建壁垒、而后切入车险做汽车金融,是一个行得通的商业模式,前途一片光明。事实上,造成大批后市场上门服务倒下的直接死因不是资本寒冬无钱过冬,而是这类模式丧失了价值竞争力。

价值竞争力不同于企业其他维度的竞争力,互联网经济即便发展迅速,仍然是在市场经济运作范围内的一种效率模式。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对称、效率增高、成本降低、多余产业链条压缩等问题,正是因为解决了这些问题互联网才会在今天大行其道。生搬硬套所谓的烧流量、抢份额等思维方式,如果悖离了供给与需求的合理关系,后果可想而知。近来有一个话题炒得很热——商业本质。缺乏了价值竞争力的伪需求,显然会被市场“新陈代谢”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做生意,盈利是本质,也是商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互联网经济的特征之一是轻资产化,但这并不代表“空手套白狼”的强盗逻辑、投机逻辑。

根据易观智库《中国汽车后市场电商专题研究报告2015》指出,2014年后市场细分领域上门服务涌入初创公司上百家(不包括传统后市场企业的转型新业务模块),后市场投融资案例中上门服务项目占到了50%,2015年上门服务投融资占比降到12.6%。2015年资本市场投资虽然在悄然缩水,但是已经能够通过多家上门服务倒下看出端倪。上门服务的兴起,打着O2O的旗号,单方面的场景构建不存在强需求和黏性,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也存在瓶颈。资本寒冬可以说是导火索,真正问题出在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服务水准不统一不成体系、转化率降低、用户粘性随着补贴力度减少、前期构想的盈利模式难以实现等方面,这说明了丧失价值竞争力的O2O必将成为“020”,把一个看似有市场的需求硬是往场景上贴,最后只能一无所有,从零开始。

| 汽车金融不是后市场唯一的掘金地

前面提到的后市场上门服务,只是后市场的一个细分模块。在整个广义的后市场概念中,新车售出后的相关服务都属于后市场,汽车金融、租赁、售后服务、汽车配件、维修保养、改装、学车、加油、泊车、出行、二手车、车务工具等等。据公开数据显示,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汽车金融环节的利润率最高,其次是汽配、维修保养、整车制造、二手车、整车销售、租赁等环节。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几类模式中,创业者几乎一股脑的将目光汇聚在汽车金融,无论是在哪个细分行业掘金,最终的盈利点都会放在汽车金融。对于这样做究竟合不合时宜、对不对,我们不予置评,但可以肯定的是汽车金融是企业生态建立的重要一步,没有把握,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企业逐利,“如蝇逐臭”,往往利润最丰厚的地方,布满了陷阱和荆棘。

汽车金融是赚钱的好方式,在这之前,初创汽车是不是应该将核心业务打造趋于健康呢?做汽配的,配件质量、售后指导、配送安装等等细节都是关键点,平台或者自营渠道的流量上去了,不能忘记建水库,留存数据做沉淀。等数据积累到一定量了,再去着手车险、车贷、租赁等汽车金融服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通过日积月累的口碑和硬质量服务体系,是汽车金融服务的前提,不要看到平台订单不错、用户评价趋良,就贸然上线汽车金融服务。万一运作不当,就会是烫手的山芋更甚者成为企业的“灭顶之灾”。这是一个稳扎稳打的事情,基础建设尤为重要,不要急于求成,急于变现。

| 模式不是壁垒,服务不要只看C端

类B2B、B2C模式的自营或者撮合导流平台,运营方式大同小异。资本寒潮期的到来,让大批烧钱补贴C端的企业先后丧命,资本市场有些怕了,C端是个无底洞,在没有保障的前提下以融资生存的企业已经不复存在了。滴滴、Uber的烧钱案例,不适用与其他市场,并且行业之间存在的痛点和需求也不一样。汽配等电商平台,优势在于价格和服务评价体系完善,运用互联网的本质可以压缩原本冗长的交易环节,让没有必要的中间交易环节失去生存环境。

从后市场生产资源端,到渠道供应服务端再到用户端,创业者再怎么变幻,也不会跳出这些环节。有些模式认为自己垄断了资源端就可以高枕无忧左右价格,一旦生产商找到新的高利润区间渠道商,自己就会被架空。那些妄延长产业链而获取收益的企业,将逐渐失去市场意义。

模式上大家可以互相抄袭,但是供应链能力、线下实体店整合能力不是谁都有的。之后,那些走在供应链里的创业企业会有短暂的幸福期,不去直接服务C端,而是精简产业链、优化产业链。C端服务商,也不用难过,以社区为中心,做社区连锁店,将整个服务、交易数据化、标准化。

| 后市场市场容量客观、机会多多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近1.7亿辆,按照每辆车每年5000元左右的维修保养等消费规模推算,汽车后市场也有着近万亿规模的超大市场容量,预计在2017年超过万亿规模。

后市场服务实际上处于卖方市场,优质的线下服务店还是稀缺。有着统一化、标准化的4S店“店大欺人”现象依旧存在,虚高报价,常常以换代修,对于用户而言,又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认“宰”。非4S体系的路边店,那就更不用提,价格、服务都难以保障。或许是因为众多创业者看到了这一市场痛点,迎难而上,以“互联网+”的方式优化行业交易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创业团队和新模式的紧逼下,传统的后市场服务商不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了。

汽车是出行交通工具,其性能与行驶安全息息相关,关键性的服务中必然不能马虎。线上平台拼流量、拼订单的玩儿法,和真正的用户需求南辕北辙。汽车后服务是线下重消费,一切都要讲中心聚拢在线下的具体服务项目中。不像洗车、美容这类轻服务,洗不干净可以再洗一次,保养或者维修方面出了问题,牵扯到的后果不堪设想。汽车后服务,尤其是汽配、钣金一类的服务环节中,价格不会是左右消费者的决定性因素,相对而言,放心、有保障的服务才是未来。

总之,前期在后市场创业中遭遇危机的,需要将关注点放在线下,将服务的核心场景放在线下。我们可以预测,在2016年拥有线下资源和能力的后市场创业者会看到希望。那些明白了线上只是入口的传统后市场服务商,也会迎来春天。

令广大创业者兴奋的是,目前为止,后市场依然没有巨头,没有拥有绝对资源优势的玩家出世。

当下整个汽车后市场还很不完善:

第一:没有巨头;

第二:没有标准;

第三:传统服务商还未彻底转型成功;

第四:以上几个问题还是行业问题,待解决。

2016年并购、传统服务商建立垂直交易平台、停止烧钱、线下资源为王等方面将会成为趋势,市场有其自己的发展节奏,创业者能否踩中点,就要看市场嗅觉和专业判断了。

没有开疆拓土能力的创业企业死不足惜,出发点决定方向。创业初心就是合理的解决问题,那些已经倒下的先烈们,用他们的死证明不合时宜而被淘汰,市场机制的“新陈代谢”,印证着行业的进步。

作者 | 杨永平

来源 | 亿欧网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