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中国汽保行业2015上半年景气指数:举升机篇

中国汽保行业2015上半年景气指数:举升机篇

2015/9/18 13:00:41 chenhaisheng

1.webp

引文2015年汽车后市场进入了“格局重构元年”,一方面是资本疯狂分食7000亿元大蛋糕,另外一方面受到互联网冲击、4S店危机、公车改革、电商崛起、消费者习惯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少汽修企业受创。为了采集真实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行业现状,供行业同仁了解行业现状与思考,北京通联计划从解码器(已发布请点击)、举升、钣金漆面修复、卷轴器、烤房及相关耗材、空压机、轮胎相关设备、轮胎修补、清洗类、手动工具和气动工具等11个产品类别,通过一对一电话,网络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不同类别的生产商、经销商和终端用户进行采访,采访反馈将通过AMR官方微信( 微信号:AMREXPO)、主办方官网和业内媒体进行发布,希望藉此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迎接新机遇、新挑战。

北京通联采访了行业内100余家举升机生产企业,归纳整理成《中国汽保行业2015上半年景气指数之举升机篇》:

 

一、2015上半年举升机行业发展综述

1、举升机行业宏观情况:受国内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举升机生产原材料价格下跌、维修终端发展迅猛等因素的影响,促使2015上半年举升机销量继续上升,市场需求量依旧稳步增长,但行业利润进入下行空间。

从产品类别看专做大车举升机的企业仅仅占到整个行业的6%,大小车设备兼做的企业有40%,只生产小车举升机设备的企业占整个行业的54%。

从销量看:2015上半年大车举升机同往年相比销售额基本持平。其中只有16.7%的企业销售额增长,66.7%的企业销售额同往年比持平,剩余16.6%的企业销售额下滑10%以内。小车举升机生产企业销售额以增长为主,但企业利润同往年比大多持平。原因:虽然原材料钢铁的价格大幅下跌,但是人工费用在逐年增长,再加之企业间竞争导致的激烈价格战致使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60.4%的生产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其中20%的企业上半年增长达20%以上。同时,33.3%的企业销售额持平,剩余仅6.3%的企业出现了10%以内的销量下滑。

2.webp
从内销看:西北、西南地区表现突出,当地汽车保有量增加幅度明显、特别是维修终端店面发展迅猛;而华南、华东、东北地区出现不同程度下滑,4S店倒闭频现、维修厂等周期性饱和以及市场大环境萧条等因素造成。 3.webp 从外贸看:生产企业外销同往年比基本持平为主,其中只有16.7%的企业利润同比去年有所增长,同时有16.6%的企业外销出口利润下滑。 南美和中亚地区上半年出口增长迅速;欧州地区出口略有下降,尤其是经历了经济危机的俄罗斯市场,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至今,销售额下滑保守来说也有20-30%,而且这一现象还将持续较长的时间。 4.webp 从销售渠道看 内销:依然以经销商为主,直销次之。其中已经有12.5%的举升机生产企业开设网络直销,但开设网店的目的均是为了品牌宣传,而非实际销售。 外销:以外贸公司和自营出口为主,大多数公司外销方式是自主品牌和OEM并存。特别要指出的是,出口产品市场定位以中高端产品为主。 从老客户保有率看:由于受市场大环境以及举升机更换周期偏长等因素影响,行业竞争激烈导致老客户采购比重不同程度下降,其中31.2%的企业老客户采购比例维持在60%左右,43.8%的企业老客户采购比例在60%-80%之间,剩余只有25%的企业老客户采购比例能达到80%以上。在总量保持增长的情况下,也反映出举升机市场较高需求的活跃度。 5.webp   二、举升机行业上半年热点分析 • 轮胎店、美容快修店数量迅猛增长,给举升机生产企业增加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推广机会,由终端品牌认知反射到促进经销商销售的现象日益增加。   • 如今举升机使用事故由于需求量的增长而不断上升,致使行业内开始普遍重视起举升机安全问题。生产企业开始对产品自身不断加强安全保障措施,比如全系列配套多种安全装置,严格把控举升机出厂检验制度,再加上配套教学和完善售后等服务,把产品故障率降到最低。同时也成为各大举升机企业品牌宣传的又一出发点。   • 大多数举升机生产企业不再单一生产举升机产品,逐渐涉及到立体停车库、轮胎拆装检测设备等,扩大产品类别,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烤房、四轮及平衡拆胎企业也加入到举升机生产的大军当中,进一步加剧了举升机市场品牌及价格的竞争。   • 举升机生产企业面对现有的市场状况,积极对竞争对手策略做出应对,从之前单一定价营销方式,逐渐增加营销政策,调动经销商热情,并在后期规划继续丰富营销策略,推出返点、奖励、台阶价等政策。其次生产企业也开始辐射地级城市市场,寻求二三线的经销商,以扩大销售范围,提高品牌知名度。   • 举升机生产企业在控制成本上面采取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人工成本,使产品系列化、模块化、通用化。   2015全年举升机行业展望及发展趋势 1. 2015全年国内举升机市场需求额预计将达到15-20亿元左右 • 举升机市场依旧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市场容量继续扩大,越来越多的非举升机生产企业逐渐加入其中,由此可见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同时举升机市场需求量依然非常可观。   2. 细分国内举升机需求情况预判 • 大车类举升机由于品牌确立更单一、需求量相对小车类少,从而在本轮竞争淘汰中稳定性更强。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国内大车举升机相对国外同类产品而言技术含量较低、外观较差,不符合中国大车市场的未来发展需求,也影响了国产大车举升机走出国门的品牌张力,需要重点提升。 •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国内举升机销量按细分类别排名看:双柱举升机>龙门举升机>四柱举升机>剪式举升机。原因是双柱、龙门、四柱举升机多用以维修厂、4s店,而且主要生产双柱的企业一般出口规模比较大;剪式举升机的销售主要面向轮胎店、快修快保店的客户群为主,内销的比例大于外销。   3. 未来举升机产品研发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 举升机产品未来将向轻、小、薄发展,原因是用户场地租金较高,所以举升机将尽可能减少占地空间。此外,举升机产品将来新品技术的关键点是智能化、自动化,加强关键部位高科技应用,智能检测等使用方式,减少人工操作以避免操作不当和风险的发生。同时,设备的维修保养也成为举升机销售的新卖点,减少维修成本成为最新的技术趋势。   4. 多元化渠道挖掘新客户将成为趋势 • 举升机生产企业除去参加行业展会外,也不断通过其他方法开阔市场,挖掘新的客户群体。部分企业通过大客户资源(主机厂、轮胎厂、终端连锁等)共享挖掘新客户,通过行业网络(阿里巴巴、慧聪以及微信平台等)加上自有网络形成多重营销网。此外,有的企业也会派销售人员深入到各省主要城市的汽配城进行扫街,宣传自己产品,挖掘新的经销商并进行反复跟进。另外,品牌细分也成为举升机生产企业的又一挖掘方式,同一企业按照不同档次打造不同品牌,全方位占领市场。   举升机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求信息 • 需要能够实时了解国外举升机市场的发展技术方向和生产方法。 • 亟待需要完善行业监管及准入制度,指定行业价格体系,加强产品品质及安全性能。 • 举升机企业的升级转型指导,包括国际顶尖企业案例,中小企业发展思路,品牌建设意见等。  
结 语
2015年举升机行业的价格乱象将继续上演,终端用户周期性饱和也必将保持突显。当然,大车类型举升机由于本身涉及生产企业较少,总体需求量较低,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相关竞争压力,有更高的稳定度。同时,最近三至五年销售的国内汽车也将陆续进入维修期,庞大的需求量将把举升机生产企业带入另一个新的增长高峰!在如今的发展平缓期,与其说举升机市场竞争常态化、让生意人疲于奔波;不如说是给举升机企业在现阶段练好内功,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机。多元化发展,智能化发展以及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化发展必将淘汰一批低量低能低利润的生产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摆在每个举升机生产企业的面前。低端低价产品虽然还会长期存在,但必将被有影响力的品牌所替代!
 
行业大咖观点
中国必将是世界举升机市场的主要生产基地!——广州高昌液压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昌平     中国汽修汽保市场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包括举升机在内的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举升机产业只有顺势发展才能为中国汽保行业产能升级的助推器! ——世达工具(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勇     只有提高举升机制造质量,方能立足于国际国内汽保界市场。 ——上海田田汽车保修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序     中国“智”造一定是未来汽保行业的出路! ——景丰鸿泰(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达   打造汽车后市场新格局,创赢智能互联灿烂未来,振兴民族品牌! ——中航工业合肥普悦汽保设备有限公司市场部长 邹道成   祝汽保行业服务中国走向世界! ——青岛鳌福机械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李政昌   举升机产品市场规模大,产业集中度低,愿意和国内众多举升机厂家一起,精炼品质,为国内外终端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为中国举升机产业的发展做贡献! ——烟台海德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 马传磊   创造卓越品质,为汽车维修保养行业保驾护航! ——合肥一航航空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明忠   祝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行业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中国的举升机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愿与诸位同仁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上海惠特达举升机厂销售经理 喻玲   愿与行业同仁精诚合作,以专业产品抢占商机! ——营口宏元汽保设备有限公司销售部 陈杰
(北京通联版权所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更多后续行业报道请关注AMR北京国际汽保展官方微信平台

2.webp 3.webp  

联系我们

组委会:北京通联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84728428/84710628 3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