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宋全业:后市场门店,敢问路在何方? | 老兵说
2017/12/20 9:58:03 宋全业 AC汽车
【AC汽车】12月20日,大趋势下,单独的维修门店将来存在还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技术或者绝招。所以现在的小店趋势就是加入连锁体系,或者自成连锁体系。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降低人力资源风险,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专业度,降低集客成本。这个路子没问题,具体加入谁,就看谁能提供这些东西,以及提供的成本。
汽车后市场经历了2017年的全行业下滑、新业态萌动的变革期,站在2017的年终总结上,后市场门店向何处去?到了该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看待这个急剧变化的市场那。
先看看各类门店的情况吧。
洗美店,转型快修的有很多,但是由于技术的功底以及客户的认知,转型算得上成功的比例不太高。同时由于洗车受到加油站的冲击,环保洒水的影响,洗车频次继续下滑。单店的洗车台次在某些区域断崖式下滑,很多门店已经开始跑路或者转让了。
独立综合厂,事故车下滑甚至没有了,因为没有保费,直接断了事故车的来源,4S店由于有保费,钣喷业务开始上升了。由于大规模新车上路,维修的车辆越来越少了,很多车辆莫名的就退役了。综合厂上的洗车基本上就是会员服务了。
社区快修店,新开的门店鳞次栉比,可以说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了。不仅有各大连锁体系,还有主机厂体系,还有零配件体系,一团混战,但是声音喊得都很响亮,实际路子还都在摸索阶段。
钣喷中心也建起来了,很多投入非常大的流水线建成了,但是好像钣喷中心能够运营的很好的还不多见,这就是市场。环保风暴把钣喷作坊取缔了,但是畅想美好的钣喷中心反而业务更少了,这是什么情况?没人能给出结论。
反正一句话,大体系都在加速开店,抢占市场。小门店都在苦苦挣扎,一路迷茫。各家都在迷茫中摸索,但是都知道未来三年是决战的三年。同时还有一个意思,各大体系都不开直营店了,都在开始加盟了,不管是认证还是托管,反正不自己开了,也包括配件连锁体系。这是什么节奏?这个节奏告诉我们,开店是重资产,运营更是体力活。虽然大家从线上到线下来了,但是线下太重了,弄了两年都开始想巧法了。
这就是笔者看到的现状,这个现状怎么破?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下文纯属胡诌,各位看官看懂了笑笑,看不懂骂骂。
先说趋势:大店不死需要术,小店永存需要道。
笔者观察,现在所有的维修连锁都在开设社区店,都在从大变小。为什么?因为大店的费用靠现在的业务很难支持了。动辄几千平米的厂房,几十号人的工资,现在的经济状况和市场变化,已经很难支撑单月上百万的费用了。大店难道没有出路吗?其实也不一定。很多人在说的钣喷中心,其实就是一个转型的方向。但是目前的钣喷中心为什么都没真正的发挥流水线工业化的作用?
我们看什么叫工业化?工厂是最基本的形态,我们去学习。你就会发现,一个厂长可以管理500人,咱们一个维修厂厂长才管理了多少人?一个工厂年产值可以做到多少?我们的维修厂可以做到多少?直白一点就是,我们钣喷中心的效率还是太低,更直白一点,没有那么多活让你流水线去干。业内人士透露,一个钣喷中心单月需要2000个面以上才有意义,也就是才能发挥它的价值。2000个面,产值也就在60万,可是单独喷漆的维修厂,这个产值(不计算换件)有多少门店能做到?我们计算一下,单店每月可以接50个面,如果2000个面需要40个社区店接活。也就是说,你有40个社区店,可以建立一个钣喷中心,还有个前提就是距离不能太远。或者你有独家绝活,能靠保险公司打开通路也是一个好方向(好像这活更不好干,保险公司掐着脖子)。如果按照这个数据,钣喷中心的建设还需要更严格的政策执行,更加社区化的门店支持。
综合厂转型维修中心,这也是一个方向。路子也一样,就是要有足够的活来支持维修中心的运行。随着各种新车上路的增加,保养的规范化,维修车也在下滑。目前暂时没有维修中心运营方面的数据,但是综合厂的长处就是维修,所以在这方面比较容易转型,客户也容易接受。
这个大厂转型的前提说的就是四线城市以上,如果你在县城,恭喜你,综合厂的寿命还很长,只要做到专业化、成本低、形象好,综合厂还能继续风光好几年,因为目前制约这个行业最大的就是客户需求的便利性、专业度,和成本费用的支撑比例不协调,在县城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大型厂转型的路子,个人认为就是专业化工业化路线。这是术的问题,就是策略怎么定,比较容易解决。维修厂本质上还是个小生意,就是看成本费用和收益,净利润支撑的生意还是有的做。小门店的生意就是道了,这是个麻烦的问题,因为可以选择的路线有很多。选择不好就是麻烦,机会成本和沉默成本都很高。综合厂没有太多路子可以选,所以道的问题更困难。
目前的社区店大家都还在探索,具体的目标理论上很多人都在说,个人认为就是品牌+供应链。任何连锁最终做的都是品牌+供应链,所以围绕着两个目标来规划路径,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弯路。但是具体的策略以及实现路径,由于各家的资本、优势以及区域不同有所区别。
AC汽车曾经研究过国外各种路线的历程以及现在的状况,从这个状况来看,我们小店的存在是合理的,不能说小店永存,最起码这个路径在国外是可行的。社区小店的优势在于便利性,劣势就是房租单位成本高、技术不专业,单店员工流动大,导致各种成本高企。如果小店能够进入连锁体系,通过品牌授权、标准化管理、集采体系,人力资源导入等,就可以解决不专业、无品牌、采购成本高等问题。大家都觉得这个没问题吧?问题是社区店的定位怎么办?
前几年流行的1+n的定位,就是小店给大店导流,这个前提是利益共同体或者大家都能接受的利益分成模式。如果小店不赚钱,就不能持久的生存,在管理方面也会遇到问题。如果小店利润高,自己能干的活不愿意给大店输送,那就成了相互扯皮的事情。所以不归属共同投资人的这种模式在操作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社区店的定位很关键,投资人对社区店的要求是社区店模式的核心。如果是一个单独的投资人,不论是加盟还是认证,他都需要利益最大化。这中间如果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相互之间需要信任和机制约束,好的时候大家都好,困难的时候就会出现相互指责,而现在就是困难的时刻。
所以社区店的道的问题还会困扰我们,不论我们是小店主,还是连锁大体系。归属不同利益的主题都会相互斗争相互妥协,臭味相投的狼和狈才能共存。连锁体系的建立是在人性洞察基础上的制度设计问题,维修店由于中国特殊的万国车和区域消费差异化问题,更是增加了困难。只有发展才能解决现存的问题,如果各种问题都去想办法解决,你会发现解决了老问题还会出现新问题。
举例说明,某电商平台的加盟店,加盟的前提就是电商进行导流,生意很好,店的投资人每月都能赚钱。但是店主发现电商导流过来的客户周期很长,所以这类客户就可以狠劲开发业务。因为单独靠导流的工时费,店面也就是基本生存。想要利润就要对这些一锤子买卖的客户深度开发。损失的就是导流平台而不是单店,因为这个客户最后发现便宜换了一个轮胎,进店后高价换了刹车油或者检查出了各种问题,又花了很多钱。这个客户体验目前是困扰平台最大的问题。这就是归属不同利益主体下,不同人的追求使然。
单独的夫妻店未来出路就是要么靠技术,要么靠客情,生存是绝对可以的。有一天早上,在酒店通过窗户看到楼下一个洗车的棚子,我们才明白,洗车这个竞争目前来看是无止境的。不同的业态归属于不同的投资主体,也会有不同的客户群体。我们看大趋势的情况下,单独的维修门店将来存在还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技术或者绝招。所以现在的小店趋势就是加入连锁体系,或者自成连锁体系。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原材料成本,降低人力资源风险,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专业度,降低集客成本。这个路子没问题,具体加入谁,就看谁能提供这些东西,以及提供的成本。
有人说,连锁体系总部的管理成本大概在营业额的4%,不知真假。但是目前这个行业的总部管理体系还是非常高成本的,尤其是各种互联网人才的加入,直接抬高了行业的总部管理成本。各家都在探索,也都是基于自身优势在设计利益机制。其实反过来,我们站在门店老板的立场,如何设计这个利益机制,才可能会更容易被店主接受。
2018年,连锁会更深化,区域龙头都在发力。听说连锁百强规划的门店数量要翻一番。所以这个形势下,独立小门店的生存更困难,连锁体系估计就开始有大的资本进来了。看看北美,最终形成了四大连锁体系,中国的区域国情和市场文化,估计会有更多的体系生存。
连锁体系三年必有大成,还是这句话。希望三年后我还能胡诌一些文字,你还能看下去,有缘继续相会。记住我的名字叫豫涛!
注:本文经文章原作者授权发布,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AC汽车】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