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嘀嗒反对出租车司机平台“二选一“ 滴滴回应没做过

嘀嗒反对出租车司机平台“二选一“ 滴滴回应没做过

2017/12/11 13:20:09 acqiche

21 【AC汽车】12月11日消息,日前,“嘀嗒“在平台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以此表示对”滴滴“在移动出行市场垄断行为的不满,起因是部分原有滴滴出租车司机在安装了嘀嗒出租车的司机端APP后,遭遇了滴滴官方客服的威胁。以下是嘀嗒官方对事件的描述: “近期嘀嗒出租车在深圳进行业务开通的前期准备阶段,据嗒嘀出租车现场工作人员描述,他们当时刚帮司机安装完APP美国几分钟,都还没离开,这几名出租车司机就接到了滴滴出行的官方客服电话,‘我们已经监测到你装了嘀嗒出租车APP,现在你只二选一,如果你装了嘀嗒,我们将对你进行封号处理。’而这,意味着这6名司机在滴滴APP里的车费可能将无法提出来,他们因此感到十分害怕。“ 目前,对于以上事件是否同样在其他司机身上有发生,嘀嗒方尚不明确。 同时,嘀嗒方对此表示,出租车司机选择安装哪一个APP,应该完全取决于司机师傅自己的意愿,任何平台方都无权干涉,甚至要挟。嘀嗒认为,滴滴作为出行行业领导者,理应承担起正确引导行业方向,营造健康公平的市场环境的责任;此外,滴滴应该学习腾讯的“去中心化的赋能“,让被赋能者感到安全。嘀嗒坚信,如果出租车司机在滴滴平台上既感收到了尊重,同时还能愉快的挣钱,那么他们也没有理由选择其他的出行平台。 如今,在网约车的快速发展之下,传统出租车司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相应的收入水平也不断下降。嘀嗒表示,这些出租车司机为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事件,而通过增加一个出行平台来接单,从而满足自身需求。 不仅是出租车司机个人意识到网约车冲击到了出租车的业务,政府也开始对此有所重视。此前不久,山西省太原市日前发布出租车运价改革方案,以应对网约车的市场冲击。方案提出,巡游出租车运价将实行政府指导价,基准运价为现行基准价格,浮动幅度为±20%,具体执行价格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浮动幅度范围内确定,明码标价后执行。 最后,嘀嗒方引出了滴滴出行CEO程维最近在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的发言,以此来反衬滴滴的垄断行为。以下为程维在大会上的部分发言: “滴滴出行是靠出租打车软件起家的,做了网约车后,大家经常会把网约车和出租车对立起来,而滴滴觉得未来一定是走向融合与合作,那些真正拥抱未来的企业有机会成功,滴滴希望成为一家包容、开放的公司,滴滴也在很多城市试点,把网约车背后的很多的机制和出车打通。“ 嘀嗒认为,此次滴滴出行针对那些安装了嘀嗒APP的出租车司机的威胁行为有违程维的发展理念,滴滴在出行市场的包容和开放工作上有所欠缺。 今日,针对嘀嗒的公开信,滴滴方面在微信公众平台做出了回应,滴滴表示,“出租车司机被滴滴客服威胁“二选一”的情况并不属实。同时,滴滴以“碰瓷”回应了关于嘀嗒公开信的表态,;此外,滴滴表示,“当然我们更希望这是一个误会,希望文章发布者能予以客观澄清。”以下为滴滴关于此次事件的官方回应: “已关注到某企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致滴滴出行的一封信》,我们看后的第一反应是疑惑。基于文中主观性的文字描述,经过仔细核查,我们确认其中提到的“出租车司机被滴滴客服威胁二选一”的情况并不属实。 我们彻查了所有可能的渠道,均未发现有任何滴滴员工有过文中描述的行为。从技术原理和权限管理上看,也无法出现文中所谓“刚刚安装完APP没几分钟,都还没离开,就接到了滴滴官方客服电话说监测到了”的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生存的唯一法则是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而不是‘碰瓷’走捷径。当然我们更希望这是一个误会,希望文章发布者能予以客观澄清。对于文章中针对滴滴公司的恶意抹黑和诋毁,我们将启动司法程序,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滴滴方面做出官方回应后不久,嘀嗒方根据滴滴的回应做出了进一步的表态。首先,嘀嗒坚持,《致滴滴出行的一封信》是基于事实作出的声明;同时,今年4月份发生在美团打车和滴滴出行之间的‘二选一‘事件被嘀嗒引出,以此来作为嘀嗒公开信描述事实的依据。此处,嘀嗒引出的是36氪于今年4月份发布的《滴滴美团,南京鏖战》的相关内容。 据文章描述,一位南京的本地司机向记者表露,美团打车上线第二天,多个滴滴司机群里就有滴滴方的运营人员发布通告,任何一名司机都不允许上线美团打车,“一旦发现,立即停止合作。” 为了抓到那些私下上线美团打车的司机,滴滴还派出了员工“钓鱼”。一位即开美团又开优享的南京司机说,他的一个朋友就曾在美团打车上接了一单,“乘客”上来后找话题闲聊,并问他是否同时开滴滴。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个司机第二天就被滴滴下线了。 此外,嘀嗒否认了此次公开表态属于“碰瓷”行为,同时嘀嗒表示:嘀嗒拼车只是基于事实,呼吁出行市场有序竞争。 截至目前,滴滴和嘀嗒还未针对此事件出示更一步的证据,后续动态AC汽车会持续关注。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