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猛回头】2015年1季度后市场疯投40亿:谁已悄然站上风口?

【猛回头】2015年1季度后市场疯投40亿:谁已悄然站上风口?

2015/7/9 11:47:59 chenhaisheng

导读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2014年以来,大量风投注入汽车后市场,粗略统计,2014年全年有关汽车后市场的风投次数达67次,金额达百亿元;2015年前三个月的风投次数为9次,金额40亿元左右。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大,汽车后市场成为大家新的抢夺焦点。近日,金固股份(22.04, -2.45, -10.00%)发布公告称,将发行8102.88万股募集27亿元资金,用于汽车后市场O2O平台项目“汽车超人”。   事实上,BAT(百度、阿里、腾讯)、金融公司(银行和保险)、汽车集团公司(上汽、长安、一汽等)都盯上了站在风口上的汽车后市场,各路国际资本竞相追逐。在这场争夺赛中,谁将是最大赢家?业内人士认为,与具备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力的互联网平台实现强强联手的大型汽车集团的胜算会更大。   汽车后市场资本涌动   在互联网思维引领下,去汽车后市场淘金已经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新热点。今年初,纽交所上市公司汽车之家推出汽车后保养O2O平台“养车之家”。紧随其后,另一家纽交所上市公司易车网也与京东、腾讯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京东及腾讯共计约15.5亿美元投资。   而一直深耕于传统汽车后市场的经销商也没有闲着。一直做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高端售后维修的华胜集团,也于日前宣布转型,并且广招全国各地的汽修店加盟,一个线上线下齐发力的平台正在悄然成型,直接叫板以4S店为主营业务的经销商集团的售后维修领域。各大汽车巨头近年也竞相布局汽车后市场,整车企业包括上汽、广汽、一汽、东风、北汽、长安,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米其林、博世等,都在加紧汽车后市场布局步伐。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2014年以来,大量风投注入汽车后市场,粗略统计,2014年全年有关汽车后市场的风投次数达67次,金额达百亿元;2015年前三个月的风投次数为9次,金额40亿元左右。   市场规模10年内或超美国   资金对汽车后市场的疯狂涌入,源于国内汽车后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中国狭义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5年内将超过1万亿元。   汽车后市场的规模与汽车的保有量及平均车龄有关,保有量和平均车龄越大市场规模越大。美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全球最大,其汽车保有量近2.8亿辆,而平均车龄也超过10年。中国2014年年底预计汽车保有量达到1.6亿辆,但平均车龄仅4年左右,因而,与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相比,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不过,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因此,保有量的增速全球第一,预计十年内,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3.5亿辆,居全球首位,平均车龄也将逐步增加到6-8年。因此,中美汽车后市场规模在不断拉近,10左右中国或反超美国。   中国目前汽车后市场还处于培育期。“当车龄超过5年,维修等相关汽车服务业务的需求就会达到较高的水平,而目前整个市场还仅是从零散向集中网络化初步发展,汽车后市场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一旦互联网高度渗入汽车后市场,将培育出大量的高标值企业。”行业人士孙先生称。   谁能成为最大赢家?   然而,对于一些互联网公司而言,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或是消费者行为习惯等用户教育的问题。一打车软件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汽车后市场,通过互联网出行的挑战是要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人的习惯是最难改变的,互联网公司在颠覆行业的同时,最首要的任务是教育大众、改变大众的行为习惯。   对于国内传统汽车经销商,可能需要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为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广州一大型车企高管表示,传统的经销商并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到来而被颠覆。“车的定价权在主机厂,而主机厂采取品牌管理办法,这是传统经销商的战略核心,就目前情况来看,仅这一现状互联网目前就难以改变。”   “不过,在垂直的互联网平台上,传统经销商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数据来分析购买行为。此外,互联网可以为消费者寻找维修点等提供方便。但汽车后市场需要的不只是这些,它还需要技师、技术、设备等多个环节来配合,这也是汽车后市场O2O的痛点和难点。”上述高管还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汽车后市场最好的发展模式,或是具备品牌竞争力的线下经销商、维修商,与具备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力的互联网平台实现强强联手。“核心技术,目前基本都掌握在汽车生产企业,且其手握线下经销商、维修商,一些大型汽车生产企业甚至开始频频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因此这些企业未来在汽车后市场的胜算也会大一些。”汽车市场专家丁杰分析认为。   本文来自羊城晚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