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动辄上万员工,数千门店,汽车金融难逃线下之重的魔咒?

动辄上万员工,数千门店,汽车金融难逃线下之重的魔咒?

2017/5/24 17:08:46 acqiche

上万员工,数千门店,上万渠道——目前,汽车金融的诸多玩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重度的线下模式。

模式太重,必然会产生成本过高、掉头太难等诸多问题。

不少投资人抛出了疑问:难道汽车金融就逃不出线下这个魔咒?就不能用“四两拨千斤”的纯互联网方式玩?

而行业现状,给了一个因地制宜的答案……

线下之重

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就如折叠世界。

在5000平方米的二手豪车展厅里,西装革履的销售,带着客户围着一辆300多万的红色法拉利跑车,反复巡视检测。

而玻璃窗外,三五个晒得黝黑的纹身汉子,围在一辆银色捷达旁边,为了3000块钱讨价还价。

顾客们,想的是同一个问题:这辆二手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里程数造假了吗?是事故车、泡水车吗?

不论是法拉利也好,捷达也罢,进入了二手车市场,就如掉入黑匣子中,所有的人相互不信任,陷入猜疑链。

而这种不信任,一直贯穿在所有的汽车金融链条之中,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汽车金融的模式。

位于北京南四环的花乡二手车市场

把市场上领先的汽车金融公司了解了一圈后,投资人方平面露不解:“这些公司,就不能把模式做得轻一点吗?”

不止一个投资人,提出了方平的困惑。

微贷网如今的员工数,已达1.5万;成立不到3年的美利车金融,目前员工超千人,合作经销商已达4000多家;大搜车的获客渠道,囊括了上万家二手车商。

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很长,易鑫、第一车贷、优信二手车等等汽车金融的核心玩家,都选择重的模式和玩法。

汽车金融,真的就陷入了线下之重的魔咒之中,无法解脱了吗?

对于投资人来说,他们更喜欢的“四两拨千斤”的互联网玩法,修城筑地的重度打法,尽管有行业壁垒,但烧钱太多,掉头太难。

到底能不能做一家很轻的汽车金融公司?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搞笑吧?”车e融的CEO周瑜称,“二手车金融不看车,做轻量化的事情,不太可能”。

汽车是一条漫长的产业链,这里面,所有人都处在猜疑链之中,相互不信任,只有线下模式,才能打破这条猜疑链。

场景之困

汽车,是一个体验型的消费场景。

车和房,恐怕是人生最重大的两次购买消费。

汽车的价格也不菲,这个重大决策,人们恐怕很难像其他网购一些样,看几张图片,就直接网上下单了。

其次,汽车是一个极重体验的产品。

外观、内饰、坐上去是否舒适,操控感如何,是必须在亲身体验之后,才能得出结论的。

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汽车消费的场景,很难脱离线下

而阿里的车秒贷,就在这上面交了学费。

阿里试图用线上渠道,为用户提供新车的分期服务,在2015年7月,推出了车秒贷产品。

曾有媒体描述这样一幅画面:“如果你想买车,在天猫看好车型后,申请阿里提供的贷款,用支付宝付清首款,上淘宝选好新车周边配件,或许当天你的 Dream car 就开到了楼下。”

车秒贷推出后快两年,多位业内人士称,市场反响不尽如人意

在知乎关于车秒贷的问题页下,不少用户都在抱怨,线上获得车秒贷的贷款审批后,一到线下,问题就层出不穷。

目前,知乎上用户抱怨的问题主要有:4S店销售引导顾客弃用车秒贷的分期,转用自家汽车金融公司的金融产品;线下销售嘴里却变着法儿,让本应4S店承担的利息,又让用户买单。

实际上,车秒贷提供了一个获客引流的渠道,也提供了贷款审批的信用工具,而消费者最终还是要走进4S店,才能完成这笔交易。

但车秒贷,恰恰就是缺少了对线下场景的掌控力。

一旦缺乏了线下场景,再好的模式都难以推进——这也是为何汽车金融选择沉下去的第一个核心逻辑。

检测之难

二手车之乱,早就不是新闻。

去年年底,人人车经历了一次危机公关

重庆的雷先生在网上发了一封“控诉信”,称他在人人车买了一辆车,到车管所验车时,警察掀开引擎盖后发现,这是一辆事故车。

而在此之前,车辆经过了所谓人人车的“249项检查”。

此后,人人车CEO李健在朋友圈承认:“人人车在其中担有99%以上的责任”。

广州的孙刚则更惊险。

他从瓜子二手车买了一辆宣称“里程9166公里的准新车”。

在高速路上行驶时,车辆时速由110公里突降至60公里,车辆变速箱突发故障,险些酿成后车追尾事故。

孙刚事后发现,这辆车实际行驶里程已超5万公里,曾作为滴滴网约车使用。

如今,人人车、瓜子、优信等二手车电商平台,仍不断曝出用户买到事故车、涉水车的新闻。

“99%的二手车都会调表”,周瑜直指行业痛处,“检测是二手车行业最大的痛点。”

但现状是,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具备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商家喊出的数百项专业检测往往沦为走过场,买卖双方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

在美国,每辆车都有一份档案,包括了下厂后的每一次维修、保养、出险等记录。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根据档案信息,就能得出一个公允的价格。

但中国,并没有这套体系和标准。

如何给二手车定价?各家都是自建体系和堡垒。

诸如优信瓜子等二手车电商平台,都是自建的检测团队。各家对外宣称的上百项检测标准,既不透明,也没打通。

实际上,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出现一个大家公认的独立第三方。

而行业的尴尬是,监管和行业巨头还未出现,没人一统江湖。而像精真估、车鉴定、车300等第三方检测机构,都还属于起步阶段,江湖地位未稳。

因为没有行业的统一标尺,汽车的流通黑匣子难以打破。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检测只能依赖于线下实体评估。

风控之痛

汽车金融的链条过长,很多线上风控的操作,在此时失效。

实际上,二手车金融和融资租赁中,很多属于“次级客户”,或是“零征信人群”。

“这些用户,没用过信用卡,也没有支付宝,甚至都不上网,线上没有数据”,解淳说。

对于这些群体,纯线上风控,可能难以走通。

其次,针对行业中存在的骗车骗贷现象,线下风控可以有效遏制。

“有经验的人,只要和租车的人聊上一会儿,就能看出他是不是要骗车。”从事多年汽车金融风控的赵鹏说,“这可需要多年的经验,被骗过几次后才有的。”

而这些经验,并不能传输给一个聊天机器人,让它线上解决。

最关键的是,汽车是流动资产,纯线上操作,很难控制车的流动。

美利车金融副总裁王国光讲了一个风控的细节:“我们线下的金融顾问,在完成订单之后,有规定动作。添加他的QQ或微信,和他要保持每个月两次以上的交流。”

这样做,就是为了试探对方是否正常。

比如,问车最近在哪里开,如果回答是北京,而车的GPS显示,车已到了河北,用户就可能撒谎,甚至已将车拿去抵押。

车的状况一旦失控,就只能通过线下追回。

所以,贷前的风控审核,贷中的监测管理,出现违约骗车后的追车,都需要强大的线下能力,才可以驾驭。

未来之路

如此来看,不论是场景还是风控,汽车金融都无法脱离线下。这个领域,难道就只能变成拼规模、拼运营、拼资本的巨人游戏了吗?

也不尽然。

“5月底,保监会的数据就会向北京的一些企业开放。”业内人士向一本财经透露。

如果属实,这对于二手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保监会的数据,涵盖了各家保险公司关于车辆出险情况的统计。如果这些数据能够向企业开放,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事故车、涉水车、过火车等有过保险记录的车辆,能够快速地检测出来。

但解淳对数据开放后所能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太乐观。“保监会也不是有全部的数据,更多的是每一家保险公司(数据)。但是它能做到什么深度,不好讲。”

解淳指的深度,一是值保监会向企业开放的数据能达到什么深度;二是,各保险公司提供给保监会的数据,又能达到什么深度。

这两个深度,就决定了这次的数据开放,对二手车检测的影响,能有多大效果。

不论是数据的打通,还是风控的深入,未来的汽车金融,都会慢慢往线上迁移。

五年还是十年?业内人士大都认为,这恐怕还要经历漫长的跋涉。

结语

场景之困、检测之难、风控之痛,这些造成了如今的线下之重。

汽车的交易流通环节中,充满了人与人的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是由不法的骗车贼、图私利的车商、追求规模的平台造成的,也是由贪便宜的消费者助长的。

解决信任问题,除了行业自律的觉醒,更多的,是用制度和规则去约束……

(本文来源于虎嗅,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