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利润薄如纸,打造车后“大众点评”能破除内卷吗?

2024/5/13 11:16:16戴子恒原创综合

汽车后若出现这样的“平台”——自己不下场经营,以“裁判”身份提供专业的垂直细分导流,实现车主的高复购率,让门店聚焦最高人效,能否实现真正的规模利润?

平台;

今年笔者采访了不少后市场门店,大多同行都反馈远不如去年。

大环境是一方面,疫情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需要时间来消化。但是相比其他行业,汽车后似乎又不只是环境问题,而是人效低。加上新能源的掀桌,很多同行都被迫选择转行。

如今,行业利润已经薄如纸,汽车后市场还有新机会吗?

笔者是2011年从中兴通讯高级工程师跨界入行,开了一家修理店。

为啥要选这个看起来很蓝领的行业?是因为我作为车主时,想找一个靠谱的店却无从下手的修车经历——大众点评都是热情评价,不能提供专业推荐;熟人推荐又被坑,感觉行业水深;汽车的保有量又让人感觉这个行业必然大有可为

入行之初想做一个汽车行业的“大众点评”,于是先从开店入手。当时的写字楼私域店和公域工厂店试错倒是都成功了,但是学费代价也很大——尽管引流转化做的远超同行,但门店的生产管理却远低于同行。

01、主流平台及大连锁做规模利润的痛点

在”交学费“过程中,笔者也一路看过大平台从电商逻辑到连锁加盟的逻辑:

一类想用高频打低频,从廉价洗车入口抢流量;

另一类则想切低频高客单价的保养订单,包括上门养车、洗车切体验等;

这些都希望通过标准化流程,通过数字化对门店进行改造做规模连锁——从结果来看,基本都失败了。

从笔者个人角度来看,想挣头部的利润,无非两个思路:

一是集中优势打高毛利产品或者项目选择卖豪车、开高客单价是一种思路,毕竟时间成本有限,而这类门店需要的是小团队和高人效模型的把握,很难被复制。

二是客单价低,但是标准化程度高,教育用户简单,能够通过规模化复制实现盈利。

目前,头部“富豪”基本都是玩第二种。

实体店多数是高客单价逻辑。在经营过程中,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后市场行业的工序、车型、供应链复杂度较高,从业人员教育程度又不高,这就导致门店管理难度很大。

F6系统在数据开发和运营协助等方面做得非常深入,但一线门店多数只用到开单、毛利等少部分功能,系统给予的营销赋能和团队管理都很丰富,然而最终执行率不超过5%,过于低的执行力导致门店最终几乎等同于被”割韭菜“了。

因此,单纯的标准化解决不了落地执行问题,就体现不出质量优势,也很难大规模复制,再叠加高复购、复杂工序等因素,甚至还容易导致灰产。那么最终就变成了对单店而言,产值可以上去但人效上不去的情况;

当下,拥有最佳人效的其实是夫妻小店——即便是去年极度不好的行情,还是有很多小店挣到钱了,一个师傅,一个工位,只要技术好,还是10W+的收入。

而电商平台+实体加盟的逻辑,笔者认为规模利润难度很大,因为平台是线上引流,汽车服务行业是低频高复购的行业,车主和线下粘性更强,这就导致了若非平台自己的直营或强控交易体系,辛苦引流获取的客户,多数交易价值与线上平台无关。

汽后这样高复购率的行业,平台获客成本也要高很多倍。这也是美团能短时间覆盖大众点评的原因,因为大众点评只有引流交易,而美团是订单交易,抽成比例、交易规模和控制力差别太大。

所以电商平台需要强控加盟店的交易,但是这样又极大地增加了管理成本,因为但凡要博弈就要有管理成本;管理成本高,又要有吸引力卷价格……除非母公司一直烧钱,否则结果就是人才绩效不理想。

当下,很多供应链企业都开始下场获客,用供应链的回报与门店进行置换。公域平台的流量成本很高,线上直接获客的成本比引流到线下转化的成本高的多。通过体验认知等复杂度高的交易过程中,引流、沉淀、转化、复购、裂变这五个动作是人效最高的。

然而车后行业更适合线下而非线上,因此从综合成本来看,其实供应链直接获取交易的获客成本反而更高。

笔者走访了南京等一线城市超1000家修理厂老板,有80%自认为自身技术还不错或者有客户粘性的独立店主,基本都不愿意加盟任何品牌,喜欢独立经营,也有一定私域。这类门店虽然挣的比打工多一些,但平均持续经营时间却更长。

今年的主流词是“降本增效”,多数增效做得不怎么样,但在降本方面,反而是规模较小的独立店做得最好。

02、只做裁判的“大众点评”才能破除内卷

做不到“降本增效”,那想做规模利润还有没有机会——做真正的规模利润而非通过补贴堆产值的规模

笔者的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是:不下场做运动员,只做裁判,原因有以下几点。

1、裁判的公信力对车主而言,比运动员更高,因此获客成本更低;

2、做裁判不需要下场参与标准化制定和管理,边际成本就能下降,更符合做规模的逻辑;

3、通过提供和门店不同的独立服务来提供和门店与车主之间的粘性,实现线上交易,获取订单收益的同时和门店也没有博弈关系——如此一来,既做到了规模交易,又规避了前文所说的那些问题。

读者或许会好奇,此处提出的”裁判“和目前的垂直养车平台、电商平台甚至供应链赋能平台的区别是什么?——重点是自己不下场经营,以裁判身份提供专业的垂直细分导流,实现车主的高复购率,让门店聚焦最高人效

平台;

如何获客? 

商业的本质是数学题,如果生产端的专业性高、人力成本低,又解决了规模问题,那么供应链物料成本就可以PK电商平台。如此一来,获客成本下降,综合优势也能充分体现。

如何盈利?

垂直行业平台能直接给门店交易而非单纯导流,当门店省下大量的营销成本,就会愿意持续付费。当个别领域的小专业店能生存了,就能孵化海量专业店,像淘宝一样做专业细分,形成规模服务费和抽佣的价值。

那么,线上交易如何产生?

其实一旦有了规模,就可以提供各类配套服务,比如通过取送车形成用户依赖、利用信用支付锁定交易、交易监督体系(非普通车主的满意度评价)、供应链区块链质保体系、产能忙闲调度、私域赋能(复购、裂变)、修车大模型降低门店运营成本等。

平台;

(单店做不到,都在SA微信体系,依赖“人”执行,不通!)

这些配套服务提供了B、C端的增值,而不必陷于卷价格、抢饭碗,整个汽后行业变成健康的”赚钱生态“,自然就促成了类似贝壳ACN体系的合作关系,降低行业流通成本,提高所有参与者的收益,而不是反过来。

谈到这里,或许又有读者疑惑:抖音、美团等本地生活复制这种模式怎么办?

抖音本质是流量平台,且行业也是基于平台流量切分,如此一来,企业属性就变成了孵化新平台或者ISV(独立软件供应商)逻辑;美团的餐饮标签已经固化;大众点评的定位更偏向于导流平台。

这些大佬都不是垂直行业平台,即使他们要做,也需要有行业内专业能力的支持与合作,对他们来说变现更快、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此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交流研究,砥砺前行,抱团取暖。

活动推荐

关注AC汽车
最新资讯早知道